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一伏是十天,這是按照天干的十數去計算的。所以,劃分三伏天,就是:夏至之後的第三個天干的庚日,為第一伏的開始天。比如,2006年的夏至,是西曆年的6月21日,這一天的天干日是辛日,28天之後,就是第三個庚日,所以,2006年的7月20日,就是第一伏的開始;十天之後,又是個庚日,也就是7月29日,就進入了第二伏;十天之後,又是一個庚日,也就是8月9日,就進入了第三伏。這就是說,每年進入三伏天之後,都是很熱的,特別是第三伏的十天,是最熱的。伏是隱藏的意思,據《史記》文字記載,“伏者,隱伏避盛夏也”。“三伏”是指初伏、中伏和末伏的統稱,約在7月中旬到8月中旬這一段時間。中國古代創立的農曆是用天干、地支排列年、日的,天干由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個字組成,按規定從“夏至”開始算起的第3個“庚日”為入伏,並作為“頭伏”的第1天,第4個“庚日”定為“中伏”開始的日子;從“立秋”開始算起的第1個“庚日”為“末伏”的始日,第2個庚日定為出伏,即伏天結束。今年“夏至”後的第3個“庚日”出現在7月15日,即這一天數伏,7月25日入“中伏”;“立秋”後第1個“庚日”為8月14日,這一天入“末伏”。故今年的“中伏”有20天,民間也有兩個“中伏”之說。
三伏天,一伏是十天,這是按照天干的十數去計算的。所以,劃分三伏天,就是:夏至之後的第三個天干的庚日,為第一伏的開始天。比如,2006年的夏至,是西曆年的6月21日,這一天的天干日是辛日,28天之後,就是第三個庚日,所以,2006年的7月20日,就是第一伏的開始;十天之後,又是個庚日,也就是7月29日,就進入了第二伏;十天之後,又是一個庚日,也就是8月9日,就進入了第三伏。這就是說,每年進入三伏天之後,都是很熱的,特別是第三伏的十天,是最熱的。伏是隱藏的意思,據《史記》文字記載,“伏者,隱伏避盛夏也”。“三伏”是指初伏、中伏和末伏的統稱,約在7月中旬到8月中旬這一段時間。中國古代創立的農曆是用天干、地支排列年、日的,天干由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個字組成,按規定從“夏至”開始算起的第3個“庚日”為入伏,並作為“頭伏”的第1天,第4個“庚日”定為“中伏”開始的日子;從“立秋”開始算起的第1個“庚日”為“末伏”的始日,第2個庚日定為出伏,即伏天結束。今年“夏至”後的第3個“庚日”出現在7月15日,即這一天數伏,7月25日入“中伏”;“立秋”後第1個“庚日”為8月14日,這一天入“末伏”。故今年的“中伏”有20天,民間也有兩個“中伏”之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