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1430807591406

    這是戰國時期 燕國的壯士荊軻出發去刺殺秦始皇,臨行前唱的詩句:“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返”。

    時代背景是 秦王政二十年(公元前227年),即燕王喜二十八年,太子丹派荊軻作為使者,攜帶夾有匕首的燕國督亢(今河北易縣、涿縣、固安一帶)地圖連同秦國逃亡到燕國的敗將樊於期的首級,以請求「舉國為內臣」的名義去朝見秦王嬴政。以便行刺秦王,挽救燕國。荊軻臨行前,太子丹和少數賓客穿上白衣白帽,到易水(在今河北易縣)邊送行,氣氛十分悲壯。荊軻慷慨悲歌“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返”,表達了為國犧牲,義無反顧的精神。大家聽了非常傷感,都流下了熱淚。荊軻拉著秦舞陽跳上車,義無反顧地前往秦國都城咸陽。

    句中的“兮”是感嘆詞,可做 “啊” 或“呀”講。兩句譯成現代句子是

    “風啊,蕭蕭的呼叫,

    易水河的水呀,清冷冰寒!

    壯士這一去呀,

    寧死不再回還!”

    詩中“還”是返還,回還的意思。 “復”是重複,再一次。“復還” 是再回來,再返回的意思。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做蓼酒麴多少溫度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