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咖哩咖哩醬
-
2 # 看農村說農事
不知從何時起,航母似乎成為衡量一個國家軍事實力強弱的標誌,以至於一時間不管綜合國力如何,戰備任務如何,就連泰國這樣的國家都不惜投入重金購買航母,哪怕買來後僅僅只能用於儀式性航行。
不得不說,美國自兩極格局解體後一時間成為世界唯一超級大國,其坐擁的航母縱橫四海宣示霸權,一旦哪裡局勢緊張就調動幾艘航母前往施壓,好不威風。確實,在當今世界,航母對於維護海上交通利益乃至海軍決勝大洋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但這種作用尚未上升到能直接決定一個國家生死存亡的地步。
俄羅斯坦誠的說在當今世界軍事實力與中國並列第二不分上下,但在海軍制造能力上卻稍有不足,尤其是水面艦艇部隊,蘇聯解體至今下水最大的也只是22350級護衛艦,為了實現俄羅斯海軍最低級別的戰術要求,為僅僅4500噸的護衛艦安裝了接近上萬噸巡洋艦才裝備的大型反艦導彈和宙斯盾雷達系統。實現了小船裝大炮。這並不是由於俄羅斯軍事工業落後,而是由於蘇聯時期軍工生產分散造成的歷史遺留問題,蘇聯時期對各個加盟共和國同等的發展和扶持反而釀就了蘇聯解體後各自衰落的惡果。
在蘇聯時期,蘇聯海軍巔峰時期曾擁有五艘航母(蘇聯稱之為反潛巡洋艦或載機巡洋艦),僅次於美國的世界第二大航母艦隊,並且根據自身需要設計的新型航母正在逐艘下水開工,只要再等幾年就能擁有9艘航母,在規模上接近美國。只可惜蘇聯一朝分崩離析,唯一能製造航母的蘇聯黑海造船廠劃歸烏克蘭,而被葉利欽“休克療法”所整垮的俄羅斯經濟根本無力負擔維護航母艦隊或是為剩餘航母支付貨款的能力,除了緊急搶走一艘完工的“庫茲涅佐夫”號航母外,其餘所有航母均棄置、退役、或出售。而失去蘇聯各軍工企業相關單位的烏克蘭也無力維繫剩餘兩艘航母的續建,一艘出售給中國成為如今的遼寧號航母,另一艘在西方國家的忽悠下自行拆除,成為廢鐵。
而繼承了蘇聯紅海軍絕大多數家底的俄羅斯海軍,失去了其在整個北冰洋地中海西北太平洋和北海波羅的海同美國海軍進行對峙以及為核潛艇護航的需求和能力。俄羅斯海軍逐步從藍水海軍向綠水海軍退化,越來越多的依靠岸基航空兵和導彈部隊進行作戰。而核潛艇的生存則從水面艦隊的掩護轉換為依靠自己的生存能力和伴隨的攻擊核潛艇,也是一種戰略思維和戰術目標的轉變。
但這並不能作為俄羅斯軍事實力大踏步後退甚至衰落至十分靠後的排名的證據。從蘇聯到俄羅斯的轉變空軍和陸軍力量均得到了繼承並一直得到發展,俄羅斯陸軍迄今為止仍然掌握著世界上最大規模的裝甲部隊,在其與陸上主要敵對國家均接壤的情況下,隨時能將鋼鐵洪流撲向對方國土,其陸上鄰國除了現今的中國外,沒有哪個擋得住這樣的攻擊,而這就是俄羅斯目前國防實力的根本保障。
不是隻有鋪滿大海的艦隊算得上是軍事實力,陸軍、空軍實力同樣重要,我們不能因為俄羅斯沒有航母而忽視其強大的軍事實力。當然中國目前海陸空軍正在協同發展,對比俄羅斯和美國,這種發展模式更健康更持久,更有後勁和潛力。
-
3 # my星星點燈
