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638
回覆列表
  • 1 # 稻花香裡豐收年

    熟讀歷史的朋友應該知道,其實他們三人有共同的老祖宗。司馬懿和司馬光的關係還更近一些。是同宗同族。

    司馬遷出生在公元前135-145年間,是西漢的史學家。他用14年時間撰寫了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該書上至黃帝時代下至漢武帝太初四年共3000年的歷史。

    司馬懿出生在公元179年,是三國時期的政治家。早年跟隨曹操,後助曹丕登基魏王。是西晉王朝的奠基人。

    司馬光比較靠後,出生於公元1019年,是北宋的政治家、史學家。主持編撰了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編年體通史《資治通鑑》。

    先了解司馬姓氏的由來

    司馬是古代官名,指調遣武裝部隊的武官,掌管天下軍事,相傳在公元前800年左右的西周宣王時期,有一個小諸侯國程國,程國的國君叫程伯,字休父。是顓頊(zhuanxu)的後代。在《詩經》中的《大雅·常武》篇中記載:周宣王親自領兵討伐淮夷,任命程伯休父為大司馬。此後,程伯休父的長子仲庚以此官職為姓,姓司馬,稱司馬仲庚;次子仲辛則繼承父姓,姓程,稱程仲辛。司馬仲庚的後人有的離開程國去了晉國,有的此後分別去了衛國、秦國和趙國。

    去往秦國的一支司馬族人中,有名氣的是武將司馬錯。司馬遷在《史記》中記載自己就是司馬錯的後代,是司馬錯的八世孫。不過也有人推測司馬遷實際上是中山國司馬憙的後代。因為司馬憙是奸臣,在中山國滅亡之後,司馬憙的孫子司馬靳輾轉來到秦國,從社會最底層開始做起。司馬遷在《史記》中把司馬靳寫成司馬錯之孫。司馬遷家譜從這裡改寫成秦系司馬家人了。

    去往趙國的一支司馬族人中,有名氣的是趙國著名劍客司馬蒯聵(kuaikui)。司馬蒯聵之後,戰國後期的殷王司馬卬(ang),東漢時期的徵西大將軍鈞都很有名望。司馬鈞的孫子司馬儁(音jùn)官職潁川太守。司馬儁的兒子是司馬防,孫子就是司馬懿。

    接下來再看司馬光,司馬光自稱是西晉安平獻王司馬孚的後代,司馬孚何許人也,就是司馬懿的弟弟。三國時期司馬防有八個兒子,號稱司馬八達。司馬懿排行老二,司馬孚排行第三。司馬光就是司馬懿弟弟的後代。

    追根溯源,司馬遷、司馬懿和司馬光三個人共同的老祖宗是上古部落首領顓頊,顓頊是黃帝的孫子,所以,三個人也是黃帝的後代。說來說去,他們三人和我們一樣都是炎黃子孫。哈哈。

  • 2 # 萬年史冊

    司馬氏是一個非常古老的姓氏,雖然人口總數排在百家姓三百名開外,但名人輩出,在中華文明史上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說起“司馬”姓氏的起源,得最早從黃帝說起。傳說黃帝二十五子昌意,昌意的兒子名叫顓頊,又稱高陽氏,是五帝之一,就是“司馬”姓氏的祖先。

    我們所熟知的"司馬"最早其實並不是不是姓氏,而是官名的一種,最早可追溯到從前的古帝少昊時期,司馬是掌握武裝部隊的中央武官,權力非常的極大可掌管天下所有兵馬。我們發現了,所以後來所說的的司馬氏基本上都是擔任過司馬一職的人及其他的後代的人,故而三國時期一直說司馬家族地位顯赫就是源於這段歷史。

    那麼何時司馬成為了姓氏的呢?根據史籍《通志·氏族略》裡的記載:"司馬氏的始祖最早產生在周宣王的時期,官拜司馬的程伯休父"。因為他實在是太優秀了,立下的戰功也是太多太多了,以至於周宣王都不知道咋賞賜他了,所以創造性的發明了賜姓作為最高恩賜(後來王朝也都續用這項傳統)。

