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財經點滴
-
2 # 法財叔
人工智慧取代會計,長遠來看,應該是大概率事件。
1. 計算器代替算盤,提高了計算效率,讓會計擺脫了珠心算。
2. 單機版會計軟體的出現,讓會計擺脫了加計彙總、賬簿登記工作及報表編制工作。
3.聯機版ERP的財務軟體,讓物料管理等輔助核算擺脫了對人的依賴。
4.大型定製化網路版財務系統的出現,合併會計報表和報表分析等工作也被系統替代。
5. 財務機器人的出現,讓單據資訊識別和錄入工作也被替代。
至此,所有會計核算和分析工作,全部都被機器替代。相信不久的將來,隨著機器學習能力不斷提高,AI智慧演算法不斷創新,機器人完全取代會計人員,也是大概率的事件。
-
3 # 祁連圓外
這是一個飛旋時代,誰都不一定必須,替代有趨勢性的,有黑天鵝性的,沒有焦慮必要,做好當下的工作就好,有機會可升級。
-
4 # 烏魯木齊金鑫達重汽
胡說啥了!
現在的公司大多做內帳和外帳,人工智能幹嗎?
技木上沒問題,但老闆不會用!一天都想啥了!發一些沒頭腦的東西!
-
5 # 致會計
會計工作很快被人工智慧所取代嗎???
我認為未必吧!
財務人員不要自己嚇自己,也不要讓財務工作變得這麼無關痛癢,這麼的不重要。如果人工智慧能夠完全的代替會計人員,那麼在資訊化時代開始的時候就可以完成代替掉了。
人工智慧能夠取代會計的一部份核算工作。會計的工作都是按照法規和規則去做,所以一些重複的核算工作,可以交給軟體去工作。比如我們目前早已實現了的:登記憑證、日記賬、轉賬、結轉損益,出具報表等。
但是:你想讓人工智慧做成怎麼樣的結果,背後還是人工去設定。需要人的思維能力去思考為什麼這樣去做。
三大報表是我們財務中是最基礎的報表,但是我們僅靠這三張表還不行,我們在工作中會運用到很多分析和統計報表,那麼,如何去分析,如何去統計,這又得看人工如何去想,還要看企業的基本情況,哪些對於企業是最重要的。
就象招人一樣,總想招個有與行業相關工作的人員,這樣子,進入角色也快。
所以財務工作也不是一成不變,這裡面可以用萬變來形容我們的財務工作。
財務工作工資低,風險高?確實相比於公司的其他部門,財務人員是離法規最近的一個部門,能做什麼,不能做什麼,書上都寫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但是,這些法規有時候也只有財務人員瞭解清楚,如果一切按照規定來,很多部門不懂而且還會覺得財務人員太麻煩了,做事想太多,流程太複雜。這讓財務人員很頭痛。
有時候業務才不管財務,他們怎麼方便怎麼來,很多事後就要財務人員善後,如果業務上的不合規,就會導致財務上的不合規,但是一旦出現不合規的情況,最終要去處理的還是財務人員。、
所以財務人員總是一種風險高的狀況工作著,但是工資又沒有比其他 部門高,如果申請加工資,又似乎覺得做什麼都是你的職責所在,也沒有可以量化的為公司創造利潤的指標。
所以,這是目前存在的對財務人員誤解的一種職業狀態。
財務是一個有價值的工作,我們要努力讓我們的價值體現出來。我總是認為,財務是一個有價值的工作。不僅要自己認識到這個價值的存在,還要讓公司認識到這個價值的存在性。
這幾年,我們一直在講業財融合,財務即是管理,用財務的視覺得去做管理。我們也發現,有些企業,行政管理人員都是由財務人員去做工作,這是對財務人員的一大認可。
我也相信會越來越多的企業認識到財務的重要性。
總之:每個崗位都會遇到迷茫的狀態,我們要做的是,做好自己,讓自己成為一個有價值的人。我相信,做為財務人員,是有前途的。加油吧!!!該考證還是去考,別想太多!
-
6 # 會計考訊
我們先來了解AI能做什麼?
1、可替代財務流程中的手工操作(特別是高重複的);
2、管理和監控各自動化財務流程;
3、錄入資訊,合併資料,彙總統計;
4、根據既定業務邏輯進行判斷;
5、識別財務流程中優化點;
6、部分合規和審計工作將有可能實現“全查”而非“抽查”;
7、AI精準度高於人工,7*24小時不間斷工作;
8、AI完成任務的每個步驟可被監控和記錄,從而可作為審計證據以滿足合規要求;
9、AI流程自動化技術的投資回收期短,可在現有系統基礎上進行低成本整合。
其實我們要知道會計不單單隻有以上這些工作,人工智慧對會計衝擊很大,對財務專業影響也不小,但如果我們能轉變思維,及時轉型,這事也沒那麼可怕。
其實,人工智慧對於會計從業人員來說還是有好處的,它可以讓會計從業人員從事更為複雜的建議與規劃工作。
通過這種方式,科技就搖身變為了會計從業人員能夠集中精力對財務資料進行分析、解析以及據此做出決策的工具。換句話說,人工智慧可以賦予會計從業人員更多的潛力,而並非取代會計從業人員。
人工智慧取代不了哪些財務工作?