我們先說印度,航母造不了,大噸位戰艦馬馬虎虎10年造了一艘,核潛艇俄羅斯租的,戰鬥機世界買的,稱得上世界第四,實際日本都不如。俄羅斯能稱世界第二主要還是核武器世界第一,當然現代戰爭導彈核武器為重中之重,俄羅斯導彈技術也是相當厲害的,現代戰爭靠GDP靠名義噸位衡量一個國家軍事,也不太可靠,航母在超音速導彈面前如果成了靶子在多等於零,明朝號稱200萬軍隊一億人口,確被10萬清兵打敗,原因在哪裡,明朝90%以上都是步兵,騎兵不過5萬,在各省分配一點,能夠臨時呼叫不到2萬,步兵日行20-30裡行動緩慢,補給容易被切斷,騎兵日行200-300,行動迅速兵家常言兵貴神速。書上記載清兵金戈鐵馬善於騎射,猶如坦克對馬車拉大炮,軍事準備上相當於落戶一代,清末屢戰屢敗的原因還是明朝問題,金戈鐵馬已經過時,雖然也經歷了洋務運動,買了許多外國軍火,但是買了打完就沒了自己不會造,而且都是外國落後的裝備也是別人設計好的瞭如指掌,人家知道你炮只能打100米,槍只能打50米,底牌都在別人手裡面怎麼打。所以俄羅斯排第二我覺得還是認可的,俄羅斯雖然製造業已經落後,但是有自己的衛星,有自己的導彈,有自己的戰機,唯一就是科技更新換代緩慢。經濟已經屬於第二世界水準。
-
4 # 魂舞大漠
這些年,總聞得一聲樓梯響,不見有人下來,說歸說,造歸造,俄羅斯打造航母並不容易。本來就是個吞金巨獸,花錢的事相當難辦,尤其今天的日子過得並不輕鬆。此際要造航母,可能性並不高。在技術上,俄羅斯雖不乏造船基礎,但10萬噸的航母,還沒造過。算上以前的“烏里揚諾夫斯克”,那還是前蘇聯在烏克蘭沒有完成的半拉子工程,應該說並未能成功。重打鑼鼓另開戲,想造是一回事,造不造得了又是另一回事。
基礎,包括配套設施,需要巨大資金投入,以眼下經濟實力,還是蠻吃力的,莫說造的話,去年浮船塢倒塌,砸壞的現役唯一一艘“庫茲涅佐夫”號,一年多來,還停在造船廠圍牆的外面,不見任何動靜,其國防部宣稱,可以沒有航母;
人才,加上必要的技能和經驗,都處於空白階段,還沒有一支較強的造船隊伍,需要時間培養和提高,即使要造,也需要時間,絕不是一件一蹴而就之事;
技術,沒有掌握,想著造成10萬噸,或說才足付使用,10萬噸航母,目前只有美國一家所擁有,經歷了戰後幾十年發展,才有了“尼米茲”,有了“福特”,走到現在的樣子,可謂極具艱辛,最新型的“福特”猶在坐臘犯猜思,是否一座爛尾工程,正堪憂慮,以航母發展實力最強大的美國,尚然如此,更何況幾十年都未造過一艘航母的俄羅斯呢?
航母被譽為海上移動的高科技城堡,想在短時間內完成所有技術突破,幾乎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
5 # 布夫舟
俄羅斯能夠成為世界上第二軍事強國,主要原因還是瘦死的駱駝比馬大,蘇聯給了他太多的遺產,以至於俄羅斯哪怕坐吃山空,現在也能是世界第二軍事強國。不過隨著時間的增長,實際上俄羅斯也越來越力不從心。
2005年,普京大帝說要在2015年造6艘6萬噸級的航母,結果局座出來打臉:
2016年,俄羅斯的庫茨涅佐夫去敘利亞,局座說:
“這個航母我給它設定的最高目標就是自己別出事。”
結果一架米格29K戰機墜海了,並且返航的途中冒黑煙,於是便有了伏爾加河上的縴夫。
據說黑海造船廠的老廠長馬卡洛夫最後一次視察瓦格良號的時候,他說到:
“瓦格良號不可能再完工了。”
於是大家問道:
“為了將航母完工,工廠到底缺什麼?”
