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一斗樓

    用新韻寫詩詞須註明新字,如新七絕,新五律,新浪淘沙,新卜算子。以此區別古詩古格律,以免魚目混珠。新與古各走各路,永不相干。

  • 2 # 崔傳海780

    語言是活語言,既有傳承,又會發展變化。即便同一時代,也有方言不同。總體有規律,所以有規則,寫詩詞押韻,會有音韻美,比無韻詩琅琅上口,古詩詞還是可以吟誦吟唱的,現在曲調失傳了,但韻律傳了下來,是一筆寶貴財富,不能再丟了。古韻新韻略有不同,掌握上可靈活,不必相互排斥,更不必相互指責,總體上不破壞,但也不必拘泥死守,否則寫詩的路太窄了。比如一人寫了一首“七絕",但又不合“平水韻",肯定要被內行批,那就不要稱“七絕"好了,幹嘛非要稱“七絕"呢?詩內容好,意境也可以,韻味也不錯,就算一首好詩了吧,別人不欣賞,就自我陶醉唄。我自己的體會,還是多用新韻,新韻沒有入聲,那就按照新韻的四聲,不吹毛求疵的話,新韻也很美的。我寫過一首詩,裡面有入聲詞,押^平水韻"肯定不行,所以我不敢稱“七絕“,不稱“七絕"又怎麼了?也是詩呀,水平再差也是詩呀,稱不上好詩,只要不是歪詩就對得起眼睛啦。

    《春雪》

    預感春寒預警災,

    真言如雪真情白,(白是入聲)

    迎來百花春雷至,

    化作春水潤花開。

    真言真情並不火紅熱烈,但它潔白純淨如雪,不含雜質,尤其珍貴難得!

  • 3 # 子風長歌

    用什麼韻填詞沒有那麼多道道,弄成高科

    技那樣複雜。押韻和平仄等只是一種形色,

    用新韻還是古韻,用古聲平仄還是新漢語

    聲調平仄等都無關詩意詩情的發揮,意境

    的優劣等。

    很簡單如需填古詞譜中押入聲韻的詞,如

    你真想填這個詞牌,完全可以用新韻中的

    仄聲韻代替。本人就常這樣,毫無障礙,

    也不要多聽那些仄韻代替入韻會完全喪失

    原來押入韻的詞牌的詞魅力和味道等。因

    為韻腳字的數量只是佔整詞中字數很少的

    一部分,所以韻基本不影響詩詞的本質,

    何況是選用新韻或古韻(含入聲韻)。

    另外有那麼多詞牌詞譜,你完全可以不填

    這種押入聲韻的詞。你還完全可以自制新

    的詞牌詞譜來創作古典詞。其實只要你有

    一定的基礎後,創作一個新詞牌詞譜真的

    如吃飯拿筷子般那麼簡單。本人創作有大

    量的自制詞牌詞譜,且幾乎所有自制詞譜

    的格律都比古人詞譜嚴謹規整。

    ☞最後說句,學寫詞者千萬別去找什麼“詞

    林正韻”押韻填寫。因為“詞林正韻”的韻部

    是古漢語發音,而現在絕大部分人都用普

    通話。用這些古韻填詞押韻,不僅平仄要

    依照古漢語聲調,而且都得是古漢語發音,

    所用字的含義也都得是古漢字字義。單掌

    握“平水韻”和“詞林正韻”,按照這兩部韻書

    所劃韻部去押韻很簡單,一點都不難也毫

    無高明可言。但你掌握古漢語嗎?懂得古

    漢語每個字的字義嗎?如只按照“詞林正韻”

    書中所劃韻部填詞,那只是“半瓶水”不倫

    不類的古典詞怪物!

    如用“詞林正韻”給詞押韻,用今天的普通

    話閱讀,好多韻字讀著都是不押韻了的,

    除非你用古漢語發音去念。但今天的創作

    者有幾個是這樣做的?就是能做到這樣做

    有意義嗎?放著熟門熟路已廣泛化的普通

    話和新韻不用,去找什麼“詞林正韻”押韻

    填詞才是真正的“繞圈子”害後來的新學者!

    從民國開始到現在連國家都提倡用普通話

    和新韻創作詩詞,有人居然還鼓勵新人去

    學古韻押韻。幾乎沒有好處,只有障礙和

    彆扭,國家都推薦淘汰的東西居然到今天

    還有人鼓勵推薦去學,不知因何道理!!

