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6
回覆列表
  • 1 # 忠誠與實際

    由你的問答題,使我聯想到赴西藏,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旅遊時,親眼看到這些獨具藏民族風格的房屋在建造時不用鋼筋水泥,整個四周的牆體只用片石砌成,然後用黃泥粘合,內部則為木結構 ... …;就在我們稱奇不已之時,導遊向我們介紹了,也同樣是不用鋼筋水泥修建的“藏族碉樓”,更讓人們驚奇的是高度竟高達12米~20餘米,經歷百餘年的風吹日晒,仍然屹立不倒,真是堪稱奇蹟;外國遊人參觀“碉樓”後,更將“碉樓”稱為:藏民的小洋樓!

    藏族“碉樓”是由藏族先民用石頭建造的具有軍事防禦功能的方形建築物。一般高三、四層,在高層有窗,可以抵擋外敵入侵。隨著時間的逝去,已經成為古蹟,在一些旅遊業發達地區,也有商家建造,作為吸引遊客的裝飾建築。

    【底層】

    【樓梯】

    傳統藏式樓梯一般採用活動的斜梯,晚上就收到樓上,防止牲畜爬上來。平民家樓梯往往是在一根圓木上砍出臺階。過去只有土司頭人家才有條件用板梯。圓梯、板梯坡度都很陡,都是為了防止牲畜上樓。

    西藏大部分地區平均海拔比較高,氣候寒冷乾燥,荒原上的石堆成為人們建築房屋的主材。藏族人用石塊石片壘砌出三四層高的房子,因形似碉堡而得名碉房。碉房雖然年代久遠,但在房間的功能分配上,卻一點兒也不遜於現代的別墅樓房。 碉樓和民居本是兩種不同的建築型別。居住之處稱為住宅,是先民息止之所,也是人類最原初的、最大量的建築型別。碉樓則為具有防禦功能的軍事建築。

    藏族人用石塊石片壘砌出西藏“碉樓”建造歷史悠久,中國古代文獻對碉樓這種建築最早加以記載的是《後漢書南蠻西南夷傳》:“冉夷駹者,武帝所開。元鼎六年,以為汶山郡(今四川西北茂墳羌族自治縣)。……皆依山居止,累石為室,高者至十餘丈,為‘邛籠’。”這裡說的“邛籠”是所見對碉樓建築最早的稱呼。

    羌族定居岷江上游後,已經轉入農耕社會,其村寨選址必需考慮耕地和牧場。而羌人長期受漢軍事壓迫,後來又夾在漢、藏兩大強勢的民族之間,史書且記載羌“人民好復仇”,因此在聚落選址和建設上對防衛的考慮佔重要地位。即選址體現了既有利於生活、生產,又有利於防禦的原則。因此羌族村寨幾乎都是背山而建,“依山居止”,順地勢佈局。

    【概述結語】藏族人用石塊石片壘砌的藏族“碉樓”在家族制基礎上產生的“碉樓”民居,是羌人生存質量反映在建築上的一種深化,是一種文明程度進化的表現,也是社會發展的必然。這和漢代望樓、塢堡、闕等高聳建築物出現的時期大致相同,說明在漢代羌漢兩個民族已經進行了相當深入的文化交流。

  • 2 # 飛天玫瑰

    藏族是中國的56個民族之一。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包括建築文化。

    藏族百姓沿著幾千年的傳承,建立一排排藏式風格的碉房。這些藏民居在建造時不用鋼筋水泥。整個四周的牆體只用片石砌成,然後用黃泥粘合,內部則為木結構。即所謂“外不見木,內不見土"的獨特建築。藏族佛教寺院建築藝術,富有民族和時代特色,多依山而建,工藝精緻,金碧輝煌,蔚為壯觀。

    藏族的歷史是中國歷史不可分割的一個組成部分。藏族普遍信仰藏傳佛教。在建築藝術,雕塑,繪畫,文學,音樂,舞蹈等方面,藏族文化豐富多彩。

    隨著社會經濟和文化生活的不斷改善,藏族建築越發獨特。

    世界上海拔最高,集宮殿,城堡和寺院於一體的巨集偉建築一《布達拉宮》,也是西藏最龐大,最完整的古代宮堡建築。

    稱譽“世界屋脊上的明珠"。

  • 3 # 高原魂9

    藏族人修房不用鋼筋水泥,靠千百年來留下的智慧和勤勞的雙手用土石木修建獨具特色的藏族民宅。外只見土石,不見一塊木料,內全是木料,不見一點土石。老祖宗傳下來的這種修房技術沒有圖紙,沒有文字描述,一代一代傳下來,造福與藏族祖祖輩輩。藏式土石木結構的房子,座山而建的特點,冬暖夏涼,防震效能好。是古老而獨具特色的人居美景。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吳宣儀到底有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