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信天翁老翁
-
2 # 牛皮社
蘇東坡說他自己“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兒。眼前見天下無一個不好人。”
林語堂說蘇東坡是“無可救藥的樂天派,悲天憫人的道德家,黎民百姓的好朋友,散文家、書法家和創新的畫家,造酒試驗家,工程師,假道學的反對派,瑜伽修煉者,佛教徒,士大夫,皇帝的祕書,嗜酒成癖者,心腸慈悲的法官,政治上的堅持己見者,月下的漫步者,詩人,以及生性詼諧的人。”
我說,蘇東坡是一個“寶藏男孩”,幾千年只出一個的天才+全才。
①蘇軾的一生,是CP狂魔的一生寫詩,蘇東坡與黃庭堅並稱“蘇黃”,現存詩作有2700多首。著名的如《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飲湖上初晴後雨》《惠崇春江晚景》《題西林壁》《和子由澠池懷舊》《贈劉景文》等。王士禎把他和曹植、李白並列:“漢魏以來,二千餘年間,以詩名其家者眾矣。顧所號為仙才者,唯曹子建、李太白、蘇子瞻三人而已。”
寫詞,蘇東坡與辛棄疾並稱“蘇辛”。於他而言,寫詞屬於業餘創作,卻一不小心開創了豪放派,大大提升了詞的品位和地位。名篇如《念奴嬌·赤壁懷古》《蝶戀花·春景》《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浣溪沙·遊蘄水清泉寺》《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卜算子·缺月掛疏桐》《江城子·密州出獵》等。
寫散文,父子三人合稱“三蘇”,與歐陽修並稱“歐蘇”,與韓愈等人並稱“唐宋八大家”。名篇如《赤壁賦》《後赤壁賦》《石鐘山記》《賈誼論》《范增論》《晁錯論》等等,大部分都是要求背誦的。
寫書法,他是“宋朝四大家”之首,他的《黃州寒食詩帖》(又名《寒食帖》)被譽為“天下第三行書”,僅次於王羲之的《蘭亭集序》和顏真卿的《祭侄文稿》。
②蘇軾的一生,是吃貨的一生作為天字第一號吃貨,他專門為“吃貨”寫了篇《老饕賦》,有幾句是這麼寫的:
嘗項上之一臠,嚼霜前之兩螯。爛櫻珠之煎蜜,滃杏酪之蒸羔。蛤半熟而含酒,蟹微生而帶糟。蓋聚物之夭美,以養吾之老饕。
被貶黃州時,他研究出了“東坡肉”的燒法,還寫了一首《豬肉頌》:
《豬肉頌》
淨洗鐺,少著水,柴頭罨煙焰不起。
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時他自美。
黃州好豬肉,價賤如泥土。
貴者不肯吃,貧者不解煮,
早晨起來打兩碗,飽得自家君莫管。
被貶惠州時,蘇東坡因為吃不起羊肉,就買羊脊骨吃,發明了烤羊蠍子的吃法:先把羊脊骨煮透,再澆上酒,放少許鹽,在火上烘烤到骨肉微焦後,吃起來像海鮮一樣。
被貶海南時,蘇東坡發現了美味的生蠔,還寫了篇《食蠔》,特別叮囑兒子蘇過,千萬不要讓北方人“生蠔”好吃,不然他們都會爭著要求被貶到海南了。
有好事者統計,中國菜裡有 66 道菜與蘇東坡有關,包括東坡肉、東坡肘子、東坡魚、東坡豆腐、東坡涼粉、東坡羹、東坡餅……如果要拍《舌尖上的蘇東坡》,至少可以拍兩季。
任徐州太守時,蘇東坡領導軍民抵禦洪水,增築城牆、修建黃河木岸工程。
任杭州太守時,蘇東坡組織清除了運河淤泥,修繕了六井,疏浚了西湖,建立了中國最早的公立醫院——“安樂坊”,三年之內治療了1000個病人。
被貶海南島後,蘇東坡考訂草藥,以解決當地缺醫少藥問題。
他時刻關心民間疾苦,並不惜為此反對王安石變法,因此被一貶再貶。
④蘇軾的一生,是大起大落的一生蘇東坡一生三起三落,多次被貶。
熙寧四年(1071年),蘇軾因上書談論新法的弊病,惹怒了王安石。於是,蘇軾自覺請求出京任職,被授為杭州通判。這是他人生第一次低潮,好在是自行要求出京,境況還算好。
元豐二年(1079年),43歲的蘇軾任湖州知州才三個月,“烏臺詩案”爆發,蘇軾被解往京師,監禁半年後,被貶黃州,進入了人生最低潮時期。
元豐八年(1085年),宋神宗駕崩,宋哲宗即位,高太后臨朝聽政,司馬光重新為相,蘇軾迎來了一段好日子,相繼任杭州太守、吏部尚書、潁州太守、揚州太守、兵部尚書、禮部尚書等。
元祐八年(1093年),高太后去世。紹聖元年(1094年)六月,蘇軾被貶至惠州,三年後又被貶到海南。1101年,蘇軾在從海南北返途中,逝世於常州。
然而,在這樣坎坷的人生中,蘇軾依然保持了赤子之心和樂觀心態,“一生不羈放縱愛自由”,其人格魅力穿越千年,經久不衰!
-
3 # 言者青青
說蘇軾才華橫溢是對的,說他放蕩不羈,筆者不敢苟同。蘇軾並不是放蕩不羈的浪蕩公子,而是,超然於世的大文學家。
蘇軾忠君愛國,是指蘇軾考中進士,但一直沒機會在朝內從政。當時他為父親守孝,回京後,才開始參與政治。那時,蘇軾年輕氣盛,才30出頭,正遇王安石變法。由於對朝廷裡面的事還不是很明白,對王安石變法,談了一些不同意見,這些意見都是為了皇帝治理國家。但沒被採納,蘇軾認為,自己沒有了忠君報國表現自己的機會了,為此,他請求下放地方任職。從此,蘇軾走上了從政之路。
蘇軾的性情是開朗地,以詩文為伴,走到哪裡都會賦詩作文。他下放地方任職的第一站是杭州,任通判,二把手。在杭州乾的不錯,屆滿擢升密州任知州,成了一把手。此刻的蘇軾抱負滿滿,一心想報效祖國,他寫的詞《江城子▪密州出獵》就是明證“持節雲中,何日遣馮唐?會挽弓雕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蘇軾在這一階段的表現,給人的印象,他並不是搞政治耍權勢的人。而是一個很耿直,豪爽,做人處事超然於世外的人。他在密州建蓋公堂和超然臺就是很好的例證,沒有“無為而治”的思想,沒有超然於世的態度,他也不可能主動要求下放基層做官,並寫出那麼多膾炙人口的豪放詩詞。
在政治上蘇軾遭遇厄運,是從“烏臺詩案”開始的。從此,一直不順,一蹶不振,被貶黃州,流落儋州。在這個期間,當蘇軾50歲時,從黃州擢升登州,再次路徑密州時,自己感慨萬千“黃雞催曉淒涼曲,白髮驚秋見在身。一別膠西舊朋友,扁舟歸釣五湖春”(蘇軾《過密州次韻趙明叔喬禹功》)。在政治上蘇軾一直是受迫害的。
蘇軾自從被貶黃州之後,在政治上已經悲觀失望了。沒有了年輕時的政治抱負了,而把情緒和精力基本用在了詩詞文賦創作上來了,這已經成了他唯一的精神文化生活,也是他繼續生存下去的精神支柱。
總之,蘇軾的一生在政治上是坎坷的;在文學上是成功的。他為文學創作奮鬥了一生!他的性情和直率的豪放性格,造就了他的文學成就,不愧是偉大的文學家。 -
4 # 曹立麗1970
蘇軾,居廟堂之高時可以心繫平民縱論天下;處江湖之遠時,可以談禪論道詩意天涯;風流處,一花一草佳人明月俱可入詩入畫;世俗處,一粥一飯鋤禾種瓜,東籬西院訪農交友可飲淡酒粗茶。他是不折不扣的文學大家,口口相傳的詩詞,豪放的如大江東去足以千古風流,婉約的如明月幾時有讓人想把酒問青天!他的豁達樂觀是真實不做作的,官場沉浮,他風輕雲淡不怨不恨,仍然有“一蓑煙雨任憑生”的定力。而我最喜歡的是他沒有士大夫文人的那種清高倨傲,目下無塵的樣子。相反的,他居蠻荒之地,卻能貼近俗世,食人間煙火。這個樣子的蘇東坡才最可愛!