    那麼司馬遷、司馬懿、司馬光這三位傑出的司馬氏之間有什麼關係呢?一個西漢、一個東漢、一個北宋,一個陝西人、一個河南人、一個山西人。雖然時間和空間隔的很遠,但畢竟是一個家族,堂號一樣皆為太史堂。漢朝司馬遷和司馬懿仲達都封太史公,司馬遷寫成《史記》,後有宋朝司馬光著《資治通鑑》,司馬氏因先祖有名史家,稱"太史堂"。

    他們的關係就是都複姓司馬,其他沒了。說起來姓司馬的人不算多,但是名人可不算少,很重要的原因是建立過晉朝,稱王稱帝名人就多了。題目裡的三個應該算是名氣最大的三個了。

    也就是太史公,偉大的史學家,西漢武帝時候的人,因為觸怒龍顏,被施以宮刑,但是司馬遷以頑強的生命力寫完了史記,被魯迅先生稱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名列二十四史之首,開創了紀傳體通史的先河。

    能徵能戰、能忍能裝--司馬懿。

    在東漢末三國時期的舞臺上,司馬懿絕對是個人生贏家。一方面他很有政治軍事才能,為曹魏立下汗馬功勞,另一方面,他老奸巨猾,發動政變殺了曹爽一族,最終成為曹魏權臣,為將來晉代魏奠基。他的裝病表演天下一流,先後騙了一次曹操一次曹爽,但是曹操第二次就不吃他那一套了,而曹爽沒有了第二次的機會。

    史家巨匠、朝廷忠良--司馬光。

    司馬光是北宋大史學家,政治家。他反對王安石變法,認為時機不成熟,有些變法政策過激,用人也不當。應該說都是有道理的。他編纂了近二十年,成就了《資治通鑑》這一史學鉅著,這是一部編年體通史,寫了從三家分晉戰國時期開始到宋朝建立1300多年的歷史,在史學成就上與史記並稱雙壁。當然,趙麗蓉小品"司馬光砸缸"也為他增了不少知名度。

  • 3 # 老蟲

    司馬遷是西漢初人,司馬懿是東漢末人,司馬光是北宋人。司馬遷和司馬懿之間,相差大約400歲。司馬懿和司馬光之間,相差大約1000歲。要說這三人之間有什麼關係,那恐怕就是都姓司馬,有著同樣的祖先。

    後來,司馬氏一族,分散到了諸侯各國。司馬遷的祖先就來到了秦國,後來出了一代名將司馬錯。據司馬遷在《史記》中的論述 ,他說自己是司馬錯的八世孫。

    而司馬懿是分散到趙國這一支的後代,也就是司馬昂的後代。司馬昂曾經被項羽封為殷王,後來司馬昂被劉邦俘獲,封地被劃歸到河內郡。據說,司馬懿是司馬懿的12世孫。

    而司馬光,據說是司馬懿的三弟,司馬孚的後代。司馬孚並沒有參與司馬氏篡位的行動,因此,在司馬炎建立西晉的時候,司馬孚只被封為郡王。

    不過,由於三人之間相差年代,太過遙遠。無法確定三人之間,是否真的有關係。不過同為司馬氏,應該是不會錯的。

  • 4 # 國學書舍

    我們首先來聊司馬遷,司馬遷是西漢的史學家,散文家,是司馬談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陵敗降之事辯解而受刑,後任中書令,被後世尊稱為史遷,太史公,歷史之父等。

    司馬遷10歲的時候就通讀《左傳》《尚書》《國語》《系本》等書,後來身殘志堅,寫下了《史記》。

    以其“究天下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史實,創作了中國第一部通史。

    而司馬光則是宋代人,他是北宋的政治家,史學家,文學家,自稱西晉安平獻王司馬孚之後代,

    在宋仁宗寶元元年的時候,進士及第,司馬光因為在朝為官時,反對王安石變法,離開朝廷15年。

    司馬光生於公元1019年,到現在剛好是1001年,但凡是有大成就的人,小的時候就已經初露頭角,展現出自己天才兒童的才華。

    司馬遷10歲的時候通讀《左傳》《國語》《尚書》等,而司馬光在7歲的時候就可以熟背《左傳》,真的是小的時候優秀的孩子,可以一直優秀呀。

    司馬光一生有一個非常偉大的成就,就是編寫了《資治通鑑》這一部年體通史。

    司馬懿,字仲達,是三國時期魏國政治家,軍事謀略家,衛國的權臣,也是西晉王朝的奠基人。

    司馬懿也是一個非常有才華的著名人物,他和諸葛亮能夠鬥智鬥勇,平起平坐,他們的故事幾乎家喻戶曉。

    司馬懿年輕的時候就表現出非凡的才華,曹操有很多次請求司馬懿出來當官,但是司馬懿稱病拒絕,後來曹操就對他說:“你要是不來,就下地獄。”