機器把活兒都幹了,那會計還幹什麼?
隨著人工智慧與會計資訊系統的不斷結合,財務行業中廣泛涉及分析、預測和統籌的管理會計才是財務人未來的發展方向。
1.管理型財務專家
財務永遠都是企業的經濟資料中心,而這些資料需要我們進行分析和預測,完全依靠計算機是無法實現的。人工智慧做的都是前端資料的收集、清洗、初步分類,而最終結果的預測和結論認定仍然需要人工決策,而這個角色就是財務人的未來發展方向:管理型財務人。
2.風險控制專家
風險管理和內部控制逐漸成為現代企業管理中不可或缺的部分,當企業在發展到一定階段之後,組織結構和經濟活動都會非常複雜,企業整體風險控制管理是必須要做的事情。資訊系統會為風險控制提供支援,但其中的人工控制和對自動化控制的監控都是需要熟悉企業財務與運營狀況的人員來執行。
3.資訊系統實施顧問
人工智慧的應用離不開資訊系統,而資訊系統的實施就需要那些既懂財務又懂資訊系統的人。這一趨勢現在都已經非常明顯,企業要實施資訊化需要一些專業人員將他們的需求模式化,而在資訊系統實施中又需要他們來輔導。
-
7 # 職場達人熊小妹
奶奶年輕時,算盤打得飛快是賬房的吃飯手藝;媽媽年輕時,計算器敲得熟練是會計的過硬技術;如今,能熟練使用各種辦公軟體和記賬工具的我們,卻也要慢慢被人工智慧取代。
首先是這個時代的必然,也是這個時代的我們必須經歷的成長。我們這一代見證了太多的歷史,202年更是智慧化的飛速進展的一年。在會計工作很可能被人工智慧取代這個時代拐點,熊小妹有兩點的想法:
一、在會計領域縱深發展。人員再怎樣精簡,人工智慧再如何準確也是需要有人來稽核、分析決策和查缺補漏的,如果真的是喜歡這個行業完全可以一直做下去的。無論是會計還是審計都是每個企業不可或缺的工作。
二、做自己感興趣的事。記得10年前,會計在高考考生和家長眼裡是超熱門的專業,不管喜歡還是不喜歡家長都是自己的女兒能考上會計專業,畢竟未來無論什麼型別的企業都是需要會計來做賬的。但是否是真心喜歡這個專業,只有自己知道。
工作幾年後,對於枯燥的資料提不起興趣的大有人在。其實從這個角度來說人工智慧的進步確實是社會的進步,可以將人們從這種無意義的加減乘除中解脫出來,去做更多自己感興趣的事兒。
比說從普華永道跳槽我們美妝行業的前同事,在給自己做了SWOT分析後,果斷離職來到自己更加感興趣的美妝行業,在同樣需要資料分析的崗位上游刃有餘。
做最好的自己。人工智慧說到底還是為人來服務的,我們想想怎樣做它的主人就好了。
-
8 # 財會小童
有些人焦慮,有些人還舉雙手贊成啊。為什麼呢,因為終於可以從那些瑣碎重複的勞動中解放出來,去做些自己覺得有價值的事情了。
1. 不是所有的“人”被替代個人認為,即使人工智慧的來臨,也不會是所有的會計人員被替代了。所替代的只是其中的部分職能。比如重複性比較高的入賬、銷賬、開票、報稅等等。但是,對於一些難以程式化的工作,比如分析決策、內部控制、稅務籌劃等等,由於每家公司各有不同,情況複雜多變,是很難被人工智慧取代的。
2. 時間不會是“很快”企業內部上個系統,一般都需要花費很長的時間,而且需要付出很大的資金代價。更何況是人工智慧的全面推行呢? 對於那些有財力的公司,可能也需要耗費很多的時間,而對於大部分的中小企業來說,要全面推進人工智慧,並且將這些標準化的程式與自己企業的實際情況相結合,那更是一個浩大的工程。因此,從時間上來說,不會“很快”,從資金需求上來說,很多企業可能在短時間內都無法實現。
3. 會計人員何去何從對於財務人員來說,與其擔心變革,不如擁抱變革。具體來說,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考慮:
(1) 如果是從事那些重複性很高的工作的,那麼要居安思危
這些職能的工作本身能夠提供的價值是有限的,即使沒有被人工智慧取代,也會影響到自己的發展。可以提前考慮學更多的技能,做好轉崗的準備。
(2) 培養綜合的技能
人工智慧這個“狼”來不來,都需要提高自己的綜合技能,這也是增強自己職場競爭力的關鍵。所以可以從基本的專業知識、操作技能、邏輯思維、溝通和組織能力、管理能力能多個方面來進行突破。對於專業知識,既有自己通過考試、聽課、培訓來獲得的,也有通過業務實踐來提升的,包括但不限於會計、財務管理、稅務、資金、內控等方面。有了基本面,再在實踐中進行不斷地操練和總結,自然會有所精進。