  • 4 # 使用者52719wL

    現在大概這些與時俱進的,就這個本事。立意不說,寫的不接地氣不說,就在平仄上丫丫。

    用新韻通韻,當然可以創作詩詞。甚至你還可以搞出來一個xx家韻,也不是不可以的。但如果要學習閱讀或者寫作格律詩詞,目前還真沒有誰誰誰可以取代《平水》與《正韻》。不管你學富五車,還是才高八斗,不管你是個人還是什麼協會,你們再怎麼丫丫與時俱進,再怎麼運用行政手段去打倒推翻格律詩詞,也脫離不了你們不屑一學的入聲。現實就這麼骨感!爾曹奈之何哉?

    格律詩詞,特別是有些詞牌,就嚴格規定壓入聲韻,而且有很多詞牌,裡面的領字,也有規定一定是入聲字。你不懂,就一定貽笑大方。當然,你惹不起可以做縮頭烏龜,就如一個回答這個問題的答主一樣,不填入聲韻的詞牌。甚至你們也可以像制訂推廣新韻通韻的套路一般,採取行政手段,“消滅”所有帶入聲領字,或者押入聲韻的詞牌,這個對你們來說一定不是什麼難事。但,你們真的可以湊效麼?我看只有被歷史恥笑而已。

    你們老說與時俱進?真的堂皇高大上。懂得什麼叫與時俱進嗎?與時俱進,首先要清楚瞭解掌握過去的不足。你們連什麼是入聲都大概不懂。到目前為止,沒有一個反格律詩詞的可以正面回答我提出的入聲問題。可見你們反平水韻,也就是半桶水而已。既然連入聲都搞不清楚,你們就敢說懂平仄格律?不懂平仄格律,你反個屁啊!連格律詩詞的不足都沒有搞清楚,你們談什麼與時俱進?

    與時俱進,應該立足於古今有別。這個區別不是單純的平水入聲問題。平水韻裡面有很多生僻字,這個可以在具體寫作中進行有機的捨棄淘汰。讀音也有區別變化。但這只是小瑕疵。普通話就沒有入聲?普通話裡的“入,客,石……”等等,你們怎麼讀,怎麼知道今古發音不同,怎麼就肯定入聲韻字阻礙了你們的與時俱進?古今肯定有別,但這個不是入聲韻字受打倒的理由。

    你們說古音古韻是寫給古人的,真是滑天下之大稽。用古韻做詩詞就是寫給古人聽的?你們怎麼不說你們使用的漢文字也是古字?按你們的邏輯,那麼你們使用古文字又是給誰聽給誰說?你們狹隘的認為自己就是現代人,試問幾千年之後,你們是什麼人?為了給自己堂而皇之的與時俱進理由,居然無知無畏到把自己與古人先賢如此對立起來,我真替你們羞恥。

    與時俱進,特別是詩詞的與時俱進,不在平仄格律與韻部的爭論不休之上。其實新韻也好,古韻也罷,詩詞創作從來都是自由的。新韻有新韻的特點,也有它的不足。格律詩詞也是這樣,都是帶有時代的侷限性。但這種侷限性不是新舊韻的集中所在。很多反對你們的寫作者,都是自覺或者不自覺的在現代普通話方面入手進行詩詞寫作嘗試,然後由簡而精,接觸到《平水韻》,《詞林正韻》,然後知道平仄,知道格律,在這個基礎上追求立意,追求意境,追求自我風格。所以詩詞的與時俱進,真的不在新韻舊韻,這些都是基礎。

    真正的與時俱進,是怎麼立足於現代社會的變化,把詩詞與現代進步相結合,其中核心的一點,就是怎麼用詩詞(包括新韻,舊韻)去自覺形象生動的反映現在的時代,反映自我在變化不斷的現代情懷。詩言志,才是需要與時俱進的。一句話,寫接地氣的詩詞,不要無病呻吟,不要人云亦云。要做到無感不下筆的同時,真實的反映時代反映自我。

  • 5 # 芳蓀浥群

    在詩詞當中的平水韻也好,中華新韻也罷,都是體現古詩詞的寫作形式,以這種形式寫出來的文字具有美感,韻腳是朗朗上口的必要條件。

    記得王力先生的《詩詞創作與格律》一書裡他是力挺中華新韻的。而我作為七零後的詩詞愛好者,從小學的是漢語拼音。如果我從幼學的是私塾那我可能會挺平水韻,詞林正韻。從初中開始喜歡詩詞我讀的也是按漢語拼音的讀音,直到後來才知道原來有的古詩平仄不對,人家是平水韻。

    可這時候我再去學什麼平水韻嗎?現在百度字典也查不到那些字是平水韻的讀音。在一首詩詞裡你不能古韻新韻混著用,明眼人一看就知道,不倫不類的。

    那就乾脆吧,我學的是現在官方語言,漢語拼音那當然用起來比較順手了。因為太喜歡古人留給我們後人這種寫作形式(當然這個傳承不能丟)那就按王力先生說的用新韻來體現出這種寫作,抒發自己的情感吧!