馬卡洛夫回答到:
“蘇聯、XXX、XXX、軍事工業委員會和九個國防工業部、600個相關專業、8000家配套廠家,總之需要一個偉大的國家才能完成他。”
蘇聯的海軍有強大呢?蘇聯海軍擁有7艘航母,包括基輔號、明 斯克號等4艘基輔級航母,1艘庫 茲涅佐夫級航母,2艘莫斯科級直升機航母。同時還有357艘大型水面軍艦,完全可以支援蘇聯遠洋軍事行動。
不過蘇聯的解體,對蘇聯海軍的打擊是毀滅性的。最具災難性的損失並不是艦船本身,而是技術、人才的流失。
蘇聯唯一可以建造航母的企業是尼古拉耶夫造船廠,它被劃歸給烏克蘭,而其後多數被拆毀。艦船的相關技術也隨廠家的分割而流失,這使俄軍在艦艇研發上困難重重。由於經濟形勢的不好,科研人員和技術人員大量流失,讓俄軍在發展上嚴重斷檔。
建造航母不僅需要技術,而且需要大量資金。首先航母是一個巨大的系統工程,需要大量的硬體支援,僅通訊裝置就需要1000多公里的電纜、2000多部電話、以及80多部雷達發射機、70多個雷達天線。一艘航母在整個服役期間,費用接近600億美元。
以美國為例,用於航母的費用開支佔到美軍海軍軍費的11%左右,約160億美元。2018年俄羅斯的軍費總共只有424億美元,相當於美國的十五分之一。
以俄羅斯目前的工業實力和經濟現狀,首先是不一定有技術建造航母,即使有技術能建造出來,俄羅斯的財政也很難承受如此大的負擔。
雖然,普京很早就表示俄羅斯要建造一支僅次於美國的強大海軍。不過現實往往是殘酷的,俄羅斯的軍費一直都非常緊張。
俄羅斯2018年的軍費,甚至比2016年還減少了20%,這勢必會影響俄羅斯在海軍方面的投入。
從俄羅斯自身來說,目前首先考慮的並不是發展航母,恢復海軍實力,而是要優先考慮戰略核武器和高新技術武器的研發,所以留給海軍的經費杯水車薪。
-
6 # 玩轉古玩三十年
蘇聯解體後,美國軍事實力一直穩居世界第一。除核武器之外,航母是美國最大的利器。擁有航母的國家本就不多,這些國家大多擁有一艘航母,而美國現役航母高達10餘艘,而且這些航母都是排水量過10萬噸的大型航母。美國曾對退役航母狂轟濫炸了一個月,也沒有擊沉航母。擊沉航母並不容易,再加上航母戰鬥群,想要對抗航母更是難上加難。如今,美國佔有絕對航母優勢,海軍實力自然堪稱世界第一。
前幾天,俄羅斯宣佈在2030年開建核航母,排水量預計在7噸左右。由於公佈的資料太少,大家並不知道這艘航母的具體完工日期和總預算。目前,俄羅斯現有的軍艦體型都偏小。因此,俄羅斯對大艦的需求很大,之前,俄羅斯曾計劃建造一艘排水量接近10萬的核航母,並命名為烏里揚諾夫斯克號。烏里揚諾夫斯克號能搭載70架艦載機,航速在30節左右。
現在,建造核航母已經列入國家的10年武裝計劃中,專家分析俄羅斯很有可能是在烏里揚諾夫斯克號的基礎上進行改造。利用成熟的技術能夠有效降低建造難度,而且建造速度也能加快不少。這麼多年過去了,俄羅斯一直都用的是蘇聯留下的航母。蘇聯解體的時候,蘇聯專家曾說國家再也造不出航母。而俄羅斯這麼多年一直都沒有建航母的行動,更加印證這一點。俄羅斯是全球第二軍事強國,為啥會造不出航母呢?