他因烏臺詩案,被貶黃州務農。他自己開荒種菜,自己築泥牆建房,自制東坡肉東坡湯,自配藥湯。他比陶淵明的歸隱要高階:情商高,務實而且熱愛且懂得怎麼接地氣的活著。他寫道“某現在東坡種稻,勞苦之中亦自有其樂。有屋五間,果菜十數畦,桑百餘本。身耕妻蠶,聊以卒歲也”。在我泥築的家園裡,草屋五間,瓜果蔬菜剛剛摘來,清香淡淡。我賢良的妻子在採桑養蠶,我在荷鋤耕田。周圍有我開墾的稻田,碧綠的稻苗茁壯成長……你相信這是一個宋代曾經的士大夫,能詩擅畫的文人,寫的一篇日記嗎?苦哈哈的日子,過得有聲有色有滋有味,除了蘇東坡,翻遍文人的軼事祕聞,我還真沒有看到!
蘇軾,有著一個高雅有趣的靈魂。他穿越千年的行走著!他激情飛揚的活過,他深情款款的愛過,他欲語還休的孤獨過,他酣暢淋漓的醉過。他可以和高僧談禪,他可以和農人談論莊稼,他可以流連繁華,他可以人淡如菊……蘇東坡,大寫的人生,有著炫目的繁華!
-
5 # 歷史檔案館
前言:"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這句詩道出了他放蕩不羈的人生態度。詩中描述的是一位偉大的詩人,文學家,政治家,美食家。然而這些並不能完全描述他的一生。那麼詩中的人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呢?今天就讓我和你們一起來好好了解一下蘇軾。
1.早年經歷
蘇軾出生在眉州眉山,蘇洵為其取名蘇軾,希望他可以像車前的扶手一樣,默默地幫助他人。二十一歲虛歲時,蘇軾和弟弟一起進京趕考。考試時,蘇軾的文章不經意間流露出一種清新脫俗,與眾不同的氣質。考官一下子就被震撼到了,主考官歐陽修也表示了對蘇軾的讚賞。
小考官梅堯臣看到他的文章時有幾處不知道出處,於是前往向蘇軾詢問那幾處的出處。而蘇軾當即卻回答:"為什麼要知道出處!"歐陽修一聽,禁不住對蘇軾的這種豪放不羈的態度大為讚賞。在他看來,將來的蘇軾,文章一定能夠名揚天下。
2.名動京師
隨著歐陽修的大為稱讚,蘇軾一下子在京師之中名聲大噪。一有新的文章,馬上就會傳遍整個京師。然而,正當蘇洵蘇軾在京師名聲大噪,想要一展身手的時候,噩耗卻來的那麼猝不及防。蘇軾的母親因病去世了。父子三人回鄉奔喪。十個月之後,蘇軾回京。
公元1061年,蘇軾參加了制科考試。在這次考試中,蘇軾被皇帝授予了第三等的好成績。這個成績究竟是個什麼概念呢?就當時的情況來說,蘇軾可以說考了個百年來的第一人。根據《宋史》記載,自宋朝建立以來,僅僅只有兩人取得這樣的成績。除蘇軾外的另一人還是個第三次等,與蘇軾相比還落後了一個級別。皇帝也給了蘇軾一定的特殊待遇,直接授予他正八品的官職。不然的話,按照他的資歷也就只夠當個九品下的小官。
3為官生涯
故事背景:以王安石為主的新黨主張新法。以司馬光為主的舊黨主張舊法。兩黨之間摩擦不斷。
事發經過:公元1071年,蘇軾上書向皇帝訴說新法的諸多不好之處。王安石知道這件事情後感到非常憤怒,於是派人去皇帝身邊去說蘇軾的壞話。於是蘇軾決定請求離開京師,前往別的地方當官。蘇軾做官的能力和從政的水平還是可以的。最起碼比起那些只有才華,沒有能力的人好多了。蘇軾在多地擔任知州。將所管理的地區都治理的不錯,建立了不少政績。
小結:蘇軾不滿新法,上書皇帝。新黨派人說蘇軾的壞話,蘇軾只好請求外調。好在在其他地方蘇軾可以一展拳腳,他將自己所管理的地方都治理地不錯,百姓們也很愛戴他。
4.烏臺詩案
蘇軾之所以在輾轉多地擔任知州是因為蘇軾作為保守黨與王安石為主的新黨不和,並不是不想回到朝廷而是根本沒辦法回去。之後,王安石因為大局被宋神宗罷免,但是王安石的新法依舊被施行,而新黨的大臣們也成功上位。而這些人趁自己有皇帝的支援免不了要對舊党進行打擊,而蘇軾就成為了他們的目標。
他們找到蘇軾所寫的詩然後一點一點分析,曲解後推出一個結論,蘇軾他嘲諷新法,對皇帝大不敬。於是他們上書皇帝,說蘇軾的種種不是。皇帝對此不信,但又不得不考慮到這些大臣的感受,於是讓他們派人前往調查。於是這些人就派人去湖州把蘇軾押解回京。
回京途中,蘇軾曾經數次想要跳河自殺,但又害怕連累自己的家人只好作罷。回到京師,那些新黨大臣把蘇軾的詩曲意解讀,還將蘇軾屈打成招,逼迫蘇軾認罪。各方人士聽說後都為蘇軾求情,就連王安石也親自寫信給皇帝求情。皇帝最終還是決定把他給放了,貶到一個小地方——黃州。擔任一個沒有實權的官職,甚至連俸祿都沒有。而這就是大家耳熟能詳的烏臺詩案。
小結:蘇軾被新黨的大臣蓄意誣陷,而他本人對此也毫無辦法。被他們強行押解回去,被屈打成招。雖然最後逃過一劫,但是被貶黃州也讓蘇軾心灰意冷。
5.黃州赤壁
蘇軾被貶後感到心灰意冷,他到任後,因心情十分鬱悶,故在此地的赤壁山遊玩。在此,他留下了千古佳作《念奴嬌·赤壁懷古》,《赤壁賦》,《後赤壁賦》以及等等。後人談論到蘇軾的這段經歷時,都會將其作為苦中作樂的典範。在任期間,蘇軾在便在此種田來幫助維持生計,正因如此,蘇軾便有了"東坡居士"的別號。
公元1084年,蘇軾被調往他地任職。由於路途十分遙遠並且艱辛,蘇軾的小兒子在路途之中不幸身亡了。蘇軾十分悲痛,上書朝廷,請求暫住常州。朝廷批准,後來又因為諸多原因,蘇軾在常州常住並將常州當作自己養老的地方。公元1085年,司馬光重新擔任了宰相一職,新黨勢力也因此受到了打壓。蘇軾他也官復原職並不久之後就被召回朝廷。之後的幾個月裡,蘇軾不斷的升官。可在蘇軾看來,舊黨現在的行為與新黨毫無區別。於是蘇軾上書抨擊舊黨。舊黨因此開始陷害蘇軾。蘇軾明白了自己處境,再次請求外調。
