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9175688961649

    宋代文學家蘇軾有個朋友叫王鞏,曾被流放到偏遠的廣西賓州。5年後,王鞏奉調回京,蘇軾見到他,覺得非常驚訝。自己這幾年因為命運多舛已兩鬢斑白,而王鞏卻似乎越活越年輕,雖經貶謫,卻仍然氣色很好,精神飽滿,好像沒有受過什麼苦一樣。二人把酒作歌,席間,王鞏叫出自己的歌妓柔奴伴舞、勸酒。柔奴長得花容月貌,能歌善舞,這次王鞏被貶往廣西,柔奴一直跟在身邊。在那個窮鄉僻壤生活了5年,柔奴的容顏一點都沒有變老,反而越長越年輕漂亮。蘇軾大惑不解,便問柔奴:“嶺南的風土不太好吧?”柔奴微微一笑說:“此心安處,便是吾鄉。”好一個“此心安處,便是吾鄉”!蘇軾忍不住拍案叫好,遂創作了《定風波》詞相贈:常羨人間琢玉郎,天教分付點酥娘。自作清歌傳皓齒,風起,雪飛炎海變清涼。萬里歸來顏愈少,微笑,笑時猶帶嶺梅香。試問嶺南應不好,卻道:此心安處是吾鄉。蘇軾在詞中贊王鞏與柔奴兩人在蠻荒之地生活5年,由於心安,生活仍然有滋有味,而且都比5年前顯得年輕,有生氣。蘇軾由此讚歎,心安即是家,生活質量的好壞並不在地域環境,關鍵在於心地的把握。一個人要做到隨遇而安,處處為家,應當先做到心安。心安的前提是我們應當學會在任何處境中,都能保持內心的清淨。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紅薯粉怎麼做果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