首先,當年建造航母都是在烏克蘭完成,而俄羅斯沒有大船塢,缺少建造航母的必要條件。其次,建造航母對技術要求極高。除造船技術外,國家還需要具備動力、電力、武器裝備等方面的人才。由於當年建造航母是在烏克蘭完成,俄羅斯並不沒有這些人才。沒有技術,就算資金到位也白搭。因此,不論是專家還是網友都一致認為俄羅斯造不出航母。由此看來,俄羅斯遲遲建造不出航母最主要是因為技術問題。不過,如今的核航母是在烏里揚諾夫斯克號航母的基礎上進行研發。如果只是將現有的技術進行整合,俄羅斯還是有能力做到的。
很多網友十分關心,俄羅斯的這艘核航母能否對抗美國的福特號。首先,福特號排水量在11萬噸,而且最多能夠搭載90架艦載機。而俄羅斯準備開建的核航母在排水量和艦載機的數量上都不及福特號。總體來看,俄預計開建的核航母很難比肩福特號。
-
7 # 血染戰旗紅
俄羅斯能成為世界第二軍事強國,主要是因為繼承了蘇聯龐大的核武器庫。畢竟七八千枚核彈不是鬧著玩的。還有圖160、圖95戰略轟炸機,伊爾76、安124戰略運輸機,“白楊M”、“亞爾斯”、“撒旦”等戰略導彈都是俄羅斯敢叫板美國和北約的底氣。其次,俄羅斯的常規武器如S400防空/反導導彈,“伊斯坎德爾”短程戰術彈道導彈、蘇30SM、蘇35、蘇87戰鬥機也不錯。所以,說俄羅斯是世界第二軍事強國也沒問題。
但俄羅斯為什麼連航母都造不了?其實這個問題早在1994年就有人回答了。
軍迷小夥伴們都知道,咱們的“遼寧”號航母的前身是蘇聯只完工68%的“瓦良格”號,它和俄羅斯的航母“庫茲涅佐夫”號是姐妹艦。當時俄羅斯也想要這艘航母,可在建造費用上怎麼都和烏克蘭談不攏。當時烏克蘭要俄羅斯支付它百分百的建造費用,但俄羅斯只願意支付未完工的32%的費用。雙方就卡在這裡,怎麼都談不攏。
1994年,俄羅斯的總理切爾諾.梅爾金訪問烏克蘭,和烏克蘭總理庫奇馬就“瓦良格”號的交易進行談判。當然,雙方又一次談不攏。末了,切爾諾.梅爾金和庫奇馬一起視察尼古拉耶夫造船廠,參觀了“瓦良格”號。負責接待他們的是尼古拉耶夫造船廠廠長馬卡洛夫。這個馬卡洛夫可不簡單,他參與了蘇聯所有航母的建造工作,擁有豐富的航母建造經驗。當庫奇馬和切爾諾.梅爾金問他將“瓦良格”號航母建成需要什麼條件時,他毫不客氣的告訴這兩個大人物:“瓦良格”號航母永遠完工不了了。這兩個總理都很奇怪,嗯?你不是將它的姐妹艦“庫茲涅佐夫”號建成了嗎?怎麼沒辦法建成“瓦良格”號?你要什麼條件,你說!就算你坐地起價,我也可以就地還錢。馬卡洛夫也不客氣,告訴他們:我要蘇共中央委員會,我要蘇維埃主席團,我要蘇聯的國防部、工業部,我要蘇聯的600多家科研院所和8000多家的配套工廠。這些,你們誰拿得出來給我?
聽完他的話,切爾諾.梅爾金和庫奇馬都沉默了。隨著蘇聯的解體,一個原本完善配套的工業體系被拆得七零八落,許多工廠倒閉的倒閉,轉產的轉產,許多工人失業或者跑到了國外工作,無論是俄羅斯還是烏克蘭,都沒有辦法將“瓦良格”號航母建造完工的了。如今的俄羅斯,依舊沒有完善配套的工業體系,連建造4000噸級的22630型導彈護衛艦的發動機都需要從外國進口,哪裡有什麼能力建造航母啊?普京在2000年上臺的時候就不停的嚷著要建造航母,一會說要建6萬噸級的,一會說要建8萬噸的,10萬噸的,一會說要建常規動力的,一會說要建核動力的,還要上五代機,要上電磁彈射器,一會說要建4艘,一會說要建6艘,8艘,一會說要在2006年服役,一會說要在2010年服役,一會說要在2015年服役,可如今都2019年了,俄羅斯的新航母還是處於模型狀態,連開工的跡象都沒有。計劃倒是做了一大堆,就是實現不了。
-
8 # 木春山談天下
木叔有一次在俄羅斯使館參加活動,問過一個武官有關這個話題。記得他當是給出了兩個原因。