公元1089年,蘇軾前往杭州任職。在杭州這段時間,蘇軾過得還算比較舒適。然而好景不長的是兩年後,蘇軾又被召回朝廷,因政見方面的不合,接下來的幾年裡,蘇軾又被派往多地擔任知州。到了公元1097年,蘇軾已經六十二歲了,他被調往儋州。而在當時,這就相當於是除滿門抄斬最狠的處罰了。但是蘇軾卻把這裡當作了自己的又一個故鄉。蘇軾也對當地的文化方面作出了不少的貢獻。直到現在當地依然有不少紀念蘇軾的物和景。
小結:雖然仕途多有不順,但是蘇軾始終都能苦中作樂,在逆境中樂觀豁達,繼續做好自己能做的事情。百姓們對他也稱讚有加。
6.晚年生活
宋徽宗即位之後,蘇軾又被調往多地任職。公元1100年,朝廷大赦,蘇軾重新擔任朝奉郎。然而回去的路上,蘇軾於常州不幸去世。第二年,蘇軾的次子蘇過按照父親生生前的叮囑將父親的靈柩安葬在柘城縣。宋高宗即位後,追封其為太師。
-
6 # 一隻慷慨赴死的豬
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世人稱蘇東坡,蘇仙。北宋時期人,著名的文學家,書畫家,與父親蘇洵,弟弟蘇轍並稱三蘇,皆位列於唐宋八大家。蘇軾一生才華橫溢,創作了很多膾炙人口的詩詞,然而卻命運多舛,仕途不順。
當時的文學之風不正,為了中試人人都寫“太學體”,蘇洵看不慣這種不正之風,堅決不寫,結果應試一律不中,卻又熱衷於權利做官,便把希望都寄託在了蘇軾與蘇轍的身上。
正當蘇軾大展巨集圖之際,接到了母親病故的噩耗,只得回家奔喪守孝三年。三年之後蘇軾還朝,正趕上王安石變法,因政見不和,蘇軾上書抨擊新政的弊端。王安石頗感憤怒,於是讓御史謝景在神宗面前陳說蘇軾的過失。蘇軾被迫離京。
離京之後,蘇軾輾轉杭州,密州,徐州為官。他在地方任職時革新除弊,因法便民,頗有政績。
在徐州任知州期間,黃河在曹村決口,使梁山泊氾濫,南清河水溢位故道,洪水匯聚在徐州城下,暴漲的洪水不時洩出,城牆即將被洪水沖毀,富有的百姓爭相出城躲避洪水,蘇軾說:“富民出城,全城百姓都會動搖,我和誰來守城?我在這裡,洪水決不能沖毀城牆。”驅使富民重新回到城裡。蘇軾到武衛營,呼喊士兵長官說“:河水即將沖毀城牆,事情危急,雖然你們是禁軍,但也請你們為我盡一點力。”士兵長官說“:太守尚且不躲避路上的洪水,我輩小人,應當效命。”帶領他的士兵們拿著畚箕鐵鍬出來,修築東南長堤,頭起戲馬臺,尾連著城牆。雨日夜不停地下,城牆露出水面僅僅只有三版那麼高。蘇軾搭建小草屋住在城牆上,路過自己家門也不進去,派官吏分別堵塞缺口以守護城牆,終於保全了徐州城。
蘇軾的一生雖說才華橫溢,卻是悲哀的,不熱衷政治,偏偏捲入裡面。
-
7 # 淦珩夢侃
我個人來認為:
蘇軾的一生算是幸運的,雖然在政治上有些失意,但是在文化創作上宋朝是給了他足夠發揮的空間。所以他是歷史上著名的書法家、畫家、詩詞大家。尤其在生活上命運不曾虧欠過他,在今天看來他也是幸福的旅行家和美食家。
蘇軾一生最重要的女人――母親程氏蘇軾的父親蘇洵原本屬於一個窮酸人,27歲以前還吊兒郎當的沒有家庭承擔。但是蘇軾的母親程氏,卻是一個不比孟母差的人。之所以這樣說孟母是培養了孟子,俗話說天下父母心。將自己的孩子盡心盡力培養成才是每一個父母都願意做的事情你想要做的事情。但是蘇軾的母親偉大之處就在於她不僅僅是培養了蘇軾、蘇轍,還在於他在蘇洵最困難的時候沒有半點的嘮叨,承擔了家庭的重擔而且給丈夫永遠是鼓勵和安慰。後世之人皆把目光投向了一門三父子三蘇,卻忘記了三蘇背後的女人――程氏。
因為有一個好的母親,父親在不斷的進步。詩詞、政治策論成就上都大有成就。這樣的成就帶動了蘇軾兩兄弟,所以蘇軾兩兄弟在詩詞政論上的成就得益於其父親,而蘇軾兩兄弟豁達開朗的性格則得益於其母親。
變法改變了蘇軾的命運蘇軾這個人與其說他放蕩不羈還不如說他過於耿直。王安石、司馬光、蘇軾宋神宗時期三大風流人物。
王石主張變法目的是為了富國強兵,但是變法過程當中過於激進,不僅僅傷害權貴的利益,也傷害了不少平民百姓的利益,其中的青苗法、免役法、保甲法與保馬法平民百姓有些苦不堪言。作為生活上是好友政治上是政敵來講的司馬光肯定是持反對意見,蘇軾看到百姓受苦情形以後也站出來反對,這樣就得罪了宰相王安石,而王安石背後站的是宋神宗,蘇軾變相的得罪了宋神宗,而個人又不像司馬光那樣為人圓滑。最後自求外放,到杭州任杭州通判。
在杭州的三年裡此時的朝廷中人並沒有忘記蘇軾,他們在翻看蘇軾寫給宋神宗的辭表《湖州謝上表》時,被蘇軾的政敵舒亶、王珪、沈括抓住把柄,興起了北宋時期的文字獄。為了羅列罪證他們花了將近四個月的時間翻看蘇軾的各種詩詞。比如,《山村五絕》中“贏得兒童語音好,一年強半在城中”明顯是在諷刺青苗法;“讀書萬卷不讀律,致君堯舜知無術”是在譏諷新法改革科舉制度;“東海若知明主意,應教斥鹵變桑田”是公開和朝廷大力推廣的農田水利法唱反調。其中,最有分量的一句“恨到九泉無曲處,世間唯有蟄龍知”,好傢伙,你是有多恨當今聖上,非要到九泉之下去尋找真龍,當今聖上可沒死呢!此次宋神宗發作,蘇軾差點被判死,好在王安石為其求情,這也看得出王安石的心胸人品還是不錯的。蘇軾被貶至黃州(現湖北省黃岡市黃州區)做團練使。
宋神宗去世王安石新法停止宋哲宗繼位,任用司馬光為相,司馬光上任以後大刀闊斧的廢除王安石之前的各種變法。王安石新政停止,意味著蘇軾當初作為反對者勝利了,蘇軾也從一個八品官成為了正三品回到朝廷。蘇軾的老毛病又犯了,可能是王安石就過他的原因,他又開始反對司馬光廢除新法。此次又被貶出京城再次來到杭州。
