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當年是先練的禮器碑,然後張遷碑,最後石門頌。這三個碑帖我平均每個寫了不下5遍。說說自己的感受吧。禮器碑是圓筆,大氣,硬朗。張遷碑是方筆,方正,古拙,有種稚嫩的感覺。石門頌舒朗開闊,整體風格渾厚奔放,講求一氣呵成,印象特別深的有個字"命",最後一豎寫的很長,這就是與寫字的人的氣息是一致的,這樣更順暢。石門頌我用的長鋒。曹全碑,乙瑛碑,華山碑,這三個碑帖我都有,也看過,都寫過一點點,尤其是曹全碑線條比較細,很秀氣,它有很明顯的蠶頭燕尾。就我個人而言,我不太喜歡太過秀氣的字,偏好那種第一眼不是很好看,很拙,卻越看越喜歡,比如爨寶子。題主如果想多瞭解隸書,我建議可以去看看曾熙的字,仔細觀察行筆,尤其是線條,它裡面的婀娜痕,有種水在紙上慢慢流淌的感覺,越看越有味道。寫毛筆字,我個人認為還是捋著書法發展的脈絡學,篆隸楷行草的順序,循序漸進,瞭解其發展歷程,每種字型的演變。在寫隸書之前可以寫一下篆書,比如散氏盤,有些字不認識不要緊,寫這個的目的主要是練線條和中鋒用筆,為隸書打下基礎。希望對題主有幫助。
我當年是先練的禮器碑,然後張遷碑,最後石門頌。這三個碑帖我平均每個寫了不下5遍。說說自己的感受吧。禮器碑是圓筆,大氣,硬朗。張遷碑是方筆,方正,古拙,有種稚嫩的感覺。石門頌舒朗開闊,整體風格渾厚奔放,講求一氣呵成,印象特別深的有個字"命",最後一豎寫的很長,這就是與寫字的人的氣息是一致的,這樣更順暢。石門頌我用的長鋒。曹全碑,乙瑛碑,華山碑,這三個碑帖我都有,也看過,都寫過一點點,尤其是曹全碑線條比較細,很秀氣,它有很明顯的蠶頭燕尾。就我個人而言,我不太喜歡太過秀氣的字,偏好那種第一眼不是很好看,很拙,卻越看越喜歡,比如爨寶子。題主如果想多瞭解隸書,我建議可以去看看曾熙的字,仔細觀察行筆,尤其是線條,它裡面的婀娜痕,有種水在紙上慢慢流淌的感覺,越看越有味道。寫毛筆字,我個人認為還是捋著書法發展的脈絡學,篆隸楷行草的順序,循序漸進,瞭解其發展歷程,每種字型的演變。在寫隸書之前可以寫一下篆書,比如散氏盤,有些字不認識不要緊,寫這個的目的主要是練線條和中鋒用筆,為隸書打下基礎。希望對題主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