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汪倫約為唐玄宗天寶十四載(755年)李白自秋浦往遊涇縣(今屬安徽)桃花潭時所作。汪倫是李白的友人。歷代出版的《李白集》、《唐詩三百首》、《全唐詩》註解,都認定汪倫是李白遊歷涇縣時遇到的一個普通村民,這個觀點一直延續至今。
今人安徽學者汪光澤和李子龍先後研讀了涇縣《汪氏宗譜》、《汪漸公譜》、《汪氏續修支譜》,確知“汪倫又名鳳林,為唐時知名士”,為汪華五世孫,與李白、王維等人關係很好,經常以詩文往來贈答。開元天寶年間,汪倫為涇縣令,李白“往候之,款洽不忍別”(詳見《李白學刊》第二輯李子龍《關於汪倫其人》)。後汪倫任滿辭官,居涇縣之桃花潭。按此詩或為汪倫已閒居桃花潭時,李白來訪所作。
擴充套件資料:
作品鑑賞:
中國詩的傳統主張含蓄蘊藉。宋代詩論家嚴羽提出作詩四忌:“語忌直,意忌淺。脈忌露,味忌短。”清人施補華也說詩“忌直貴曲”。然而,李白《贈汪倫》的表現特點是:坦率,直露,絕少含蓄。其“語直”,其“脈露”,而“意”不淺,味更濃。
古人寫詩,一般忌諱在詩中直呼姓名,以為無味。而《贈汪倫》從詩人直呼自己的姓名開始,又以稱呼對方的名字作結,反而顯得真率,親切而灑脫,很有情味。
參考資料:
贈汪倫約為唐玄宗天寶十四載(755年)李白自秋浦往遊涇縣(今屬安徽)桃花潭時所作。汪倫是李白的友人。歷代出版的《李白集》、《唐詩三百首》、《全唐詩》註解,都認定汪倫是李白遊歷涇縣時遇到的一個普通村民,這個觀點一直延續至今。
今人安徽學者汪光澤和李子龍先後研讀了涇縣《汪氏宗譜》、《汪漸公譜》、《汪氏續修支譜》,確知“汪倫又名鳳林,為唐時知名士”,為汪華五世孫,與李白、王維等人關係很好,經常以詩文往來贈答。開元天寶年間,汪倫為涇縣令,李白“往候之,款洽不忍別”(詳見《李白學刊》第二輯李子龍《關於汪倫其人》)。後汪倫任滿辭官,居涇縣之桃花潭。按此詩或為汪倫已閒居桃花潭時,李白來訪所作。
擴充套件資料:
作品鑑賞:
中國詩的傳統主張含蓄蘊藉。宋代詩論家嚴羽提出作詩四忌:“語忌直,意忌淺。脈忌露,味忌短。”清人施補華也說詩“忌直貴曲”。然而,李白《贈汪倫》的表現特點是:坦率,直露,絕少含蓄。其“語直”,其“脈露”,而“意”不淺,味更濃。
古人寫詩,一般忌諱在詩中直呼姓名,以為無味。而《贈汪倫》從詩人直呼自己的姓名開始,又以稱呼對方的名字作結,反而顯得真率,親切而灑脫,很有情味。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