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李成151111

    這首詩作於宋神宗熙寧十年(1077),是《陽關詞》三首之一,當時詩人任徐州知州。《蘇軾文集·書〈彭城觀月詩〉》:“餘十八年前中秋夜,與子由(弟蘇轍字)觀月彭城(徐州州治),作此詩,以《陽關》歌之。今復此夜宿於贛上,方遷嶺表,獨歌此曲,以識一時之事,殊未覺有今夕之悲,懸知有他日之喜也。”由“方遷嶺表”可以推斷,此跋當書於紹聖元年(1094)作者被貶至嶺南途中。而在這之前,宋神宗熙寧四年(1071)十一月,36歲的蘇軾因上書神宗,論朝政得失,觸動了王安石,被排擠出京,出任杭州通判;三年後,熙寧七年(1074)九月被罷杭州通判,權知密州;又過了不足三年,熙寧十年(1077)正月,遷知徐州;又過了兩年,元豐二年(1079)年三月,移知湖州,是年八月,因何正臣、舒亶、李定等人以其詩文語涉訕謗新法對其進行彈劾,於八月十八日下御史臺獄,至十二月二十八日出獄,貶黃州團練副使。從36歲到44歲,蘇軾生命中八年多的黃金時光,就在這種浮萍般的宦海沉浮中度過,他對人生的體驗太深刻也太全面了。正因如此,他才寫出“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這樣的詩句,發出這樣的疑問,這是對前途未卜的一種隱憂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每一年存1600元20年後本息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