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曾經回答過一次類似的問題,最早知道“函谷關”這個地方,是在出自於 《史記·孟嘗君列傳》裡“雞鳴狗盜”的成語故事中,在古代歷史上“函谷關”應該是一個有故事的著名關隘。古時洛陽至長安古道上的東西二崤山,區間多在澗谷之中,深險如函,故稱函谷。戰國時期秦孝公奪取崤函後,遂設函谷關。關城東西長十餘里,古道甚窄,僅一車透過,可謂“一夫當關、萬夫莫開”。潼關,位於關中平原東部,雄踞秦,晉,豫三省要衝之地,居長安至洛陽驛道之要衝,掌進出三秦之鎖鑰,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函谷關之所以被潼關取代”是最初“函谷關”與“潼關”之間險要的地形形成的中原地帶與關中地帶的緩衝區,到了隋唐華夏一統,“函谷關”的戰略作用隨之減弱,取而代之的“潼關”因其離長安比較近,在作戰地形上“潼關”與“風陵渡”之間形成的二次防禦區域,保證了長安城的安全,使都城固若金湯。最有典型意義的是近代八年抗戰中,經歷了日本人的狂轟亂炸,硬是沒有讓小日本得逞,在抗戰時期陪都重慶的北面形成了一道堅固的壁壘。應該說“潼關”的存在,在歷史上有過非常重要的作用。(圖片來自網路)
記得曾經回答過一次類似的問題,最早知道“函谷關”這個地方,是在出自於 《史記·孟嘗君列傳》裡“雞鳴狗盜”的成語故事中,在古代歷史上“函谷關”應該是一個有故事的著名關隘。古時洛陽至長安古道上的東西二崤山,區間多在澗谷之中,深險如函,故稱函谷。戰國時期秦孝公奪取崤函後,遂設函谷關。關城東西長十餘里,古道甚窄,僅一車透過,可謂“一夫當關、萬夫莫開”。潼關,位於關中平原東部,雄踞秦,晉,豫三省要衝之地,居長安至洛陽驛道之要衝,掌進出三秦之鎖鑰,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函谷關之所以被潼關取代”是最初“函谷關”與“潼關”之間險要的地形形成的中原地帶與關中地帶的緩衝區,到了隋唐華夏一統,“函谷關”的戰略作用隨之減弱,取而代之的“潼關”因其離長安比較近,在作戰地形上“潼關”與“風陵渡”之間形成的二次防禦區域,保證了長安城的安全,使都城固若金湯。最有典型意義的是近代八年抗戰中,經歷了日本人的狂轟亂炸,硬是沒有讓小日本得逞,在抗戰時期陪都重慶的北面形成了一道堅固的壁壘。應該說“潼關”的存在,在歷史上有過非常重要的作用。(圖片來自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