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夫!有如此之勢,而為秦人積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趨於亡.為國者無使為積威之所劫哉!真可悲啊!有這樣的有利形勢,卻被秦國積久的威勢所脅迫,天天割地,月月割地,以至於走向滅亡.治理國家的人不要被積久的威勢所脅迫啊!
擴充套件知識:
《六國論》是蘇洵政論文代表作品。《六國論》提出並論證了六國滅亡“弊在賂秦”的精闢論點,“借古諷今”,抨擊宋王朝對遼和西夏的屈辱政策,告誡北宋統治者要吸取六國滅亡的教訓,以免重蹈覆轍。
《六國論》的歷史背景應從兩個角度著眼:一是蘇洵論述的六國滅亡那個歷史時期的情況,藉以瞭解蘇洵立論的根據;二是蘇洵所處的北宋時代的歷史狀況,藉以明確蘇洵撰寫《六國論》的針砭現實的意義及其寫作上的特點。
北宋建國以後,鑑於唐末藩鎮割據,五代軍人亂政,因而實行中央集權制度,解除節度使的權力,派遣文臣做地方官,派官員到地方管理財政,由皇帝直接控制禁軍,將地方的政權、財權、軍權都收歸中央。為了防範武將軍權過重,嚴令將帥不得專兵,甚至外出作戰,也必須按皇帝頒發的陣圖行事。將官經常輪換,兵不識將,將不識兵,致使軍隊沒有戰鬥力。這樣的措施雖然杜絕了軍閥擁兵作亂,但是也造成軍事上的衰頹。
悲夫!有如此之勢,而為秦人積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趨於亡.為國者無使為積威之所劫哉!真可悲啊!有這樣的有利形勢,卻被秦國積久的威勢所脅迫,天天割地,月月割地,以至於走向滅亡.治理國家的人不要被積久的威勢所脅迫啊!
擴充套件知識:
《六國論》是蘇洵政論文代表作品。《六國論》提出並論證了六國滅亡“弊在賂秦”的精闢論點,“借古諷今”,抨擊宋王朝對遼和西夏的屈辱政策,告誡北宋統治者要吸取六國滅亡的教訓,以免重蹈覆轍。
《六國論》的歷史背景應從兩個角度著眼:一是蘇洵論述的六國滅亡那個歷史時期的情況,藉以瞭解蘇洵立論的根據;二是蘇洵所處的北宋時代的歷史狀況,藉以明確蘇洵撰寫《六國論》的針砭現實的意義及其寫作上的特點。
北宋建國以後,鑑於唐末藩鎮割據,五代軍人亂政,因而實行中央集權制度,解除節度使的權力,派遣文臣做地方官,派官員到地方管理財政,由皇帝直接控制禁軍,將地方的政權、財權、軍權都收歸中央。為了防範武將軍權過重,嚴令將帥不得專兵,甚至外出作戰,也必須按皇帝頒發的陣圖行事。將官經常輪換,兵不識將,將不識兵,致使軍隊沒有戰鬥力。這樣的措施雖然杜絕了軍閥擁兵作亂,但是也造成軍事上的衰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