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4779816573800

    漢、魏時期,麵食種類繁多,有:爐餅(燒餅)、胡餅(芝麻燒餅)、湯餅(片兒湯)、籠餅(死水面無酵蒸餅)、環餅(油炸面圈)等等,但是,卻沒有一種是發麵的。

    從晉代開始,人們逐漸掌握了發酵技術,出現蒸餅。到宋仁宗時代,仁宗名趙禎,禎與蒸諧音,為避諱禎字——“內庭上下皆呼蒸餅為炊餅”。

    武大郎賣的是“蒸”過的炊餅;蒸過的炊餅那是饅頭。

    擴充套件資料

    從晉代開始,人們才掌握了發酵技術。據說一個偶然的機會,酒坊的老闆看到酒糟變質膨起漲大,還略帶一種酸味。他就抓了一把攪進面裡,做成蒸餅——不料蒸出來卻是暄騰騰的饅頭——從此,人們逐漸掌握了發酵技術。

    而蒸餅的出現也是在晉代,依據是《晉書·何曾傳》。書中說:何曾這個人“性奢豪”,“蒸餅上不坼chè(裂開)作十字不食。”——即,不是“開花的饅頭”他不吃。

    《齊書》的作者蕭子顯在書裡說:“西晉永平九年(公元299年),規定太廟祭祀時用‘面起餅’。”《演繁露》一書是宋代程大昌所著,他在解釋“面起餅”的作法時說:“入酵面中,令其鬆鬆然也。”——這裡的蒸餅也好,面起餅也好——其實就是武大郎作的蒸炊餅。

    參考資料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香菇和排骨燉湯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