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漸離擊築,荊軻和而歌。”此乃司馬遷《史記?荊軻傳》二句。寫的是:公元 前227年,戰國末期,燕國太子丹派遣被尊為上卿的刺客荊軻去刺殺秦王(秦始皇),臨行時,太子丹與荊輔好友高漸離等送至易水河邊。高漸離擊築,荊轉隨築而唱:“風 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回還。
”後人以擊築為“變徵之聲,士皆涕泣”。所以北周庾信《思舊銘》寫道:“壯士一去,燕南有擊築之悲。”後代文人常用“擊築”一詞表示慷慨悲壯,視死如歸!築,中國所獨創的又一古老擊絃樂器,起於商周,興於春秋。清代陳元《格致鏡原》記載:“築,隨調應律,唐代編入雅樂。
”“雅樂”,是用於郊廟朝會時演奏的正樂。 《論語?陽貨》記載的“惡鄭聲之亂雅樂也。”講的就是孔子在維護正樂,譴責鄭國的越軌樂曲,破壞了傳統的典雅的正樂。可見,古老的築,在歷史上是何等的受到器重。《格致鏡原》還介紹築的形制:“築,形如箏,似琴,頸細而肩圓,十三絃,弦下設柱。
”其演奏方法是以“左手扼之(按弦的一端),右手執竹尺,以擊弦發音”。
“高漸離擊築,荊軻和而歌。”此乃司馬遷《史記?荊軻傳》二句。寫的是:公元 前227年,戰國末期,燕國太子丹派遣被尊為上卿的刺客荊軻去刺殺秦王(秦始皇),臨行時,太子丹與荊輔好友高漸離等送至易水河邊。高漸離擊築,荊轉隨築而唱:“風 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回還。
”後人以擊築為“變徵之聲,士皆涕泣”。所以北周庾信《思舊銘》寫道:“壯士一去,燕南有擊築之悲。”後代文人常用“擊築”一詞表示慷慨悲壯,視死如歸!築,中國所獨創的又一古老擊絃樂器,起於商周,興於春秋。清代陳元《格致鏡原》記載:“築,隨調應律,唐代編入雅樂。
”“雅樂”,是用於郊廟朝會時演奏的正樂。 《論語?陽貨》記載的“惡鄭聲之亂雅樂也。”講的就是孔子在維護正樂,譴責鄭國的越軌樂曲,破壞了傳統的典雅的正樂。可見,古老的築,在歷史上是何等的受到器重。《格致鏡原》還介紹築的形制:“築,形如箏,似琴,頸細而肩圓,十三絃,弦下設柱。
”其演奏方法是以“左手扼之(按弦的一端),右手執竹尺,以擊弦發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