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3550463067326

    一:所用場合不同。

    “吾”和“我”多用於對話。“餘”、“予”多用於文章自敘,其中“餘”“予”相通 在《道德經》中,“吾”和“我”不是同一個概念。老子把一個人分成“吾”和“我”:“吾”指代自我,凡我,為肉體之身;“我”代表真我,是自我修煉的成果。二、語法區別: 上古時代,“吾”和“餘,予,我”在語法上有分別。都可做主語,但“吾”尚可用做定語,一般不用做賓語,如“吾日三省吾身”,做賓語時必須防在動詞前邊。如:居則曰“不吾知也”;“餘,予,我”尚可用做賓語。如:今者吾喪我。——《莊子》.“吾”一般只在否定句裡作前置賓語,c而在肯定句裡一般用“我”作賓語。三、語氣的細微差別。一般書面語言常用餘。從語法角度來講,予假借為餘,常可通用。如: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予常用於自謙的語境中。帝王對先輩或常人後輩對長者常自稱為予。如予小子。有時候帝王嘉勉大臣進柬時,常自謙為予。如:予違汝弼(我有過失,你應匡正) 但予在有些詞彙組合中,有自以為如何,略帶謙義或貶義。如予知(自以為聰明)、予聖(自以為聖人)予知予雄(自以為智慧聰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2匹的空調暖風30度,每天開8小時月耗電多少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