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緒二十一年(1895)二月二十四日,李鴻章以戰敗求和的特命全權大使身份在馬關與日本總理大臣伊藤博文會面,問答之語,頗值深思:
李:亞細亞洲,我中、東兩國最為鄰近,且系同文,詎可尋仇?今暫時相爭,總以永好為事。如尋仇不已,則有害於華者,未必與東有益也。
伊藤:中堂之論甚愜我心。十年前,我在津時已與中堂談及,何至今一無變更?本大臣深為抱歉。
李:維時聞貴大臣談論及此,不勝佩服,且深佩貴大臣力為變革俗尚,以至於此。中國之事,囿於習俗,未能如願以償。當時貴大臣相勸雲:“中國地廣人眾,變革諸政,應由漸而來。”今轉瞬十年,依然如故,本大臣更為抱歉,自慚心有餘力不足而已。貴國兵將,悉照西法,訓練甚精;各項政治,日新月盛。此次本大臣進京,與士大夫談論,亦有深知中國必宜改變,方能自立者。
伊藤:天道無親,惟德是親。貴國如願振作,皇天在上,必能扶助貴國如願以償。蓋天之待下民也,無所偏倚,要在各國自為耳。(蔡爾康輯:《中東戰紀本末》,五、馬關條約商訂始末。《中日戰爭》,五,P366-367)
在這屈辱的場合,73歲的李鴻章面對55歲的伊藤博文含蓄地道出了致敗之由,他把更多的感悟和深思埋在心底,留給了後人。
光緒二十一年(1895)二月二十四日,李鴻章以戰敗求和的特命全權大使身份在馬關與日本總理大臣伊藤博文會面,問答之語,頗值深思:
李:亞細亞洲,我中、東兩國最為鄰近,且系同文,詎可尋仇?今暫時相爭,總以永好為事。如尋仇不已,則有害於華者,未必與東有益也。
伊藤:中堂之論甚愜我心。十年前,我在津時已與中堂談及,何至今一無變更?本大臣深為抱歉。
李:維時聞貴大臣談論及此,不勝佩服,且深佩貴大臣力為變革俗尚,以至於此。中國之事,囿於習俗,未能如願以償。當時貴大臣相勸雲:“中國地廣人眾,變革諸政,應由漸而來。”今轉瞬十年,依然如故,本大臣更為抱歉,自慚心有餘力不足而已。貴國兵將,悉照西法,訓練甚精;各項政治,日新月盛。此次本大臣進京,與士大夫談論,亦有深知中國必宜改變,方能自立者。
伊藤:天道無親,惟德是親。貴國如願振作,皇天在上,必能扶助貴國如願以償。蓋天之待下民也,無所偏倚,要在各國自為耳。(蔡爾康輯:《中東戰紀本末》,五、馬關條約商訂始末。《中日戰爭》,五,P366-367)
在這屈辱的場合,73歲的李鴻章面對55歲的伊藤博文含蓄地道出了致敗之由,他把更多的感悟和深思埋在心底,留給了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