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0塊。
1955年4月18日凌晨,76歲的理論物理學家愛因斯坦在美國普林斯頓大學醫院去世。愛因斯坦的腦被進行屍檢的病理學家哈維帶回了家。
他想深入研究探索分析這個世界上最強大的意識的載體,以發現這偉大的頭腦和平凡頭腦的不同之處。
為了完好地儲存研究物件,哈維一回到家,就從不同角度對愛因斯坦的大腦進行拍照留存。最後,他把大腦切成240個小塊,分開貯存。
擴充套件資料
1996年,科學家發現愛因斯坦大腦的額葉皮層比一般人要薄的多,不過,神經細胞的排列卻更加緊密。這樣,神經細胞交流資訊會更加快捷。
1996年,哈維和另一位科學家聯合發表了一篇論文,認為愛因斯坦大腦中的神經原密度較大,它們之間的交換速度可能更快。
1999年,人們發現愛因斯坦大腦兩側的外側溝特別短,科學家推斷,這一特點也許有利於神經細胞之間的聯絡。
到了2004年,有人參照哈維現有的愛因斯坦大腦樣品,利用計算機技術重新拼接得到了愛因斯坦大腦的完整影象。結果發現,與數學思考、視覺空間認知密切相關的大腦下頂葉比普通人要寬出15%,而且此處的膠質細胞尤其偏多。
240塊。
1955年4月18日凌晨,76歲的理論物理學家愛因斯坦在美國普林斯頓大學醫院去世。愛因斯坦的腦被進行屍檢的病理學家哈維帶回了家。
他想深入研究探索分析這個世界上最強大的意識的載體,以發現這偉大的頭腦和平凡頭腦的不同之處。
為了完好地儲存研究物件,哈維一回到家,就從不同角度對愛因斯坦的大腦進行拍照留存。最後,他把大腦切成240個小塊,分開貯存。
擴充套件資料
1996年,科學家發現愛因斯坦大腦的額葉皮層比一般人要薄的多,不過,神經細胞的排列卻更加緊密。這樣,神經細胞交流資訊會更加快捷。
1996年,哈維和另一位科學家聯合發表了一篇論文,認為愛因斯坦大腦中的神經原密度較大,它們之間的交換速度可能更快。
1999年,人們發現愛因斯坦大腦兩側的外側溝特別短,科學家推斷,這一特點也許有利於神經細胞之間的聯絡。
到了2004年,有人參照哈維現有的愛因斯坦大腦樣品,利用計算機技術重新拼接得到了愛因斯坦大腦的完整影象。結果發現,與數學思考、視覺空間認知密切相關的大腦下頂葉比普通人要寬出15%,而且此處的膠質細胞尤其偏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