蘇軾第二次來到杭州,朝中的政治惡鬥並沒有因此結束。原版的改革派成為新派,守舊派被稱為舊派。不知怎麼的新派就又佔據了主導的力量,蘇軾既反對過王安石照理說屬於舊派,又反對過司馬光又像是新派。此時若是蘇軾閉嘴不說話也就沒什麼事了,關鍵他又說話了,這次他是和新派唱反調我就發現他的口頭禪莫非是“非也,非也”。此次新派,為了趕盡殺絕永絕後患,將蘇軾貶出朝廷貶到穎州,(現安徽省阜陽市穎州區)在被貶的路上又被貶到廣東惠州,最後被貶到儋州(現海南省儋州市)。
文章憎命達,書畫清自然蘇軾的一生可以說要麼是被貶要麼就是在被貶的路上,可以說命運有些坎坷,但自古以來詩詞出清平,文章憎命達。在這些被貶的地區和被貶的路上卻寫下了許多不朽的名篇。比如被貶為黃州團練使寫下了《卜算子·黃州定惠圓寓居作》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時見幽人獨往來,縹緲孤鴻影。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比如被貶到惠州寫下了關於荔枝的詩句“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到了海南儋州又寫下《別海南黎民表》我本海南民,寄生西蜀州。忽然跨海去,譬如事遠遊。平生生夢死,三者無劣優。知君不再見,欲去且少留……其文學成就之高與柳宗元、韓愈、王安石、蘇洵、蘇轍、曾鞏、歐陽修並稱“唐宋八大家”。
寫詩的時候蘇軾常常飲酒,思想跳躍,也將詩詞書寫與紙面,由於飲酒的作用,寫的字比較飄逸自然,自成體系,與黃庭堅、米芾、蔡襄並稱書法宋四家。存世的書法真跡有《黃州寒食詩》、《赤壁賦》……
宋朝書畫不分家喜歡寫詩詞的人,也能夠用畫來表述自己詩歌的意境,這也使得蘇軾也擅長畫畫,尤其擅長畫山水松竹,其畫意境深遠重視神似。為以後的文人畫的發展奠定了理論基礎。主要的畫作有《竹石圖》、《古木怪石圖卷》、《瀟湘竹石圖卷》……
你不知道的蘇軾另一面旅行家、美食家如果說蘇軾是一個旅行家是有點被逼無奈,畢竟不是被貶就是被貶的路上這樣的旅行呢,有點沉重。那麼說他是美食家絕對不是言過其實,蘇軾的一生是豁達而且開朗的。無論走到哪裡他都可以和當地人打成一片;無論走到哪裡他都不會虧待自己的嘴和胃;無論生活多麼困苦,生活的品質總是會保證;所以是名副其實的“饕翁”
被貶到杭州的時候製作五柳魚現在又被稱為東坡魚;在黃州的時候製作東坡肉、東坡肘子;在惠州的時候每天吃的甜食品著荔枝;在儋州的時候製作東坡羹……
結語蘇東坡在政治上是命運坎坷的,不夠圓滑世故甚至是算不上一個合格的政客,所以一生都在被貶謫和去貶謫的路上。但因為命運的坎坷讓蘇東坡在詩詞文學造詣上達到了宋朝的一個頂峰,宋朝對於文人墨客的重視讓他多次化險為夷,在貶謫的地方依然給予足夠的衣食待遇所以讓他有時間創作書法繪畫,書法繪畫造詣也是前所未有的。宋朝國土面積是歷朝歷代當中比較小的,但經濟發達程度確實最高。蘇軾在貶謫的地方,依然可以盡情的暢享美食享受生活。從政在宋代蘇軾是不幸的,生活在宋代蘇軾卻是最幸運的。
-
8 # 沙沙小觀園
蘇東坡的一生可用他自己的兩首詩詞來形容。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宋朝:蘇東坡。
“何妨吟嘯且徐行,”是說在雨中仍然可認舒服的慢行,後面一句接的幽默而又深意,“同行都感到狼狽,而蘇東坡不覺得。
蘇東坡竹杖芒鞋,頂風衝雨,從容前行,以“輕勝馬”的心態,有一種敢鬥不怕風雨精神。一蓑煙雨任平生”,延伸由及整個人生,加強蘇東坡面對風風雨雨而偏偏堅持的情懷。
到“山頭斜照卻相迎”,寫出雨過天晴的景象。這幾句與上片所寫風雨對應,也為下面所發感慨作鋪墊。
《觀浙江濤》蘇東坡。
蘇堤春曉現成為聞名的西湖美景之一,如果當年在杭州為官的不是蘇東坡,而是別的什麼官。那西湖今天什麼樣還真難說。
-
9 # 詩詞名句鑑賞
蘇軾一生經歷仁宗、神宗等五朝,仕途坎坷。
國家不幸詩家興,語到滄桑句便工。政治上的不如意反倒成就了蘇軾的文學地位。
-
10 # 紫燕還巢
蘇軾才華橫溢,放蕩不羈就用詞不當,應當用豁達豪放來形容他才對。縱觀蘇軾的一生,仕途坎坷,命運多舛。
蘇軾二十一歲參加鄉試考到第二名,中了進士,隨後在朝庭科舉考試又得了個百年第一,從此步入仕途,青雲直上。此時碰巧王安石主張新變法,蘇軾反對新變法,認為不適時宜,未及完善法規,恐怕百姓受苦,當朝皇帝宋神宗支援王安石變法,蘇軾一而再上書朝庭遭遇冷落,他性情耿直,鋒芒畢露,哪裡受得了這般待遇,於是請求調離京城,到邊遠郡縣去為百姓謀福。這正合宋神宗和新變法派之意,於是蘇軾連續被貶杭州,密州,徐州。
蘇軾被貶到這些州郡後,一心一意為當地百姓做實事,滅蝗蟲,修水利,辦學堂,所到之處,造福一方,深受百姓愛戴。
朝庭上的維新派看見被貶後的蘇軾,不a不氣餒,反而幹了許多好事,害怕他有功被重返朝庭,於是使計陷害,將蘇軾貫以文字獄,打入大牢,受盡折磨,蘇軾當時想著活不出去了。當時有許多人為蘇軾求情,連王安石也站出來給他求情,宋神宗只好出詔書:不殺士大夫,蘇軾才倖免於難。
這時蘇軾已到不惑之年,出獄後又被貶到湖北黃州,被軟禁著不得簽字辦公,在黃州連居住房屋都沒有,借居江邊漁民一間破房,蘇軾自嘲道:很好,一線江景房,攬山水風月於懷中,盡情觀賞。
