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9639739024251

      【成語】 水至清則無魚 人至察則無徒

      【解釋】 水太清了,魚就無法生存,要求別人太嚴格了,就沒有夥伴。現在有時用來表示對人或物不可要求太高。也說“水清無魚” 。

      【出處】班固《漢書》卷六十五 東方朔傳第三十五

      “雖然,安可以不務修身乎哉!《詩》雲:‘鼓鍾於宮,聲聞於外。’‘鶴鳴於九皋,聲聞於天。’苟能修身,何患不榮!太公體行仁義,七十有二乃設用於文、武,得信厥說,封於齊,七百歲而不絕。此士所以日夜孳孳,敏行而不敢怠也。闢若鶺鴒,飛且鳴矣。傳曰:‘天不為人之惡寒而輟其冬,地不為人之惡險而輟其廣,君子不為小人之匈匈而易其行。’‘天有常度,地有常形,君子有常行;君子道其常,小人計其功。’《詩》雲:‘禮義之不愆,何恤人之言?’

      故曰:‘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冕而前旒,所以蔽明;黈纊充耳,所以塞聰。’明有所不見,聰有所不聞,舉大德,赦小過,無求備於一人之義也。枉

      而直之,使自得之;優而柔之,使自求之;揆而度之,使自索之。蓋聖人教化如此,欲自得之;自得之,則敏且廣矣。

      另一說,《大戴禮記·子張問入官篇》:“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待考)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麼用高壓鍋煮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