    司馬懿害怕了,才為曹操出來效力,在給曹操打工的這段時間,司馬懿多次立下大功。

    比如三國時期的關羽不幸喪命的事件,就是司馬懿在背後出謀劃策而造成的結局。

    好了,以上就是關於司馬遷,司馬光司馬懿三個人的大概介紹,三個人同姓司馬,而且共同的特點都是非常有才華,不過遺憾的是三個人的朝代相隔甚遠,並沒有直接的關係。

  • 5 # 三叔小記

    多少年前,我們還是一家人。若司馬遷、司馬光、司馬懿三人相遇,也許會這麼說。到底他們三人是怎樣個關係?

    其次,用今天的話說,三個人都是一個姓,複姓司馬;最後,三個人是“一家人”。

    在《宋史》的司馬池傳裡記載,司馬池曾自稱自己是晉安平獻王孚的後代。司馬池是司馬光的父親。肯定了,司馬光是司馬孚的後人。

    然而,司馬孚和司馬懿是倆親兄弟,父親是司馬防。在司馬氏政權的穩固上,司馬孚出過力,但在篡奪曹魏政權上,司馬孚沉默不語,未曾參與,儘管司馬炎對他恩寵有加。但司馬孚不很買賬。常以魏臣自居。

    所以,司馬池自稱自己是司馬孚之後,不是沒有道理的。忌憚篡奪曹魏這件事……

    追究司馬懿的先祖,我們可以從史記裡太史公自序找蛛絲馬跡。

    司馬遷的祖先能夠追溯到西周的程伯休甫,他是夏商曆代掌管天文地理的重黎氏的後裔。到周宣王時期,程伯休甫因協助東征淮夷有功,入朝做大司馬。所以,子孫中以官職為氏,稱司馬氏。又有以封地為氏(後被封程邑),稱程氏。

    周惠王和周襄王時期,程伯休甫子孫離開周王室,去往晉國。司馬氏由此分成三支,一支在衛國,一支在趙國,最後一支在秦國。秦國這支是司馬遷的先祖,趙國這支是司馬懿的先祖。下面史小二記分別羅列之間的那些人。

    先說秦國這支。首先從司馬錯說起,司馬錯是司馬遷的八世祖。司馬錯最大的功勞該是滅蜀,平蜀亂。司馬錯之孫司馬靳侍候白起,白起受猜疑,被迫自殺。司馬靳跟著一起死在杜郵。司馬靳之孫司馬昌是主管冶煉鑄造鐵器的官員。司馬昌生司馬無澤,司馬無澤生司馬喜,司馬喜生司馬談,司馬談就是司馬遷的父親,擔任太史公(或太史令)一職。子承父業,《史記》橫空出世……即:

    司馬錯——?——司馬靳——?——司馬昌——司馬無澤——司馬喜——司馬談——司馬遷

    趙國這這支為:

    司馬蒯聵——玄孫司馬卬——隔八世,司馬鈞——司馬量——司馬俊——司馬防——司馬懿。

    之上就是這三司馬的關係,司馬光的先祖是司馬孚,而司馬懿和司馬孚是兄弟,二人與司馬遷是程伯休甫的子孫。

    有人就問了,是真的嗎?反正正史是這樣記載的。以上資訊點均來自二十四史之史記、晉書、宋史。

    史小二記認為,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為有時有為無。或許被迫無奈(畢竟早些時候,如先秦、秦漢,注重家族名聲,否則有可能遭受滅頂之災),或為光宗耀祖,造成如此的史書的世系記載。大千世界,無奇不有。