此後蘇軾又被貶到惠州,“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的佳句就是出自這時。
到了公元1097年,年已花甲的蘇軾又被貶到天涯海角海南島,過著“食無肉,病無藥,居無室,冬無炭,夏無寒泉”的艱苦日子。
後來宋徽宗即位,詔回蘇軾返朝庭,年邁的蘇軾在回京途中身染重疾,不幸在江蘇常州辭世。
蘇軾的一生大起大落,受盡貶謫,飽嘗人間疾苦,但他隨遇而安,胸襟坦蕩,以苦為樂,成為打不倒的不倒翁,在艱難困境中顯示出的隱忍,展示他豐富的學識,其間作了許多流傳千古的詩詞佳作,如《念奴嬌,赤壁懷古》、《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等等,蘇軾還是個美食家,他親手製作的東坡肉,東坡豆腐,東坡密酒,東坡帽,東坡巾一直傳承至今,深受世人喜愛。
總結,在這裡,用蘇軾自己的詩詞來概抱他的一生: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膽州。還自嘲道:雲散月明誰點綴,天容海色本澄清。“直麵人生風雨,一蓑煙雨任平生”是蘇軾的樂觀豁達人生的真實寫照。
蘇軾常說:我看著這普天下沒有一個人是壞人,我看著普天下沒有一件是壞事,凡事皆可觀,豁達點,沒什麼大不了。正是如此寬廣豁達的胸襟,寧靜恬淡的心態,成就蘇軾超凡脫塵的一生,啟迪後人無畏艱難險阻,勇往直前奔赴生命之羈旅。
-
11 # 崔文瀾
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卑田院乞兒。吾眼前見天下無一個不好人。
這就是蘇軾的一生。
軾,本是古代馬車前面的扶手,不顯眼,卻有用。這是父親蘇洵對這個自幼就聰明絕頂的孩子的寄託——做一個不顯山露水的人,幹一些對社會有用的事。
但人的才華就如早晨八九點鐘的太陽,無論怎樣都會從東方冉冉升起,進而日入中天,光照四海。
蘇軾就是一個掩藏不住自己才華的人。不是他輕浮地想顯擺自己,而是才華傍身,即使費盡心血藏拙,他自身的光芒還是會把周圍的一切照亮。
論文,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蘇氏三傑各領風騷;論詞,自他開始,宋詞一掃前人陰柔嫵媚的迤邐之情,就像那滾滾東去的大江大河一樣,開始奔放在華夏大地之上;論書法,寒食帖號稱天下第三行書,前面是王羲之的蘭亭集序和顏真卿的祭侄文稿,米蘇蔡黃為當時四大家;論詩,蘇黃齊名,二人之詩引領有宋一代;
更何況在我們這個吃貨遍天下的國度裡,人家可是在逆境中給我們留下了太多的美味:東坡紅燒肉,東坡肘子,羊蠍子。。。。。。即使很多吃食都假託東坡之名,但人們就是希望把它們強加到東坡頭上,那樣吃起來更加暢快,舒展。
西湖中綠廕庇日的蘇堤上,遊人如織。人們在感慨著白娘子和許仙悽美動人的故事時,也不曾忘了有一個叫蘇軾大鬍子老頭,在短短几年杭州任上,愣是把惡臭盈天的湖水打造成了桑田美景。
這個老頭子是如此的完美,留給這個世上的所有也是絕無僅有的美好。一千多年歲月裡,無論遇到愁苦或經歷艱險,我們都會用他的寬容樂觀激勵自己: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他在人間陪伴了我們一千多年,也肯定會在天上陪伴玉皇大帝萬萬年。地上有他,才有溫暖;天上有他,才有光輝。
-
12 # 稻花香裡豐收年
蘇軾才華橫溢,並無放蕩不羈。他一生屢遭謫貶,卻始終能笑對人生,他的人格魅力給後人帶來非凡的深遠意義:一.令人折服及敬仰的人生態度:寵辱不驚、進退自如;二.寬廣的審美態度,對後人極具啟迪。他的眼中到處都有美的存在,都有別樣的絢麗世界。
蘇軾不僅在文學上取得了矚目的成就,在書法、繪畫上同樣具有很深的造詣,而且還是一位接地氣的實幹家。他愛國顧家守禮法,耿直樂觀重情義。本文僅以時間順序,簡單回顧蘇軾坎坷曲折的人生經歷。
蘇軾從小就生活在濃厚學習氛圍中,父親蘇洵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整日閉門用功讀書,母親程夫人又最好與詩書為友,夫妻兩人悉心培養和引導蘇軾和弟弟蘇轍的學習和做人。
蘇軾22歲時就輕鬆過了科舉三關:舉人、進士、殿試,少年成名,使多少人望塵莫及。當時的文壇領袖歐陽修曾說:“三十年後沒有人在提及我”。可就在此時,蘇軾的母親病逝,父子三人隨即回家守孝。1061年,三年守孝結束,蘇軾再次參加考試,又取得了宋朝百年來第一的好成績。
1069年,蘇軾守孝三年後回朝,正值王安石變法時期。朝野上下風雨凋敝,人心惶惶。包括非常器重他的老師歐陽修和其他的師友紛紛離京。蘇軾此時也身似浮萍。
青年時期蘇軾初入仕途,懷揣著拯世濟時的理想和治國安邦的大計,然而,正處於蘇軾事業上升期的關鍵十年,因為兩度回家守孝,令人惋惜的錯失了很多晉升的機會,但對於蘇軾這位文學巨匠,其內心又何嘗不是另一種收穫。
江城子.密州出獵
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
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
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持節雲中,何日遣馮唐?
