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原因 :詩人之所以在喧鬧的塵世中做到“無車馬喧”,是因為詩人的心靜,不受世俗的干擾,有襯托和對比的作用。從下面的心遠地自偏,就能看出。 2、原文 飲酒二十首·其五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3、簡析 全詩的宗旨是歸復自然。而歸復自然的第一步,是對世俗價值觀的否定。自古及今,權力、地位、財富、榮譽,大抵是人們所追求的基本物件,也便是社會所公認的價值尺度。儘管莊子早就說過,這一切都是“賓”,即精神主體的對立面(用現代語彙說,就是“異化”),但對絕大多數人來說,終究無法擺脫。而陶淵明似乎不同些。他當時剛剛從官場中退隱,深知為了得到這一切,人們必須如何鑽營取巧、裝腔作勢,恬不知恥地丟去一切尊嚴。他發誓要扔下這些“賓”的東西,回到人的“真”性上來。 4、主旨 本詩透過眼前景物的敘寫,說明“心遠地自偏”的道理,表達作者從自然景物中尋得樂趣的恬適心情和豐富的精神生活,反映出作者厭惡官場腐敗、決心歸隱自潔的人生追求。
1、原因 :詩人之所以在喧鬧的塵世中做到“無車馬喧”,是因為詩人的心靜,不受世俗的干擾,有襯托和對比的作用。從下面的心遠地自偏,就能看出。 2、原文 飲酒二十首·其五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3、簡析 全詩的宗旨是歸復自然。而歸復自然的第一步,是對世俗價值觀的否定。自古及今,權力、地位、財富、榮譽,大抵是人們所追求的基本物件,也便是社會所公認的價值尺度。儘管莊子早就說過,這一切都是“賓”,即精神主體的對立面(用現代語彙說,就是“異化”),但對絕大多數人來說,終究無法擺脫。而陶淵明似乎不同些。他當時剛剛從官場中退隱,深知為了得到這一切,人們必須如何鑽營取巧、裝腔作勢,恬不知恥地丟去一切尊嚴。他發誓要扔下這些“賓”的東西,回到人的“真”性上來。 4、主旨 本詩透過眼前景物的敘寫,說明“心遠地自偏”的道理,表達作者從自然景物中尋得樂趣的恬適心情和豐富的精神生活,反映出作者厭惡官場腐敗、決心歸隱自潔的人生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