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代克和斯金納、巴普洛夫、班杜拉等人是行為主義學習理論流派的代表人物。(考過教師資格證的朋友們對他們特別熟悉吧)
桑代克最著名的實驗是餓貓實驗,
就是用一隻很餓很餓的貓,有多餓呢,就是看見箱子外面有條魚的時候,即使在封閉的箱子裡,關著門,他也會瘋狂的撞門、撓門。對他的鏟屎官瘋狂的喊讓我出去,我要吃肉肉~~。這個主人也是比較憨的,不對,他是有目的的,箱裡面他放了一個開門的按鈕,只要碰到這個按鈕,門就會開啟。餓貓看著自己怎麼做,鏟屎官都不肯放他出去,給他吃的,它就開始慌了,到處亂竄,突然,餓貓偶碰到了那個開關,吧嗒,門給打開了,餓貓瘋狂的跳出箱子,吃到了魚。然鵝,剛吃到一口魚的餓貓,還沒有吃飽,就又被鏟屎官放進了箱子,然後,餓貓又開始了撞、撓、喊、開門、扔進去...反覆好多次,餓貓經過多次嘗試錯誤,學會了碰按鈕才能吃到魚的這個行為。
這既是桑代克的嘗試錯誤說,他們認為學習需要透過反覆練習和反覆的強化,習慣一旦形成,只要遇到類似的情境,習慣就會自動地完成。
這個理論存在的問題:大家看完我寫的應該有個疑問,貓怎麼能說人話呢?這也是該實驗存在的問題:怎麼能把貓的實驗放到人身上呢?
桑代克和斯金納、巴普洛夫、班杜拉等人是行為主義學習理論流派的代表人物。(考過教師資格證的朋友們對他們特別熟悉吧)
桑代克最著名的實驗是餓貓實驗,
就是用一隻很餓很餓的貓,有多餓呢,就是看見箱子外面有條魚的時候,即使在封閉的箱子裡,關著門,他也會瘋狂的撞門、撓門。對他的鏟屎官瘋狂的喊讓我出去,我要吃肉肉~~。這個主人也是比較憨的,不對,他是有目的的,箱裡面他放了一個開門的按鈕,只要碰到這個按鈕,門就會開啟。餓貓看著自己怎麼做,鏟屎官都不肯放他出去,給他吃的,它就開始慌了,到處亂竄,突然,餓貓偶碰到了那個開關,吧嗒,門給打開了,餓貓瘋狂的跳出箱子,吃到了魚。然鵝,剛吃到一口魚的餓貓,還沒有吃飽,就又被鏟屎官放進了箱子,然後,餓貓又開始了撞、撓、喊、開門、扔進去...反覆好多次,餓貓經過多次嘗試錯誤,學會了碰按鈕才能吃到魚的這個行為。
這既是桑代克的嘗試錯誤說,他們認為學習需要透過反覆練習和反覆的強化,習慣一旦形成,只要遇到類似的情境,習慣就會自動地完成。
這個理論存在的問題:大家看完我寫的應該有個疑問,貓怎麼能說人話呢?這也是該實驗存在的問題:怎麼能把貓的實驗放到人身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