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7月28日,上任才三個月的蘇軾被御史臺的吏卒逮捕,押往京師。這就是著名的“烏臺詩案”(烏臺,即御史臺,因其上植柏樹,終年棲息烏鴉,故稱烏臺)。烏臺詩案使蘇軾慘遭折磨,幾近斃命。關押在隔壁牢房的蘇頌大臣,描寫了蘇軾在獄中受到的迫害“遙憐北戶吳興守,垢辱通宵不忍聞。”
“得罪以來,深自閉塞,扁舟草履,放浪山水間,與樵漁雜處,往往為醉人所推罵,輒自喜漸不為人識。平生親友,無一字見及,有書與之亦不答,自幸庶幾免矣。讀完讓人對蘇軾這位偉大文學家的遭遇潸然淚下。這一時期的代表作有:
卜算子.黃州丁慧院寓作
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誰見幽人獨往來,縹緲孤鴻影。
驚起卻回頭,又恨無人省。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
詩中述說著自己誰都不能理解的孤獨的心,即使這樣,蘇軾寧守寂寞清冷也不肯攀高結貴的高貴品格。
1089年,蘇軾第二次來到杭州。在杭州的兩年時光是蘇軾最為愜意的時刻,然而,沒多久又被召回朝。但因政見不合,1091年,蘇軾被貶到潁州、揚州、定州。1094年,新黨執政,蘇軾再次被貶至惠州。1097年,已經62歲的蘇軾又被貶至更荒涼的海南儋州。
1100年,宋徽宗即位後,朝廷頒行大赦,蘇軾復任朝奉郎。在北歸途中,蘇軾於常州去世,享年65歲。
《自題金山畫像》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繫之舟。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
此詩即是自嘲也是自我肯定,是對自己一生的總結與評價。
貶謫在三州期間是蘇軾政治上最為失敗,生活上遭受苦難最多的時期,卻也是他文學創作的高峰時期,對人生意義理解最為深刻的時期。正是此時期的困苦失意才成就了更成熟的蘇軾,成全了他偉大的人格,一種進退自如,超然人生的文人士大夫的最高精神境界。蘇軾不僅是一位令人敬仰的文學巨匠,更是一位無與倫比的人生精神領袖。 -
13 # 蘇曉天涯
蘇東坡才華橫溢,可以說是中國文化藝術中不世出的全能藝術天才;但是,蘇東坡一生卻坎坷波折,飽經風霜,歷經磨難,甚至經歷過多次生死離別。這些磨難給了他難得的歷練與充實,甚至讓他感受到了做為“凡人”的體會民生疾苦的機會。但在這些磨難之後,他依然充滿智慧與Sunny,一句“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就是他對自己一生把苦難當“人生逆旅”的深刻總結。
我們先來看陶淵明,可以不為五斗米折腰,主動辭官而去,享受田園生活,盡顯灑脫,相信他會幸福。我們來看李白,年紀輕輕就才華盡顯,頭角崢嶸,但是後因恃才傲物,盡受排擠,鬱郁而不得志,只能縱情山水間,心遊塵世外。
相比之下,蘇東坡也可謂是年輕有為,積極向上,但是,在那個王安石變法改革為主的北宋政治環境之下,因為與改革派意見相悖,無法實現自己的政治理想以後,只能自請調任地方,堅持為民生福祉做事,但是,因為自身的耀眼而被改革派的明槍暗箭攻擊而跌入人生低谷,後期守舊派上位,又被委以重任,再後來又遭改革派貶謫,遠赴廣東、海南等地,幾乎屬於顛沛流離。由此來看,至少在前期,蘇東坡是自由幸福的,是充滿朝氣與理想的,因為能夠達到古代文人追求的所謂“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中的三個人生目標,也實現了很大的人生政治抱負。但是,在後期,蘇東坡人生突遭變故,出現大的波折,幾乎由原來的政壇明星和文人領袖變成了人人避之不及的朝廷重點看管欽犯,人生打擊不可謂不大。然而,蘇東坡在這個人生逆旅中慢慢的堅持,一路走了出來,從他的詩詞中,我們也可以漸漸體會到他心態的轉變和回暖,從“飄渺孤鴻影”到“江海寄餘生”,從“也無風雨也無晴”到“大江東去”,蘇東坡也從一個以前高居廟堂的文人雅士變成了只能保證“修身,齊家”的一介“騷客”,也讓蘇東坡從“文藝圈”徹底從跌到了“生活圈”,甚至是為了能吃飽飯的“飯圈”,但是,憑藉強大的個人意志及對生活報以充分的態度,蘇東坡幾乎跟所有人都打成了一片,不僅可以以耕種養家,還苦中作樂,靠著對生存的渴望以及生活的執著,在不斷被貶謫的過程中,研究與開發菜餚,據說,如今有四十多道菜都跟蘇東坡有關。在這些方面,又不得不佩服蘇東坡是一個生活的強者,而這個強者不僅詩詞方面開創時代,在書畫等藝術上也能傲視天地。
所以,蘇東坡的一生當然是光輝的一生,即使在逆境時,不僅能超越自我,也能光照他人,也成為了幾乎所有人的榜樣。
-
14 # 咪小坨說人文歷史
蘇軾給我最大的感受,一是他樂觀曠達的人生態度;二是他人生逆境中的創作高峰。比如,他的自嘲“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比如,他的曠達“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一生煙雨任平生”。然而,我認為最能體現他獨特風格的,是他的關於赤壁的一詞一文。
烏臺詩案,是蘇軾人生的至暗時刻。在開封大牢裡被關了一百多天後,他最終逃過一劫,被貶到黃州安置。曾經的蘇軾有多麼風光,如今的他便有多麼淒涼。他的仕途很可能要畫上句號了,宋神宗不太可能會再啟用他,他的後半生就要在黃州小城度過了。
然後,他便看見了赤壁。“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萬里長江,奔湧而來,又奔湧而去,撞擊蘇軾的靈魂。“這是哪裡?我是誰?我為何到此?”千年時光和個人的情感遭遇,一齊湧上蘇軾的心頭。接下來,蘇軾回答,“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這是赤壁,這是赤壁之戰的赤壁;這是34歲的周瑜大敗54歲的曹操,獲得不世奇功的赤壁。但蘇軾也說,它不一定是三國的赤壁,一切都是道聽途說,而這並不重要。重要的是,蘇軾被眼前的赤壁震驚。“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亂石高高挺立,好像插入天空。大江洶湧澎湃,驚濤拍打江岸,浪花捲起,像成千上萬堆雪花飛濺。這樣自然的震撼,蘇軾怎能抵擋。還有時間的壓力,英雄豪傑的壓力,它們疊加在一起,形成給蘇軾三重的壓力。“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蘇軾又一次想起周瑜,少年英姿,雄才大略,而自己呢?“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到黃州,蘇軾已經44歲,白髮提醒他不再年輕。在黃州這被貶之地,他還一事無成。焦慮和折磨,籠罩著蘇軾。而蘇軾還是一個多情的人。多情卻被無情惱,多情又讓他生出這麼多的煩擾,這麼多的白髮。蘇軾說:“人間如夢,一尊還酹江月。”這何嘗不是許多人心中的感慨。
還有蘇軾著名的《赤壁賦》。在這篇賦裡,江水變得不再那麼驚心動魄。於是,我們便看到蘇軾和客泛舟於赤壁之下: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蘇子與客泛舟,遊於赤壁之下。清風徐來,水波不興。舉酒屬客,誦明月之詩,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於東山之上,徘徊於斗牛之間。白露橫江,水光接天。縱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浩浩乎如馮虛御風,而不知其所止;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於是飲酒樂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蘭槳,擊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懷,望美人兮天一方。”
這是不同於蘇軾在《念奴嬌·赤壁懷古》裡所描述的,赤壁的另一種美。美到了極點,悲就緊隨而至。這一次,感傷的不是蘇軾,而是客人。客人吹起悲涼的簫聲,像《念奴嬌·赤壁懷古》的蘇軾一樣,發出了人生短促無常的感嘆。
客曰:“‘月明星稀,烏鵲南飛,’此非曹孟德之詩乎?西望夏口,東望武昌,山川相繆,鬱乎蒼蒼,此非孟德之困於周郎者乎?方其破荊州,下江陵,順流而東也,舳艫千里,旌旗蔽空,釃(shī)酒臨江,橫槊賦詩,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這一次,不是想起了周瑜,而是想起了曹操。像曹操這樣的蓋世英雄,也不在了。《念奴嬌·赤壁懷古》裡那種壓迫蘇軾的壓力,如今在《前赤壁賦》裡被轉移到客人身上。
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挾飛仙以遨遊,抱明月而長終。知不可乎驟得,託遺響於悲風。
輪到蘇軾來解答客人的苦悶了。在《念奴嬌·赤壁懷古》裡,沒有人來解答蘇軾,只有滔天巨浪來回應他。 客人感概人生的短暫,長江的無窮,蘇軾回答他:
“客亦知夫水與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也。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而又何羨乎?”
