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財經MM
-
2 # 我家住樓房
李嘉誠是缺錢了,還是為“跑”做準備?71億賣掉成都一專案!
李嘉誠又雙叒叕要跑了?
根據上述媒體釋出的報道顯示:記者從“長實集團”釋出的公告得知,李嘉誠以總價約71.02億元(10.12億美元)的價格,把旗下成都“南城都匯”專案,賣給“禹洲集團”和“成都瑞卓置業有限公司”,兩家房企一人一半(各佔50%股權);
而李嘉誠將從中“賺”(未經稽核收益)約34.5億元;
據瞭解,成都“南城都匯”專案共有23253戶(含住宅和商鋪),超70%(16503戶)在此前已賣掉;
值得一提的是,“長實集團”和“禹洲集團”之間並不是直接現金交易,而是以互相為對方提供貸款的方式進行的;
其中,“長實集團”向“禹洲集團”提供年利率為5.5%、總額約24.07億元的貸款,而“禹洲集團”則向“長實集團”旗下“和記黃埔地產(成都)有限公司”提供總額為10.47億元的貸款!
據不完全統計:李嘉誠已賣掉的內地和香港的資產,至少已經超過2500億元;
-
3 # 錘子侃大山
李嘉誠是個精明的商人,得以在香港最動盪的年代起家,靠的本領便是準確判斷形勢,然後低買高賣。但如今企業、物業遍佈全球的“長和系”公司,為何此刻單在內地、香港在內的大中華區頻頻套現?2007年的金融危機使李嘉誠的財富縮水了1000億,1996年,大盜張子強曾綁架了李嘉誠長子李澤鉅,並持槍闖入李嘉誠住所,取得十億元贖金後逃去。這些事件並沒有影響李嘉誠對香港的信心,甚至在2012年,李嘉誠還做出這樣的表白:“我1940年到香港,對這片土地有特別的感情,自己身為中中國人,永遠都是中中國人。我絕對不會從香港撤資,我說話很少那麼堅定。”然而在短短不到幾年時間裡,李嘉誠卻出現了差不多180度的轉彎。李嘉誠曾經有句經典話語“不掙最後一個銅板”。所以李嘉誠的撤資也可以理解為他對中國今後的投資環境並不看好。
-
4 # 樂呵行
錢是怎麼賺的?中國商人的概念是什麼?做買賣的人即商人。不買不賣怎麼能看到利潤?怎麼能賺到錢?李嘉誠選這個時間賣賣賣買買買,不是不看好中國經濟,而是看好人民幣對英鎊的比值,試想10年前同樣的資金可能買到英國目前的財產嗎?而現在同樣的財產在英國這10年又縮水多少?中國呢,現在的地產又是10年前的多少倍,中國的地產、人民幣都在增值,而英國卻在貶值,如此大的差額,就是如此大的利潤空間,這麼好的買賣你不做那你還是商人嗎?在回過頭看,現在中國追求的是人民幣貶值,而英國的經濟遲早要好的,到那時在反手一做,又是一比大買賣。這就是李嘉誠。
回覆列表
分析起來很有意思:
1、最有意思的理由,把樓賣給騰訊。
把這些樓留給新一代長期看好中國的新生代。當年英國紳士拋棄香港,拋售香港房產,給李嘉誠這些看好香港未來的人稱霸機會。
2、最現實的理由,處於房產週期的下降期,套利走人。
3、最殘酷的理由,李嘉誠的企業帝國沒錢了,賣樓還款。
4、合理的理由,現在的企業集團由接班人打理,這是新掌門人的戰略佈局一分子。
5、還有可能的理由,只是賣了幾處,絕大部分沒賣,不過是他名聲大,被關注到,拿來炒作了。
內地的房子炒翻了天,賣它套現是正常的商業套利,但另一種理解也對,不管李嘉誠家族賺再多的錢,它都不可能創造如李嘉誠那麼有影響力的第二次輝煌了。
另外,房子的象徵意義也不像上世紀七八十年代那麼明顯,現在是晶片技術,區塊鏈公鏈,企業市值等,這些標準比地標建築更重要。
香港作為中國對外的視窗,它的地位也不再那麼舉足輕重,香港商人也逐漸融入大中華一分子,更具中國體量、世界體量的大陸公司誕生了。
看李嘉誠賣樓,不如看什麼時候馬雲賣股,馬化騰賣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