所以,人工智慧來與不來,都無需擔心。從自己的角度做好準備。進,可以培養能力,實現自我提升與突破,早日走上那個人人嚮往的金字塔;退,即使人工智慧來臨,也能使自己成為那個難以被取代和淘汰的人。
-
9 # 叻道
感覺你理解的AI的邊界太廣了。
通過自動化的流程取代人力,這不是從AI開始的。如果自動化流程能完成,自然是不需要人的。然而,自動化流程的策略還是需要專家知識的,你要爭取當專家,而不是廉價的勞動力。
-
10 # 會計資訊百事通
1:首先分析自己所從事的工作是不是基礎可被取代的工作,如果是,那就要趁還沒被取代之前努力往上考,爭取提升自己的能力
2:其次不會很快哦,每個公司要是實現人工智慧普及也是需要消耗很大的財力,也要一步步實驗結果,不必過於擔心
3:最後,不只是會計這一行,人工智慧飛速發展的時代,人人都要居安思危,不能呆在舒適圈裡不進步,這樣下去被取代只是早晚的事情,你現在能意識到這個問題已經非常好了。
-
11 # 掛在明堂射古今
我一直以為現在的人工智慧還完全取代不了人工,從人工智慧深度學習的角度來說,人工智慧的神經網路還是需要深度學習的。而這個學習是誰教的?
是人!
在新聞上看到有人在從事訓練人工智慧的工作,這不就是教育人工智慧在學習嗎!我也和別人說過無人駕駛,無人駕駛也是需要司機在後臺進行操控的,並教人工智慧怎樣在複雜的道路行駛。
對會計來說也是這樣,人工智慧的糧食是大資料,而這樣的糧食是需要專業的會計來餵給人工智慧的,並讓人工智慧去學習去消化。這樣才能達到讓人工智慧深度學習的效果。
而從5G開始,也是真正普及人工智慧的開始,人工智慧在深度學習上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所以,現在的人工智慧只能是輔助會計工作,而不能取代會計。
-
12 # 旁觀者楊志連
我不同意你的看法。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基礎核算的比重越來越小,而參與企業經營管理的比重將越來越大。高階財務人員更將一直是稀缺人才。一個企業或公司,需要預算才能知道盈利能力,才能把資金投到更能發揮作用的地方;通過成本管理,才能知道哪個環節出現了問題;通過風險控制,才能使企業在市場的波動中,立於不敗之地;通過對資金的合理運用,才能獲得最大的收益……。沒有財務,企業很難在殘酷的市場競爭及複雜的法律環境中立於不敗之地,可以說,財務是一個企業生存和發展的基石。
回覆列表
會計工作很快被人工智慧取代,會計人員該何去何從?筆者的回答如下:
一、人工智慧取代會計工作,取代的是一些會計基礎性的工作,不可能完全取代整個會計工作。比如報賬事務,會計核算等這些標準化的,程式化的工作由機器人來完成,現在機器人報賬開始有了,而會計中高階管理事務如財務會計制度制訂,財務分析,財務預算決算,內部風險控制,財務戰略規劃,投融資、稅收籌劃…等等,還是要靠財務人員來分析研究,人工智慧只是承擔資料的採集整理等輔助工作。
因此,在未來相當長的時期內,會計人員減少是必然的,但人工智慧也只能取代會計的一些程式化的標準化方面的工作,不可能完全取代整個會計工作。
二、會計職業是一個腦力勞動的職業。在眾多的職業當中,會計這個職業還算是一個腦力勞動的職業,會計畢竟是一個動腦的技術活兒,只有一些程式化的標準化的會計操作可由機器人代替。可想而之,如果從事腦力勞動的會計都失業了,那麼,那麼多從事體力勞動的人員早就失業了。
三、對未來的會計職業迷茫,考證有什麼用?人工智慧對所有行業,所有職業都會造成巨大的衝擊,而對會計這個職業,相對來說衝擊還算小一些,主要是會計基礎工作這一塊衝擊比較大。有"狼來了"的意識是必要的,但不必過度恐慌。
未來的職業規劃怎麼辦?對於30而立的題主來說,應該是人生的一個轉折點,作好決策很重要。
你的專業是什麼,如果你本身就是會計專業或相關專業畢業,那麼你還是繼續幹你的會計吧,俗話說"隔行如隔山",你想改行作其他職業,還得從頭來;當然,如果你對其他職業有特長,也可以選擇其他職業;但你也要意識到,其他職業同樣也面臨著被人工智慧取代的問題。
考證有什麼用?當然有用,專業技術資格證書是你專業技術水平能力的證明,跟你的學歷證書一樣,是求職、升職的重要證明,也可以說是敲門磚。對從事會計工作的人員來說,30歲左右應該考慮拿下中級會計師職稱,40歲左右應該考慮拿下高會計師職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