    所以,“一家人”是引號。

  • 6 # 陌上雲白

    都只是姓司馬而已。

    司馬,最早是官職名稱,跟軍事有關,就是管理戰馬的官。由於戰馬在古代佔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因此,司馬這個職位極其重要。後來,司馬成為了軍事方面的主要官職。隨著秦滅六國,“姓”和“氏”在來了一場史無前例的大合流,有的人以故國為姓,有的人以桑梓為姓,有的人以官職為姓,有的人則以氏為姓。。。。姓氏文化就演變了今天的樣子。

    司馬就是以官職為姓的代表之一。

    司馬遷出身在夏陽(今陝西韓城)的官宦世家,他一出生就是儲備幹部,他的祖上歷代都是“皇家圖書管理員”。司馬遷年少時遊歷天下,後回朝為官。又受其父彌留之際的囑託,開始編寫《史記》。但在寫書的過程中,李廣的孫子李陵兵敗被俘後投降了匈奴。司馬遷因為其辯護而惹怒了漢武帝,被漢武帝處於宮刑。

    那麼,司馬遷沒有後代麼?有的。

    司馬遷是因罪而受宮刑,不是從小就進宮的太監。他受宮刑之前是有妻有子的。只是,在司馬遷得罪了漢武帝以後,他怕被滅族,就讓他兒子們逃跑並改名換姓了。如今百家姓裡的司,馬,同三姓中,就分別有一支是司馬遷的後裔。其中,“同”姓除了少數民族改姓,漢族一支基本都是司馬遷的後裔。因此,司馬遷沒有司馬氏後裔。

    司馬懿是西楚十八路諸侯之一殷王司馬卯的後裔,世代居住在河內(今河南焦作)郡。跟司馬遷的司馬不是一回事。

    但司馬光和司馬懿就是一筆寫不出兩個司馬的同宗了。

    司馬光是西晉安平獻王司馬孚的後裔,而司馬孚是司馬懿的親弟弟。

    所以,雖然司馬懿不是司馬光的直系先祖,但他們是同宗無疑。但司馬遷的後裔,已經不姓

  • 7 # 夏有涼風61

    這個問題不好說,說他們三之間有沒有關係,從史料裡沒有詳細記載。不過咱也可以簡單的的說一下史料裡的記載,從而在看看有沒有關係。

    首先說“司馬遷”司馬遷是西漢時的太史公,其父“司馬談”。其遠祖可以追溯到顓頊時的重黎,到了周宣王時期為司馬氏,重黎的後代分散到了衛國、趙國和秦國。秦國出了個滅蜀名將叫“司馬錯”司馬錯的孫子司馬蘄是白起的部下,曾參加過“長平之戰”後來與白起一起被殺。

    要說司馬遷和司馬懿有什麼關係的話,在《漢書.司馬遷傳》和《晉書.宣帝》中,都提到了一個人,那就是是楚漢時期被立“殷王”的司馬卬,司馬卬的封地為河內,司馬卬歸漢後改其地為郡。由此可見,司馬遷、司馬懿都是河南人,以理推斷,司馬懿肯定不是司馬遷之後,但不排除是一脈祖宗的後代,至於司馬光,其父司馬池自稱是晉朝司馬懿的弟弟安平王“司馬孚”的後代,司馬孚的後代司馬陽任東征大將軍,死後葬在了安邑瀾洄曲(今山西夏縣涑水),此後司馬池父子就世代成為了夏縣人。

    綜上所述,司馬遷、司馬懿、司馬光應該是同宗同族。

  • 8 # 深度文字剖析

    首先說一下司馬光和司馬懿,雖然這兩人不屬於同一個朝代,相距也差不多數百年,但卻依然可以從字裡行間看出這兩人其實是有關係的。

    根據司馬池的話來說,就是他自稱是西晉安平王司馬孚的後代,司馬池是誰?司馬池是司馬光的父親。司馬孚又是誰?司馬孚是司馬懿的弟弟。

    呵呵,理一下,司馬光的父親是司馬池,司馬池是司馬孚的後代,司馬孚是司馬懿的親弟弟,所以一般後人也就說司馬光是司馬懿的後人。

    這樣理解好像也沒有什麼毛病。

    但司馬遷就不一樣了,以現在的文獻來看,司馬遷和司馬懿司馬光好像都沒有什麼關係,如果說五百年前是一家,小編也不敢否認,畢竟還有待考究。

    所以這三人的關係可以理解為司馬遷是路人一個,司馬光是司馬懿的後代。

    下面的可看可不看,主要是這三人的一些簡潔介紹。

    司馬光我們肯定熟悉,和孔融讓梨一樣,司馬光砸缸可是上過小學語文課本的人。而且他還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學家,最大的成就莫不是主持編纂了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編年體通史《資治通鑑》。