一切都是變化的,蘇軾並不否認這一點,他也飽嘗變化的苦惱和折磨。他以月亮和江水作喻:時間流逝,就像眼前的江水,其實並沒有真正逝去;時圓時缺的,就像這眼前的明月,其實也沒有真正增減。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有短暫和永恆的兩面。蘇軾更希望,我們能看到不變、永恆的一面,那是真正的“大道”。只有這樣,我們才不會被變化所影響和侷限,超越時空和主客的限制,與物同化、同遊,從而也成為永恆的一部分。而對於客人的得和失,蘇軾這麼回答:
“……且夫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適。”
蘇軾問了一個深刻的問題:什麼才是屬於我們自己的東西?如果說,世上本沒有一樣東西屬於我們,我們憑什麼要永遠佔有呢。蘇軾希望我們去感受,就像去感受天地間的清風明月,因為那是真正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而它不屬於任何人。
最後,蘇軾的話說服了客人。他高興起來,大家盡情暢飲,直到睡去。“相與枕藉乎舟中,不知東方之既白。”
在寫完《赤壁賦》三個月後,蘇軾和朋友又來到赤壁遊玩。此時的赤壁和以往又有不同了。這是初冬,山高月下、水落石出、草木盡落的時節。蘇軾寫下了同樣有名的《後赤壁賦》。
這一次,蘇軾雖然同樣有客人陪伴,但他一個人爬上赤壁的山岩,黑夜中撥開紛亂的野草和樹木,攀上懸崖,俯視深不可測的江水,長嘯一聲,一時間山鳴谷應。他感到害怕,回到船中。朋友沒有吹簫,一切是寂靜的,他們任憑船隻隨意漂流。突然,一隻鶴從他們頭頂飛過,橫江而去。後來,蘇軾回到家,做了一個夢,夢見一個道士問他,“還記得在赤壁遊覽的快樂嗎?”。他的夢突然醒了,道士也不見了。他想,那也許就是在赤壁見到的那隻鶴。
予乃攝衣而上,履巉巖,披蒙茸,踞虎豹,登虯龍,攀棲鶻(hú)之危巢,俯馮夷之幽宮。蓋二客不能從焉。劃然長嘯,草木震動,山鳴谷應,風起水湧。予亦悄然而悲,肅然而恐,凜乎其不可留也。
反而登舟,放乎中流,聽其所止而休焉。時夜將半,四顧寂寥。適有孤鶴,橫江東來。翅如車輪,玄裳縞衣,戛然長鳴,掠予舟而西也。須臾客去,予亦就睡。夢一道士,羽衣蹁躚(xiān),過臨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遊樂乎?”問其姓名,俯而不答。嗚呼噫嘻!我知之矣。疇昔之夜,飛鳴而過我者,非子也耶?”道士顧笑,予亦驚悟。開戶視之,不見其處。
《後赤壁賦》沒有了《前赤壁賦》中主客的問答。它更多的是記敘,是人的行動,還帶著許多神秘。蘇軾喜歡莊子。莊子和人辯論,但他不打算說服任何人。在他看來,語言也是一種干擾。他希望,人能從各種紛擾中解脫,獲得寧靜。而蘇軾,也和莊子一樣,在《後赤壁賦》裡放棄了語言。他因此感知到另一個世界,並且走了進去。而最後,他從夢中醒來,復歸於人間。
如今,蘇軾離開我們已將近千年。就像當年的蘇軾感慨曹操、周瑜等英雄豪傑不再,我們也同樣感慨,不能與蘇軾同遊於赤壁。但我們又覺得,蘇軾始終在我們身邊。“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我們讀蘇軾的文字,就是一遍又一遍遊覽於赤壁,和蘇軾一起長歌,長嘯。《念奴嬌·赤壁懷古》和前後《赤壁賦》,像三面鏡子,照見我們的內心,也為我們照見一個更為豐富的赤壁:那是短暫的,永恆的赤壁;那是壯闊的,寧靜的赤壁;那是現實的,夢幻的赤壁;那是此世的,彼岸的赤壁。蘇軾透過文字,完成了他對短暫的超越。而赤壁,也因為蘇軾的文字,獲得了某種永恆。
-
15 # 愚叟釣淺灘
蘇軾的一生可以說是充滿活力,能接地氣,饒有意味的人生。不是嗎?“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雖然在官場上起起落落,他還是他。雖然東奔西跑,勿問升遷貶謫,官大官小,不忘憂國憂民。外表放蕩不羈,內骨鋼澆鐵鑄。
-
16 # 禾苗hcs
東坡有詩作總結了自己的一生。蘇軾放逐歸來,路過金山寺,看見故友李公麟所繪己像,萬千感慨湧上心頭,作《自題金山畫像》以寄託悲憤心志: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繫之舟。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
說得上是坎坷的經歷絕妙的總結。流傳千古而傳頌不朽,瀟灑豪放並冷峻幽默。
回覆列表
蘇軾的一生是強者的一生,是豐富多彩的一生,是成功的一生。但如果以大富大貴為目的,以封妻廕子為標準,蘇軾算不上成功,甚至應該是失敗者,但以文章等身,才華橫溢,萬古留名,蘇子無疑是人生楷模,不知後來的辛棄疾、黃庭堅、陸游等是否可與其比肩,或勝一籌?!
