回覆列表
  • 1 # daazhu1

    元雜劇是在民間戲曲肥沃土壤上,繼承和發展前代各種文學藝術的成就,經過教坊、行院、伶人、樂師及“書會”人才的共同努力,而改進和創造出來的綜合性舞臺藝術。在形上,元雜劇用北曲四大套數安排故事情節,不連貫處,則用楔子結合,形成了一本四折一楔的通常格式(王實甫的《西廂記》是元雜劇中獨有的長篇,共寫了五本二十一折),每折用同一宮調的若干曲牌組成套曲,必要時另加“楔子”。

    連臺本戲--中國戲曲劇目中的一種。連日接演的整本大戲。始於民間的節慶演出。北宋時的雜劇目連戲已可連演數日。清代四大徽班之一的三慶班,就以擅長連演整本的三國戲著稱。而清代宮廷大戲更為鋪張揚厲,盛況空前。連臺本戲由於情節連續,通俗易懂,有文有武,排場熱鬧,深受觀眾歡迎。但又易流於內容龐雜,藝術粗糙。

    摺子戲--顧名思義,它是針對本戲而言的,它是本戲裡的一折,或是一出。要演出全本戲,既費時費人又費事,所以到後來慢慢就不演全本戲,只演其中相對完整而集中突出,還能展示演員水平的幾齣折戲。流傳至今的以摺子戲多,不少久演而不衰。

    現在幾乎沒人演全本戲了,都是摺子戲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乘風破浪的意思是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