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6
回覆列表
  • 1 # 開心快樂每天239

    明經,漢朝出現的選舉官員的科目,開始於漢武帝時期,至宋神宗時期廢除,被推舉者須明習經學,故以“明經”為名。進士,則是中國古代科舉制度中,透過最後一級考試殿試者,稱為進士,是古代科舉殿試及第者之稱,意為可以進授爵位之人。

    明經和進士都是選拔官員的主要科目,明經的主要考試內容包括帖經和墨義,帖經有點像現代考試的填充,試題一般是摘錄經書的一句並遮去幾個字,考生需填充缺去的字詞;至於墨義則是一些關於經文的問答,也就是現在我們考試中常見的填空默寫和閱讀理解,主要考察學子們對典籍的熟悉程度,也就是說明經只需熟讀經書便能考上;隋、唐時,“進士科”只是科舉各科中的其一,考的是詩賦,因為進士科是常科,考取又最難,故此最為尊貴,地位亦成為各科之首,在明朝和清朝,殿試分錄取考生為三等稱三甲。一甲三人依次為狀元、榜眼、探花,稱“進士及第”,二甲若干(清朝時一般為七人),稱“進士出身”,三甲稱“同進士出身”,世人統稱錄取者為“進士”,進士是功名的盡頭,就算是對名次不滿意亦不可以重考。明經和進士其實都是考取功名、光耀門楣的一種方式,只是考題不一樣而已。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鴻門宴中,樊噲人物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