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於小魚82
-
2 # 阿燙哥
我是三個孩子的父親,並且都是男孩。
我的老二在五六歲的時候也曾出現過這種情況,我和妻子在上海工作生活,老二就放在外婆家,因為老二的起居生活都是外婆管的多,自然少不了外婆和外孫有矛盾的時候。
有矛盾的時候怎麼辦呢?一般情況下是外婆打電話告狀,然後我就在電話裡教育小孩,同時給小孩立規矩,當然也希望外婆配合,違反規矩,就讓外婆代為處罰,但是問題就在這裡,外婆很疼愛外孫,甚至有時候就是縱容!這樣規矩也就經常不了了之。每次情況惡化,我只能在回丈母孃家的時候採用一下嚴厲的方式約束小孩,這種手段也就只能維持一兩週吧。
所以現在小孩已經快初中了,他學會了在我面前溫順乖巧,而在外婆面前就自我主張。
小孩能不能成為一個逐漸懂事的人,關鍵在家長能不能在教育的時候言出必行。
-
3 # 德才兼備晚風w
我們是否可以想象有一天這個孩子長大了,成為了別人的男朋友,愛人,一遇到生氣的事就暴跳如雷,大吼大叫,亂摔東西,這樣的時候,對方是什麼感受,有了孩子以後,孩子又會是什麼感受。
所以當父母發現孩子一生氣就大吼大叫來釋放自己的情緒時,說明孩子的情緒管理出了問題,那麼孩子為什麼會有這些不恰當地行為呢?
一、缺乏情緒表達的能力
網上有個女孩提問說男朋友脾氣暴,我說他他就朝我發火,我請求他陪我,他朝我發火,我讓他幫我洗衣服,他發火動手扇我耳光,我提出分手,他雖然承諾不打我,但是會摔東西,甚至恐嚇我,我要不要分手?
這是一個不懂得管理自己情緒的現實案例,很多人可能也會發現原本這個男生只需要透過溝通解決的問題,但是卻因為不懂得或者不願意溝通而給女孩帶來了傷害。
大多數人都有一個習慣就是不善於表達情緒,我很難過,我很生氣,我很孤單,我很沮喪,這些話常常被大家深藏於心,而不願表達出來告訴對方,“你應該懂得”,“你會發現的”“你看的出來”希望對方透過主動覺察自己情緒來理解自己當下的情感狀態,事實上這種“應該”“以為”“會的”正是阻礙孩子情緒安全和情緒表達的重要因素。
孩子從小學到的不是表達情緒,而是表演情緒,我不高興了,我要表演出來,不然你們看不到,我感到憤怒,我要讓你們知道,不然沒人關心我,我很難過,我要哭鬧,你們才會關注我,我感到絕望,所以我選擇放棄生命,你們才會瞭解我。還有一些孩子認為有情緒說出來是丟人的事情,是弱者的表現,“男兒有淚不輕彈”所以他們有了情緒要麼忍著要麼藏起來,直到某一天情緒能量積累到一定程度,自己無法控制。
二、和父母之間缺乏界限感
小菲老師的孩子UU6歲的暑假,在暑假開始之前我和UU溝通說自己計劃好每天作業和學習翫耍的時間,我不會可以要求他,剛開始他做的很好,但是一週後就開始懈怠,終於在提醒了幾次之後,我沒有忍住一天早晨我對UU說,吃完飯你先把語文的卷子做完,然後再寫一頁字,因為有點生氣,所以說的時候語氣很強硬,UU聽完拒絕說不,我下午再寫,“”不行,就一會寫”“為什麼要聽你的,我自己可以安排,為什麼一定要聽你的”當聽到UU這樣說的時候我才意識到,自己正在試圖控制UU按照自己的意願做事。
現實中這樣的例子很多,父母們常常想:
我都是為你好
我不會害你
聽我的沒錯
換來的卻是孩子們:
為什麼要聽你的
我偏不聽
我要做自己
不聽你的,我也可以
我討厭你
我逃離你
