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宋.徐鉉《題廟》詩:“常嗟多病嫌中藥,擬問真經乞小還。”
2、西漢·司馬遷《史記·留侯世家》:“且‘忠言逆耳利於行,毒藥苦口利於病’,願沛公聽樊噲言。”
3、《韓非子·外儲說左上》:“夫良藥苦於口,而智者勸而飲之,知其入而已己疾也。”
4、《孔子家語·六本》:“良藥苦於口而利於病,忠言逆於耳而利於行。”
5、唐·康駢《李使君》:“及至冰餐,俱置一匙於口,各相眄良久,鹹若齧檗吞針 。”
6、清.金農《曲江之上雜書》詩之三:“辛苦服三苓,《本草》出袖內。”
7、《素問》:“辛補肝,鹹補心,甘補腎,酸補脾,苦補肺。”
8、《醫學問答》:“夫藥本毒藥,故神農辨百草謂之‘嘗毒"。藥之治病,無非以毒拔毒,以毒解毒。”
9、《神農本草經》:“藥有酸、鹹、甘、苦、辛五味”。
10、《素問·宣明五氣篇》:“五味所入:酸入肝、苦入心、甘入脾、辛入肺、鹹入腎”。
張仲景:“藥,謂草、木、蟲、魚、禽、獸之類,以能治病,皆謂之毒”,“大凡可避邪安正者,均可稱之為毒藥。”
1、宋.徐鉉《題廟》詩:“常嗟多病嫌中藥,擬問真經乞小還。”
2、西漢·司馬遷《史記·留侯世家》:“且‘忠言逆耳利於行,毒藥苦口利於病’,願沛公聽樊噲言。”
3、《韓非子·外儲說左上》:“夫良藥苦於口,而智者勸而飲之,知其入而已己疾也。”
4、《孔子家語·六本》:“良藥苦於口而利於病,忠言逆於耳而利於行。”
5、唐·康駢《李使君》:“及至冰餐,俱置一匙於口,各相眄良久,鹹若齧檗吞針 。”
6、清.金農《曲江之上雜書》詩之三:“辛苦服三苓,《本草》出袖內。”
7、《素問》:“辛補肝,鹹補心,甘補腎,酸補脾,苦補肺。”
8、《醫學問答》:“夫藥本毒藥,故神農辨百草謂之‘嘗毒"。藥之治病,無非以毒拔毒,以毒解毒。”
9、《神農本草經》:“藥有酸、鹹、甘、苦、辛五味”。
10、《素問·宣明五氣篇》:“五味所入:酸入肝、苦入心、甘入脾、辛入肺、鹹入腎”。
張仲景:“藥,謂草、木、蟲、魚、禽、獸之類,以能治病,皆謂之毒”,“大凡可避邪安正者,均可稱之為毒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