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maimi32709

    唐朝孤兒王播,家遭不幸,流落江湖,寄食木蘭院內攻讀。原以為佛門之地,慈悲為懷,不至趕他走。誰知,僧人也一樣勢利,見這窮小子天天與他們一道聞鍾就餐,好生厭怠。於是,改“飯前鍾”為“飯後鐘”。等王播再聞鍾去時,已無飯可吃了。他們見王播落空,暗自好笑。王播遭戲弄,又氣又惱,無可奈何地在牆壁上題詩兩首,以解心頭之恨。想不到日後王播金榜題名,官越做越大,從鹽鐵轉運使到淮南節度使,坐鎮揚州。木蘭院的和尚聞訊,慌了手腳,趕忙尋找當年王播在壁上留下的題詩,拭去灰塵,描飾一番,還用碧紗籠象文物般罩起來。唐長慶二年的春天,王播舊地重遊,目睹前後兩種不同的待遇,感喟道:“噫嘻,世態炎涼,人情冷暖,僧俗同理耶!”接著,又續題兩首曰:二十年前此院遊,木蘭花發院新修。如今再到經行處,樹老無花僧白頭。上堂已了各西東,慚愧闍梨飯後鐘。二十年來塵撲面,如今始得碧紗籠。時任高官的王播不堪回首那時的窮困潦倒,只以一個“遊”字輕描淡寫過去,後來想想飯後鐘的往事,還是用上“慚愧”兩字。是慚愧自己寄食與寺,還是慚愧闍梨(僧人)的勢利,抑或兼而有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風吹日曬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