一個是建造航母太費錢,另一個是覺得航母在戰鬥力上沒有潛艇更有效。當然這只是他的看法,不能代表官方。不過他的身份其實還是能說明一些俄羅斯的態度的。航母費錢這是一個不爭的事實。俄羅斯經濟實力差也是個不爭的事實。因此這兩個事實疊加就讓俄羅斯建造航母始終是個夢。
比如2017年前10年,世界銀行統計俄羅斯的GDP年均增長才0.7%。這個數字太差了,與同為金磚國家的中印沒法比,甚至和巴西與南非的很多年增長率都有差距。
軍費開支也是如是。2018年俄羅斯軍費開支不到500億美元,美國是他的十多倍。俄羅斯的軍費開支難以支撐大規模的航母建造。一般的航母造價都要幾十億,而且單純有航母沒意義,還要配合一個航母戰鬥群才有作戰實力與威懾力,航母戰鬥群的整體造價幾百億美元都不止。
另外這位官員給木叔說,在蘇聯時代,就沒有大力發展航母,只是小規模發展,為的是不和美國差太多。但後來認為航母不如潛艇更機動、靈活,更能適合海洋作戰。所以長期以來,蘇聯也好,俄羅斯也好對潛艇特別是核潛艇的發展不遺餘力。這也確實對美國的海上力量帶來了不小的困擾,美國也開始兩手抓,一手發展航母,一手加大潛艇的研發力度。
因此俄羅斯在航母問題上其實也繼承了蘇聯的態度,雖然算是被迫繼承,但事實上如今俄羅斯沒有新建造的航母就說明了問題。
不過木叔認為,俄羅斯沒有建造新航母的理由還有很多。比如俄羅斯早已沒有蘇聯全球爭霸的勇氣和實力。航母這種全球維護利益的工具用處也不大。再比如俄羅斯在蘇聯解體後元氣大傷,這不只是經濟的,也是軍工的。比如一個例子是烏克蘭克里米亞半島的薩瓦斯托波爾當年是黑海艦隊重要基地,後來俄羅斯只能向烏克蘭租借。烏克蘭倒向西方後,普京就策動克里米亞獨立,這本質上是保衛自己軍事力量的一個措施。
烏克蘭也繼承了蘇聯很多大型軍工廠。俄羅斯沒有地址也沒有技術,再加上缺錢,因此難以建造大型航母也是正常的了。
不過據說普京下定決心要在海參崴建造新航母,這說明俄羅斯戰略的轉向。不過最終能如何,還得拭目以待。你如何看待這個問題?
-
9 # 地圖8
俄羅斯不造更多的航母,除了他經濟寒酸以外。關鍵還是在於俄羅斯有底氣,能夠控制戰爭的結局。俄羅斯畢竟是世界各種型號導彈囤積數量最多的國家。尤其是他的白楊導彈系列。以及有待裝備或者已經裝備的超音速導彈系列。而航空母艦的作用,其實就是搭載各種型號的導彈,包括艦載飛機(同樣搭載的是導彈)。航空母艦隻不過是一個公開的攻擊型艦載導彈平臺。航空母艦的優點,是一個龐大的,多功能的,可移動性作戰平臺,具有強烈的視覺攻擊性效應。航空母艦戰略群對敵的戰略威懾性,同等於它的攻擊性。它的優點還在於因為它是一個巨大的可移動性作戰平臺,可以選擇戰場,將戰場直接選在敵方最薄弱的地方,相對於敵方,航空母艦戰鬥群還是一個360度視角可移動的作戰平臺,其多變性的攻擊特點,讓敵方難以設防。航空母艦戰鬥群的優點還在於,可將戰場遷移到離本土數千公里以外進行交戰,讓本土遠離戰火。當然,這一切對於俄羅斯而言,可以歸為零。因為,俄羅斯有無數的導彈攻擊能力,面對導彈如暴雨般的飽和攻擊,無論有多少個航空母艦戰鬥群,都將是一堆廢鐵。正是基於這個隱蔽性,機動性,飽和性的特點,我們近日宣佈,具有國防軍事用途的福寧高鐵已開工建設。他可以在短時間內將導彈機動部署到沿海,由此縮短對攻擊目標的射程,將導彈增程3000到5000公里。
-
10 # 白虎堂
蘇聯解體之後,俄羅斯繼承了最主要的軍事力量,就連航空母艦也大多數歸屬了俄羅斯,但是俄羅斯的經濟水平和綜合實力已經無法和蘇聯時期相提並論,所以俄羅斯連唯一的航空母艦庫茲涅佐夫號都無法妥善維護,該艦始終存在各種問題。而四艘基輔級航母也無法繼續保留,俄羅斯將它們先後出售,原來封存的艦體較新的戈爾什科夫號航空母艦後面也被俄羅斯轉手給了印度,成為印度現役航母維克拉瑪蒂亞號。
