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科學船塢
-
2 # 小福記
資料傳輸,訊號應用。
以前我們覺得電話很厲害,電視很厲害。但是今天人人可以手機面對面的時時視訊,我們可以看全世界的新聞和發生的時事近況,我們的距離變的越來越模糊,從南到北,從東半球到西半球,世界的交融越來越緊密。
-
3 # 自然知道
人類目前對火星的探測歷來是投入大於產出,不過航天探測的某些技術也可以轉化為民用,就像衛星可用於氣象、環保等領域一樣,也許我們已經得到實惠了卻不自覺。
①技術驗證。人類遲早是要離開地球或者遲早要向太空索取資源,太陽系中有很多小行星蘊含地球稀缺的資源,而它們還是低引力星球,自身的引力不足以俘獲探測器,如何使探測器能接近或者引導小行星的執行十分艱難,所以只有從登陸其它較大的天體開始,不斷地積累經驗,使火星成為一個技術驗證的平臺;
普通人體會不到不要緊,但要想到科技的發展都是為未來的投資,包括航天都是這樣,雖然有時候體會不到,但不要過度悱惻,所有的努力都不是白費的。
人類探索火星已有60年,最早開始著手探測火星的是蘇聯的火星1A號,火星1A號於1960年10月10日發射,但是由於第三節火箭出現故障,任務失敗,雖然失敗了,但是探索火星的願望沒有減弱,之後的二三十年裡,都是以美蘇為主導進行的火星探測任務。
人類為什麼要進行行星探測?
我們知道,探索火星失敗與成功的概率是對半分,失敗的可能性更大一些,從1965年水手4號執行的火星飛掠任務,到之前的美國發射洞察號,再到如今的中國發射的天問一號,我們的天問一號正在趕赴火星的途中,預計明年2月份抵達火星,展開對於火星的環繞與巡視探測。60年來,人類取得了哪些探測成果呢?
縱觀幾十年來的火星探測任務,成果無非集中在這幾個方面:
繪製火星表面圖案;
展開對火星表面的巡視,這由火星車完成,同時對火星表面的組成進行分析;
探測火星的氣候、氣象與環境;
研究火星的歷史,火星曾經存在水的證據,火星的物理場與內部構造等。
近幾十年來進行的四十餘次的火星任務,只有不到一半成功了,所取得的成果也主要集中在上述的幾個方面。
人類第一次派遣火星車是什麼時候呢?
1996年12月4日,美國的火星探測器火星探路者號發射升空,這個探測器是在“火星全球勘測者號”發射一個月內發射的,它攜帶了一個名叫索傑納號的小型火星車,這個火星車具有重要的意義,因為它是人類送往火星的第一輛火星車,在此之後,美國才開始頻繁地向火星派遣火星車。索傑納號在火星表面緩慢的巡視,分析所到之處的化學成分,行駛距離達到100米,雖然僅有100米,但這卻是火星探測的一大步。
之後的探測就是ODYSSEY、火星快車、勇氣號、機遇號、火星勘測軌道器、鳳凰號、好奇號等,其中好奇號取得的成果非凡。到現如今,仍舊在火星表面工作的著陸器只有兩個,一個是2018年美國發射的洞察號,另一個就是好奇號,也是美國發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