    形式必須傳承和流傳下去,韻腳可以隨時代變革而少做改動,活人總不能讓尿憋死吧,估計漢語拼音一時半會也該不會再變了。所以平水韻是古人用的時代,中華新韻則是現代喜歡詩詞創作人的良選。如果就喜歡平水韻那也有為不可,這兩者並不存在什麼矛盾。我個人挺中華新韻,謝謝邀請!

  • 6 # 茶品生活

    武立勝先生在《中華詩詞》第228期中對詩詞新舊韻使用“有感而發”、“舊話重提”(見其文《詩之優劣,不在用韻之新舊》,文章有理有據地挺了“新韻”,即便如此,我仍覺得“挺”得還不夠“直”,或還不夠“理直氣壯”。

    我是一名崇尚新韻、以新韻為榮的詩詞愛好者,並將新韻視為詩詞傳承與發展之必由。詩詞之好,在於誦之有韻,朗朗上口。而今用古韻者則破壞了這種詩詞美的基本要素。直接說來,今有幾人能將古聲韻完全讀出正確發音?退一步說,即使能讀出正確發音的,如“遠上寒山石徑斜(xia)”,而“斜”字按現代漢語規範發音只能讀“xie”而不能讀“xia”,就連權威的央視播音員都是如此示範,那“xie”的發音是不是徑直破壞了作為詩的最直接、最敏感的特性——聲韻美呢?失了聲韻美,即失去了“合轍押韻”,那我們還能感到它是“詩”嗎?或者說還能感覺到“詩”的特有的韻味嗎?可以試想的是,現實中的人用新韻寫詩大可隨手拈來,而用舊韻則常常是要皺起眉頭去故紙堆裡艱難地查詢掂量一番,值嗎?

    在提倡與時俱進的今天,我們“今天寫詩”又何必去自以為是地非要泥古、自找麻煩而又常常壞了詠讀中的本該朗朗上口的聲韻呢!

    我推崇詩詞要在格律上“求正容變”,在聲韻上“容舊求新”。有詩友說,用新聲韻一定要標明,否則,會視你的詩詞為“不合格”。我言;詩詞發展到今天,漢語標準普通話推廣到今天,我們不應再將舊聲韻視為金科玉律,而應大力倡導與標榜“新韻為正”,如今需要標明的應是舊韻。詩友笑了,笑我“固執”,笑我“不合時宜”。

    但我仍會“固執”地以新韻為榮、為正。因為我知道,只有對新的熱衷堅持,才能化解開舊的“冰凍”。

  • 7 # 老神仙174724235

    今天二伏六月六:農俗必定熱的哭:富家忙晒衣和被:小戶忙晒腳指姆:六月炎熱以難當:蚊蟲蒼蠅更猖狂:本待將扇借涼爽:瞌睡要爾入夢房:六月月季幾多香:蟬鳴蝶舞鳥更忙:地中農活以然少:湖邊坐釣來乘涼:

  • 8 # 山民s

    把入聲等同於仄聲不對。仄聲包括上聲、陰去聲、陽去聲和入聲,所以入聲只是仄聲之一類。因此,如《滿江紅》等押入聲韻的詞,沒見誰用上聲和去聲押韻的。

  • 9 # 天外訪客1

    古人之所以有入聲詞牌,是因為那時候的詞是用來歌唱的。入聲字音急短促拍,適合表達某種較激烈憤懣的情緒,如岳飛的滿江紅。但今天詞已無調,不再歌唱,只是文學形式的一種,故用新韻填詞時,遇入聲調,用仄聲即可。

  • 10 # 大江容我杯酌

    象《念奴嬌》、《桂枝香》、《憶秦娥》、《滿江紅》這類詞牌,各種詞譜基本都強調“宜用入聲”、“多用入聲”,而非“必用入聲”。你既用新韻,仄韻即可,無須強求。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俄羅斯總統普京為何近日,放棄了將成為世界5大經濟體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