    司馬懿就更不得了了,對於他的介紹可以看一下小編以往的文章,一句話,三國歸晉就是他乾的。

    司馬遷,瞭解這個人的一般都是從一句話開始的,那就是魯迅先生的:“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就是他創作的。

    只不過後來受了宮刑。

  • 9 # 劉一千五

    司馬遷先生以前,大概是這樣:

    顓頊之時,南正重司天,正黎司地。重黎氏世序天地。也就是記錄天地人的官。周朝時的程伯休甫就是重黎氏後代。周宣王時,犯錯而成了司馬。古人以職為姓,叫司馬氏。司馬氏世代都是周朝的史官。後來,司馬氏離開周朝到了晉國,碰上戰亂,就遷入少樑居住。

    有分枝在秦國,秦惠文君時,司馬錯伐蜀(後來司馬相如回蜀,有得先輩同姓之恩澤),成功後做了大官,有孫子司馬靳,司馬靳與白起坑趙長平軍四十萬之多。與白起一塊兒賜死杜郵。其孫司馬昌,秦始皇時主鐵官。司馬昌生司馬無澤,無澤生喜,喜生談,談是司馬遷父親。

    太史公司馬遷在建元,元封之間作太史令。

    自此以降,至東漢,三國間有司馬徽,司馬懿等,再下一千年又有北宋司馬光先生。

    題主曰:三司馬有何關係?

    一,同姓,這司馬為複姓,如歐陽修的姓歐陽。夏侯淵的姓夏侯一樣。

    二,都是響亮的人物。司馬光司馬遷記錄歷史,提煉歷史,昇華歷史,為後世提供聚散離合,興盛衰敗之教訓。是理論上的高度審視現實生活;司馬懿是實踐者,供職二個王朝,做的事看得見摸得著能體會。是身體力行的創業者。

    三,司馬遷的著作《史記》,司馬光的《資治通鑑》,司馬懿的奪權,都是拿得起,放得下的手藝。

    四,司馬遷遭遇不幸,司馬光遭貶斥,司馬懿遭排斥。他們困厄圖強,完成歷史給予的重託。有極為相似的一點,百折不撓。

    至於其餘的關係,司馬遷與司馬懿相差(建元元年,前140年加黃初元年220年),為360年左右。與司馬光時代(宋英宗年間約1100年),則相去1240左右。中間的變故,誰能確切地記載下來?以此之故,難以再敘……

  • 10 # 納蘭談史

    “司馬”最早不是姓氏,而是官名的一種,最早可追溯到古帝少昊時期,是掌握武裝部隊的中央武官,權力極大可掌管天下兵馬。我們發現了所以後來的司馬氏基本上都是擔任過司馬一職的人及其後代,故而三國時期一直說司馬家族顯赫就是源於這段歷史。

    那麼何時成姓氏的呢?根據史籍《通志·氏族略》的記載:“司馬氏的始祖產生在周宣王時期,官拜司馬的程伯休父”。因為他實在是太優秀了,立下的戰功太多了,以至於周宣王都不知道咋賞賜他了,所以創造性的發明了賜姓作為最高恩賜(後來王朝也都續用這項傳統)。

    那麼司馬遷、司馬懿、司馬光這三位傑出的司馬氏之間有什麼關係呢?一個西漢、一個東漢、一個北宋,一個陝西人、一個河南人、一個山西人。雖然時間和空間隔的很遠,但畢竟是一個家族,堂號一樣皆為太史堂。漢朝司馬遷和司馬懿仲達都封太史公,司馬遷寫成《史記》,後有宋朝司馬光著《資治通鑑》,司馬氏因先祖有名史家,稱“太史堂”。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預防病毒帶上口罩後有哪些尷尬和不方便的事情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