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望洞庭

    看到你這個問題,發現自己己經整整20年不讀書了。我16歲上中等師範,曾在學校借閱這本書。因為借閱書籍有時間限制,後在學校外面夜市小攤上十塊錢買了一本盜本書。同寢室的另外九個同學也都讀過這本書。在熄燈後,常常一起探討書中的人物。在侃侃而談時,常常暢想自己的人生。

    孫少平不甘於自己的人生,痛苦,掙扎過,懷揣著夢想走向了遠方。在經歷過挫折和坎坷後,特別是田曉霞死後,內心漸漸平淡下來。生活磨平了他的稜角,痛苦燃盡了他的激情。他選擇了平平淡淡的人生。或許有許多的不甘,但這都隨曉霞而去。在平凡的世界裡,做了一個普通的平凡人,卻有著不平凡。

    孫少平的人生,或許可以印證在我們每一個人身上。夢想在現實面前支離破碎,人生有許多的意外和驚喜,許多的無奈和妥協,這也許都不是我們想要的。我們無法逃避,不能去選擇,在煎熬中向現實妥協,編織一個臺階讓自己走下去。我們同宿舍的十個人,從走到一起,都不是自己的選擇。畢業後又走向了不同的人生道路。二十年後,當我們聚在一起,回顧過往時,發現自己所走的路,都不是自己想走的。不管是當了縣長的,還是在街頭賣燒烤的。都沒有與心愛的人在一起。我們追求著自己所渴望的,逃避著自己不期望的,接受著眼下的事實,手忙腳亂的走過了二十年。我們在去回望己成雲煙的夢想時,自己都糊塗了。或許這就是自己的人生,那麼真實,珍惜現實的一切,那個不是你當初夢想的女人,操碎了心的兒女。這才是你所真正擁有的。

    少平沒有與田曉霞走到一起,少安沒有與潤葉在一起,金波沒有找到那個他不知姓名的姑娘,潤生卻與郝紅梅走到了一起。這就是生活,不以人的意志而改變。

  • 2 # 鄉野清歡人

    單單就小說開頭那幾句話,已經將整個故事置於一個巨集大的自然和歷史環境下,已經是窮思竭力的“天成文章”了。已經精彩的讓人意味深遠,回味無窮了。

    作者寫了很多人在那個時代下平凡的一生。最後書籍的命名也是《平凡的世界》。我們曾對未來如此渴望,等真正經歷過後,才發現其實未來的一切早就在當下的生活裡清楚可見,只是我們更多的時候喜歡自欺欺人地想入非非罷了。

    曾經看到過一句非常讓人刺痛的話“最怕的是你碌碌無為,還安慰自己平凡可貴”。我不知道這句話是說給誰聽的,總之戾氣滿滿。頗有“恨人有笑人無”的醜惡嘴臉。為什麼要對別人的人生指手畫腳、指指點點呢?

    後來我一想到這句話就覺得酸。我不知道轉發那句話的朋友現在是不是已經成為飛黃騰達、官運亨通的人上人了。但我們確乎是好久沒聯絡了。我覺得我這麼一個平凡的普通人,即使他也如我般,我也覺得自卑。人家年紀輕輕就能如此大徹大悟地說出這番話,天性之厚哪是我這等無知匹夫所能及呢?

    再到後來的《道德經》,到朴樹的《平凡之路》。我好像看到了一些和自己內心契合的東西,我很欣慰。要是一個民族的人都不甘平凡,都要做人上人,那誰來種地、誰來教書、誰來修路建橋呢?