取法界限感的父母喜歡包攬孩子的一切,常常越俎代庖,缺乏界限感的孩子習慣於依賴父母,常常成為心理巨嬰或者為了逃離父母,常常不得已做出反抗父母的行為。
三、不能很好的發洩和表達情緒
《原生家庭》一書中提到,孩子在原生家庭中感受不到愛與尊重,也沒有人教會他們如何愛別人,如何尊重別人,因此他們到了新的家庭中也很難做到愛人,尊重人,尊重人,愛人是一種能力,這種能力不是與生俱來的,需要後天的學習和培養。
如果一個孩子在成長中父母沒有很好幫他示範如何管理情緒,當情緒來臨的時候,父母喜歡大吼大叫,喜歡發脾氣,摔東西甚至殃及池魚,那麼孩子自然就學到用大吼大叫,摔東西來發洩自己的情緒,所以對那些情緒控制力較差的孩子做追蹤調查會發現,這些孩子的父母中一定有一方或者雙方都有類似的行為發生。
相反的那些情緒管理能力好的孩子,他們的父母要麼情緒比較平和,遇事不急不躁,很少受到情緒的困擾,要麼具有極高的情緒管理能力,懂得很好的管理自己的情緒狀態,那麼這樣的父母養育的孩子也常常能夠很好的管理自己的情緒,懂得如何表達自己的情緒,如何管理自己的情緒,如何更好的情緒相處。
同時孩子在做了錯誤的事情後,大都會因為內疚感而悔悟和自省,但是如果孩子錯誤的行為
不能得到及時的引導和制止,孩子就會認為這樣的方式是被允許的,那麼久會強化孩子這樣的行為,弱化孩子的內疚感,使得行為升級。甚至傷人傷己。
既然大吼大叫或者摔東西在未來有可能會影響孩子及其相關人員的安全需求,那麼父母應該如何幫助孩子用正確的方式管理自己的情緒呢?將危害孩子安全的因素扼殺在搖籃中呢?
一、鼓勵孩子情緒誠實
哈佛大學講師、耶魯大學心理學博士大衛•蘇珊在《情緒敏感力》一書中提出:一個人的情商有一個非常大的決定因素Emotional Agility (情緒敏感力)。而決定情緒敏感力高低的因素,主要看小時候他釋放情感時,父母對他的態度。
10歲的小女孩考試考了79分,一臉沮喪的回到家裡,媽媽喊她吃飯,她說不想吃,媽媽就追問“你怎麼回事,喊你吃飯你一動不動”本就因為考試成績不好而沮喪的孩子聽到媽媽無端的指責更是來氣,乾脆繼續一動不動的躺在床上。
媽媽看到孩子無視自己的行為,開始變得急躁,試圖將孩子從床上拽起來,孩子自然不肯,媽媽自然不會輕易放棄,就這樣連個人拉扯到一起,小女孩因此被媽媽拖到地上,孩子考試哭泣,嘶喊“放開我”媽媽還是一直拽找她,試圖將她帶出房間,就這樣孩子越掙扎,母親越強悍,孩子哭的更厲害了,直到父親出現拉走母親,此刻的孩子已經完全癱在地上,她無法接受媽媽這樣對她,除了血緣關係,她甚至覺得他們連陌生人都不如。
我們大多數人從小被教育不能哭,不許哭,有事要忍著,不能表露出來,加上權威教育的影響,所以每當孩子哭的時候就會感到自己的權威被挑釁,認為哭是弱者的行為,從而讓孩子失去了誠實面對情緒的機會,也就無法做到情緒安全。同時孩子因為缺乏對自己情緒的認識和了解,那麼當別人有了情緒的時候,孩子也無法及時察覺,並作出正確有效的反饋。
情緒是一種情感的傳遞介質,每一種情緒都有自己有益的一面,恐懼讓我們懂得保護自己,憤怒給我們成長進步的動力,悲傷讓我們尋求改變,作為父母當孩子有了情緒後,比起一上來就制止孩子的情緒,父母更應該鼓勵孩子情緒誠實,而不是明明很難過卻被要求冷靜,明明很生氣卻被要求平靜,孩子無法做到情緒誠實,父母也就無法瞭解孩子真實的情感需求。
二、引導孩子正確表達情緒
根據馬斯洛需求理論的描述,安全需求是僅次於生理需求的第二大需求,所以情緒表達的核心原則是“即不傷害別人,也不傷害自己”。