自古文人多磨難,大唐詩仙李白不第,一生寫酒,“自稱臣是酒中仙”。投仕十九載,也只能以三首清平調草草收場。詩聖杜甫僚倒,一生寫憂,也只能以“名因文章著,官應老病休”而隱退江湖,”大李杜”皆如此,況且別人乎。南宋辛棄疾只能“醉後挑燈看劍,夢迴吹角連營。”將理想付於夢中,”心在天山,身老滄州”的陸游,也只能嚥下”死後方知萬事空。”苦惱。將壯志留在“家祭莫忘告乃翁。”大明楊慎也只能發出“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的人生嘆息而終老它鄉,蘇軾也不例外。
要論仕途風光,蘇子官不及祖,其先祖蘇味道在大唐時可是官居宰相呀!權傾朝野,沐浴皇恩,深受上崇。
風光不如蘇轍,在官場上可是順風順水呀!穩紮穩打,沒有挫折,步步高昇。論古談今,詩詞歌賦,唯蘇子更為翹楚,人中龍鳳。
蘇子是一名成功的學者,但決非成功的官人,為官之道體會不深,唯有文章蓋世。 嘉祐二年(1057年),蘇軾參加當年科舉大試,其大作《刑賞忠厚之至論》,獲得主考官歐陽修的賞識,若不是陰差陽錯,歐陽修誤認為是自己的弟子曾鞏所作,那可是名符其實的狀元!最後委身榜眼之位,在那七十難進士的年代,一個20多歲的小夥子被歐陽修稱為出人頭地之才,那是何等風光,何等光宗耀祖。
相對考場上的蘇子,官場上的蘇子可就命運多舛了!要論官位,幾度沉浮,蘇仙官也做到萬人羨慕的地步,也曾達到兵部尚書的高任,但總是壇花一現。當官沒有被貶的時間長,終生拼搏,不是被貶就是在被貶的路上。兩次大挫折,終使官場炮筒子,最終倒在了被貶的路上。
第一次挫折是反對王安石變法。蘇老泉病逝後,蘇家兄弟守孝三年後還朝。正趕上王安石變法之時,當朝皇帝力推安石改革,但蘇軾卻幾次上書,大談改革之弊,發瀉對改革不滿,最終與反對改革的歐陽修等一起被外派出京,本來供職於朝廷的蘇軾,出任杭州通判,知徐州和湖州。後又因烏臺詩案入獄,險些喪命,如果不是朝中大臣力保,連王安石都出面疾呼,加之大宋不殺士大夫的祖訓,神宗憐才,小命休矣被貶於黃州,以團練副使安置。人生第一次走進低谷。
第二次挫折是反對司馬光舊黨復辟。神宗死後,蘇仙時來運轉,捲土重來,東山再起。哲宗召蘇軾為禮部郎中,遷起居舍人,翰林學士兼侍讀,本來風光無限的他,又一次沒管住自己,評擊司馬光一黨,全盤否定王安石,就是井底之蛙,舊勢力於王安石是一丘之貉,是為己而不是為社稷,而開罪於司馬光。得,這一次又被丟到了更遠的廣東,這是人生的第二次跌入低谷。
蘇軾是位樂觀的智者,善於修身養性,大智若愚,淡泊明志,寧靜致遠,大腹能容,笑看人生。其實官場沉浮,沒有得意之喜,沒有失意之痛,那是假的,除非神仙。蘇軾也曾悲觀,嘆老天不公!可貴的是蘇仙能及時調整自己,做到榮辱不驚,得亦坦然,失亦瀟灑,雖有“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繫之舟。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的人生嘆息。但當官則造福一方,閒賦則獨善其身的文人宗首始終銘刻在心。
蘇軾一生歷經磨難,被貶到許多地方,但黃州、惠州、儋州是其印象最深之地,因為都是邊遠山野,不毛之地,條件都異常艱苦。黃州是今天的湖北黃岡,惠州是現在的廣東惠陽,儋州更遠,在今天的海南島。也是最能體現其豁達性格,摧不垮,打不亂人生信仰。
在黃州,懇荒種植,苦中求樂。那時生活艱辛,日子過得極苦,營養不良,蘇子就打起了豬肉的主意,
”黃州好豬肉,價賤如泥土。
貴者不肯吃,貧者不解煮,
早晨起來打兩碗,飽得自家君莫管。”
豬肉在當時就是垃圾食品,大雅之堂難登,農家小酌難覓,有錢人不屑吃,窮人家不會吃,但蘇子吃也要吃出文豪的風采,留傳至今的東坡肉系列就誕生了
在惠州蘇軾把樂觀人生演義到了極致。因為蘇軾飽受顛簸流離,渴望一方淨土歸隱田園,嶺南正是自己尋覓的好地方;所以“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
”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楊貴妃吃幾棵荔枝都那麼難,我就在產地狂吃,比貴妃還寫意!
吃不起羊肉,咱啃骨頭,羊褐子美味傳天下,也是老蘇的功勞!“試問嶺南應不好,此心安處是故鄉。”多美的田園生活,也只有蘇軾才能這麼大度。”嶺南萬戶皆春色,會有幽人客寓公。”
在儋州,剛適應了嶺南生活,還沒來得及快樂,就又被拋到了海南,天涯海角,毒蛇瘴氣。堅強的蘇仙又挺過來了,又發現了新大陸,那海鮮美呀!特別是蠔,生吃,燒烤,燉湯,勝過山八珍,海八珍。絕對人間美味,一名傑出的美食家。
雖然蘇軾幾度沉浮,幾起幾落,但其在任上,算來也沒有在路上時間長。但正是在上任的路上,使其詩、書、畫上多有建樹。
北宋中期的文壇領袖,其文縱橫恣肆;其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獨具風格,與黃庭堅並稱“蘇黃”,與辛棄疾並稱“蘇辛” ;其散文著述巨集富,豪放自如,與歐陽修並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
蘇軾亦善書,為“宋四家”之一;擅長文人畫,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東坡七集》、《東坡易傳》、《東坡樂府》、《瀟湘竹石圖卷》、《古木怪石圖卷》等傳世 。宋高宗時追贈太師,諡號“文忠” 。
論為官之道,政績也是非常突出,元祐四年(1089年),蘇軾任龍圖閣學士、知杭州。 蘇軾來杭州的第二年率眾疏浚西湖,動用民工二十餘萬,開除葑田,恢復舊觀,並在湖水最深處建立三塔(今三潭映月)作為標誌。他把挖出的淤泥集中起來,築成一條縱貫西湖的長堤,堤有六堤”,簡稱“蘇堤”。
文人蘇軾,官吏蘇軾,美食家蘇軾,妥妥地人生贏家。是否?“仁者見仁,智者見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