由此可見,雖然俄羅斯仍然算得上是世界第二軍事強國,但是俄羅斯的航空母艦力量已經極為有限了,目前唯一的航母庫茲涅佐夫號也處於大修狀態,什麼時候能修好也是個未知數。造成這種情況的最大問題當然就是經濟,強大的海軍需要強大的經濟基礎作為支撐,航空母艦更是如此。就算當初烏克蘭把瓦良格號和烏里揚諾夫斯克號都造出來並且讓俄羅斯接收,俄羅斯估計也保持不了這麼多的航母編隊,因為實在是沒錢。如果有錢的話,基輔級或許也不是現在的命運。
當然隨著情況的好轉,俄羅斯還是有生產新型航空母艦的計劃的。俄羅斯的克雷洛夫設計局此前曾經公開過“暴風雨”級航母設計方案,這是一種排水量達到10萬噸左右的航空母艦,方案中包括了核動力和常規動力兩種計劃。艦上將配有滑躍甲板和電磁彈射系統,可裝載艦載版米格29K、蘇57戰鬥機。不過從“暴風雨”級五花八門的設計來看,該方案更像是俄羅斯推出的一個PPT概念,其目的是吸引印度這樣的國家給予投資,俄羅斯就可以順水推舟用別人家的資金來搞研發。
至於俄羅斯自己的航母,短時間內要實現有難度。在購買西北風級直升機航空母艦失敗之後,俄羅斯計劃自己開發類似的直升機航母,將用於搭載卡52K、卡27、卡31等直升機,算是對俄羅斯海軍航空力量的一種彌補。另外克雷洛夫設計局計劃推出一種4萬噸級的中型航空母艦,雖然規格上和暴風雨級差了很多,但是至少對俄羅斯而言,發展4萬噸級航母的成功概率高一些。當然,即使指標降低了,資金也仍然是一個很大的問題。所以俄羅斯並沒有給出研發航空母艦的具體計劃週期,或許未來一段時間內,航母對於俄羅斯而言依然將會是可望而不可及的美好夢想。
回覆列表
首先,我認為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需要先說明問題的前提。俄羅斯是否是第二軍事強國。如果俄羅斯是世界一流的軍事大國,那麼它絕對沒有錯。俄羅斯肯定可以進入世界軍事排名的第一梯隊,但是如果有特定的排名,那將是有缺陷的。自蘇聯解體以來,俄羅斯的經濟狀況一直很糟糕。 2018年的GDP規模為1.64萬億美元,軍事支出規模約為40至500億美元。它躋身世界前十名。它屬於前十名的中游地區。經濟是基礎,無論您是否對俄羅斯持樂觀態度,都不可能脫離這一現實,也就是說,它足夠好,但不是很好。問題中提到的航空母艦就是一個例子。我們為什麼不能對俄羅斯看得太高?俄羅斯是前蘇聯國家之一。這是其自身發展的一方面,另一方面,它獲得了前蘇聯的遺產。由於某些原因,它的某些優勢超過了當前的發展水平。但是為什麼我們不能建造航空母艦呢?現在,這個海軍陸戰隊元帥庫茲涅佐夫是在蘇聯時代建造的。它是由十幾個共和國的資源和分配創造的。現在它已經分開了。俄羅斯沒有這樣的資源和分配。 。如果一臺計算機失去了原有的知名度,它必須執行與原始計算機相同的軟體,但將無法執行它,而俄羅斯的計劃不僅僅是執行相同的軟體。庫茲涅佐夫(Kuznetsov)僅超過60,000噸,但這些年來,俄羅斯的計劃是建造10到8座地面或核動力航母,總重約100,000噸。一個典型的例子是風暴級核動力航母。請勿在短時間內完成。實際上,俄羅斯並非無法建造航空母艦,或者它的位置不正確,因為美國一直向俄羅斯施加壓力。美國始終是10萬噸和20萬噸的外交國。俄羅斯絕對渴望獲得成功。但是,如果它是一艘3萬噸或40,000噸的小型航空母艦,那麼如果俄羅斯付出一些努力,它肯定可以建造它。俄羅斯不是在不久前宣佈了建造4萬噸航空母艦的計劃嗎?它不會使用庫茲涅佐夫建造很長時間。只要我們老了,俄羅斯就意識到它只有幾公斤,因此我們必須面對現實,這是最實際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