    不甘平凡固然沒錯,挑戰自我也值得鼓勵和讚許。但為何要那樣仇視和鄙視平凡呢?我不明白。難道人和人註定不能有差距、有不同嗎?你不甘平凡,別人甘於默默無聞,過平凡的日子又怎麼了。真是無理的可笑了。不過,那句話大概不過年少的輕狂之言。

    我始終覺得相比於不甘平凡的那顆心,甘於平凡和默默無聞的那顆心可以孕育出更偉大和不平凡的東西。

    這更接近那個總是說“柔弱勝剛強和“大丈夫處其厚,不居其薄,處其實,不居其華”的老子的智慧了。

  • 3 # 九賤毒菇

    《平凡的世界》我是反覆看過無數遍的一部作品,包括電視劇,以及聽過小說連播。但各個年齡段接觸,各自的感受都是不一樣的。

    總之,這裡面的情份都是豐沛的,不摻任何雜質的。樸素純美,令人嚮往。

    小說中以孫少安,孫少平兄弟的努力向上為例,闡釋了兩種奮鬥精神。孫少安始終以改變全家人的生活命運為使命,苦難經營,力求改進。最終,在他勤懇拼搏的勞動之下,像一隻領頭羊一樣,過上了好日子。而且,改變了家人的命運。孫少平主要以精神追求為目標,艱難探索,艱難拼搏。最後,在滿足了生活的需求下,更大的收穫是拓寬了精神層面,和人性的最高理解。平和,寬厚,包容,釋然,以愛為愛,以生活為生活。這是一種最高層的超脫。也就是他為什麼要選擇惠英嫂,而捨棄條件優越的金秀的原因。釋然。

  • 4 # 商界詩人高曉君

    《平凡的世界》是用溫暖的現實主義的方式來謳歌普通勞動者的文學作品。作家路遙把苦難轉化為一種前行的精神動力。描寫苦難的新時期作家不乏其人,但真正把苦難轉化為一種精神動力的作家卻並不多,路遙當屬其中之一。這部小說在展示普通小人物艱難生存境遇的同時,極力書寫了他們克服重重困難的美好心靈與堅韌不拔的奮鬥精神。作品中的主人公孫少安、孫少平是掙扎在貧困線上的青年人,但他們自強不息,依靠自己的頑強毅力與命運抗爭,追求自我的道德完善。其中,孫少安是立足於鄉土矢志改變命運的奮鬥者;而孫少平是擁有現代文明知識、渴望融入城市的“出走者”。他們的故事構成了中國社會普通人人生奮鬥的兩極經驗。

    《平凡的世界》還傳達出一種溫暖的情懷。一是作者對作品中的人物寄予了同情心,對普通百姓的生活方式做到了極大的尊重和認同。不要說作品的主人公,就是作品中的一些消極人物,如鄉土哲學家田福堂,遊手好閒的王滿銀,善於見風使舵的孫玉亭,甚至傻子田二的身上,都直接或間接地折射出人性的光彩。二是作品處處展現溫暖的親情與友情,是一部溫暖人心的小說。小說中有大量關於人間親情的描寫,其中最典型的莫過於孫玉厚一家了——孫玉厚勤勞樸素、忍辱負重;他的兒女孫少安、孫少平、孫蘭香等自強自立、善解人意、善於幫助別人。小說還書寫了美好的同學之情、朋友之情、同事之情、鄉鄰之情等人間美好的情感。三是作品中的愛情寫得很美,被賦予無比美好的內涵和想象空間。這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後期“無性不成書”的長篇小說創作風氣中是難能可貴的。如孫少平和田曉霞在杜梨樹下近乎柏拉圖式的戀愛,就寫得很純美,讓人為之感動。

    這部小說所傳達出的精神內涵,正是對中華民族千百年來“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精神傳統的自覺繼承。這樣的小說對底層奮鬥者而言,無疑具有“燈塔效應”。這樣,我們就不難理解路遙的《平凡的世界》能產生如此廣泛而深刻的社會影響的原因。

    《平凡的世界》是中國作家路遙創作的一部百萬字的小說。這是一部全景式地表現中國當代城鄉社會生活的長篇小說,全書共三部。1986年12月首次出版。

    該書以中國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十年間為背景,通過複雜的矛盾糾葛,以孫少安和孫少平兩兄弟為中心,刻畫了當時社會各階層眾多普通人的形象;勞動與愛情、挫折與追求、痛苦與歡樂、日常生活與巨大社會衝突紛繁地交織在一起,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時代歷史程序中所走過的艱難曲折的道路。1991年3月,《平凡的世界》獲中國第三屆茅盾文學獎。2019年9月23日,該小說入選“新中國70年70部長篇小說典藏”。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小米12g和華為8 g差別大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