在我們的父母課堂上,當我們問我們的父母當自己情緒不好的時候,會透過什麼途徑來發洩,大家會說吃東西,逛街,和閨蜜聊天,追劇,運動,爬山等等,那麼當我們的孩子有情緒的時候,父母也可以引導孩子想一想有哪些健康的孩子喜歡的情緒釋放方式,例如吃好吃的,和同伴一起玩或者聊天,畫畫,寫日記,運動等等。
哭泣或者暴力常常會被家長認為是一種負面的情緒處理方式,而受到阻止。事實上哭泣和暴力對於情緒的宣洩和釋放有著重要的作用,即使是成年在在情緒來臨的時候只要大哭一樣就感覺輕鬆很多,對於孩子也是一樣,所以父母要適時的允許孩子哭泣,透過哭泣將自己的不良情緒釋放出來。
同樣的暴力的情緒釋放方式會被認為是不恰當的,和哭泣一樣,只要孩子的暴力行為不會傷害自自己,不會傷害別人,那麼久請給孩子一點空間和時間,讓他盡情的釋放情緒帶來的能量累計。
除此之外,小學孩子的情緒相比幼兒時期會變得更加複雜,如果說幼兒期的情緒更多的是開心,快樂,難過,傷心,生氣,那麼到了小學階段孩子的情緒就會變得複雜,諸如嫉妒,失望,沮喪,羞愧,失落等等,這個時候就需要父母除了幫助孩子學會表達情緒,發洩情緒之外,還要交給孩子正確識別情緒背後的原因。
例如孩子因為考試沒考好感到失望,這個時候父母除了引導孩子說出自己回家悶悶不樂的原因,帶孩子一起吃好吃的轉移孩子的情緒之外,還需要和孩子一起分析考試失敗的原因,以及找到如何提高考試成績的方法,我們把這個叫高級別的情緒管理方法。
三、父母為孩子樹立情緒管理的榜樣
孩子天生就像一張白紙,除了先天遺傳的,後天的一切知識和技能都是透過家庭,學校和社會習得,這其中最重要的影響因素當屬家庭環境。
父母們永遠不知道當自己情緒是空的那一刻,對孩子們意味著什麼,繪本《發脾氣大叫的媽媽》中一直小企鵝,面對突然發脾氣的媽媽,嚇得魂飛魄散,雖然最後媽媽找到了小企鵝,將小企鵝的身體重新拼接到一起,但是小企鵝還是很疼,因為小企鵝的心理已經支離破碎。
所以父母要為孩子樹立情緒管理的好榜樣:
1、說出情緒:我感到有點生氣,因為我準備了半個小時的晚餐,你卻不願意吃
2、尋求幫助:我做好了飯,但是孩子卻不願意吃,我覺得好難過,告訴爸爸或者其他願意聽你傾訴的人。
3、積極暗示:我不生氣,我不生氣,我不難過,我要開心的笑。一切有助於讓自己感覺好起來的語言都可以用來讓自己感覺好起來。
4、轉移注意力:如果你當下真的非常生氣,那麼你可以嘗試走出房間到外面散步一圈,你會發現自己已經沒有剛才那麼生氣了,或許還會有些不一樣的思考。
除此之外夫妻之間的關係也會影響孩子的情緒管理能力,原生家庭對於孩子其中一個影響就是關於婚姻關係的影響,父母之間如果擁有幸福美滿的婚姻,孩子也會受到薰陶,懂得婚姻中兩人的相處方式和模式,相反的如果父母之間經常劍拔弩張,爭吵不斷,暴力不斷,孩子自然也就會從中學習,進行模仿,最終成為了父母的影子。
據調查顯示那些喜歡大喊大叫或者摔東西的父母養育出的孩子大都會有一定程度的暴力傾向,父母發貨,大吼大叫的樣子也會被孩子模仿去,變成他表達情緒的方式。
回覆列表
解決問題先找原因,對症下藥!孩子是張白紙,受家庭影響,孩子脾氣大,大喊大叫,肯定跟家人有關係,家裡肯定有人也是這樣的脾氣影響他,或者家長就是每天對他發脾氣導致的!孩子的問題都是家長的潛移默化!家長首先從自身出發,找自己身上的問題,自己改變才能影響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