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小雨疏疏

    秦國扣押楚懷王,以此要挾懷王割地,以達到不費一兵一卒得城池的目的。不曾想,在秦人眼裡一向膽小懦弱的楚懷王,此刻竟有著錚錚傲骨,寧死也不同意割地。

    因此,他被秦君囚禁至死,雖然中途也逃走到趙,但是趙國不讓他入境,無奈的懷王只好逃往魏國,卻在途中被秦兵抓了回來。

    一年後,憂鬱成疾,病逝於咸陽。秦人送回楚懷王的遺體,舉國同悲,正是“楚人皆憐之,如悲親戚。”

    但是,他卻在生命的最後一刻,用錚錚傲骨保住了自己的尊嚴、挽回了一點兒自己的名聲。

    試想,如果他答應了秦國的割地保命的要求,他當然有可能會回到楚國繼續為王。但是,他的身前身後都將揹負著罵名,雖生猶死。

    但是,他沒有答應秦國的割地要求,寧願自己被囚禁。他雖然可能會因此喪命,但是他的國家領土至少不是在他的懦弱中喪失的。

    所以,我覺得楚懷王雖然執政中後期政治昏庸,但也因為他最後的倔強,保住了身後之名,不至於被罵得太慘。

    或許這就像司馬遷所言:“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

    楚懷王怕死嗎?我想他當然怕死,但是如果要他割地、賣國求榮,他寧願一死以全最後之名。

    否則,作為曾經榮耀一時的雄主,又怎會願意甘心為囚呢?

    你們認同嗎?

  • 2 # 歷史方位

    楚懷王是戰國時期楚國的君王,楚懷王名叫羋槐,也是楚國曆史上一位雄主。他在位初期,起用屈原,打敗魏國,滅掉越國,可謂雄心勃勃。但是,這樣一位君主卻偏偏遇上了強大的秦國。秦惠文王時期,張儀出使楚國曾經三騙楚王,讓楚國付出了慘痛的代價。秦昭襄王即位後,秦軍大敗楚軍,奪取楚國多個城鎮。邀請楚懷王到武關會盟,楚懷王不顧大臣的勸說,執意要前往武關會盟。結果被秦昭襄王軟禁起來,其實當時楚懷王是可以離開秦國的,那他為何執意不走呢?

    按說,秦王從楚懷王這裡得不到任何好處,那就應該釋放了楚懷王。但是,秦惠文王好像並沒有釋放楚懷王的意思,他繼續羈押了楚懷王數年。而楚懷王好像也並沒有回到楚國的意思,他對秦王的一次次勒索給出了堅決的迴應,那就是自己不走,死也要死在秦國。

    那麼,既然如此,秦昭襄王為何還不釋放楚懷王呢?

    那麼,曾經這麼厲害的一個人物,秦昭襄王敢放回去嗎?可以想象一下,假如真的放回了楚懷王,楚懷王一定會興兵伐秦。

    總結:

    以上就是我對於楚懷王寧可客死他鄉,也不願意離開的回答。一方面,秦昭襄王確實不想放走他。另一方面,楚懷王羋熊也因為種種原因不想走。他害怕自己的回國,會導致國內動亂,父子關係緊張。也希望秦國對自己的暴行,可以得到諸侯國輿論上或者行動上的支援,增強楚國國內反秦鬥志。

  • 3 # 縹緲峰下一粒沙

    楚懷王名叫熊槐,羋姓,公元前328年至公元前299年擔任楚國國君,在位初期比較賢明,蘇秦曾評價:“縱合則楚王,橫成則秦帝”,意思是說如果合縱之策成功,楚王將成為諸侯中的霸主;如果連橫之策成功,那麼天下必然是秦帝的。

    秦帝之說,是因為當時的秦國君秦昭襄王曾短暫稱帝。將楚王和秦國君相提並論,可見在蘇秦心裡楚國有和秦國一爭之力,楚王也是不弱於秦國君的君主。

    (有點萌的楚懷王)

    但讓楚懷王名留青史的可不是他的賢明,而是兩件事情,其一是張儀戲楚,其二是與秦昭襄王會盟於武關(古時秦楚國界出入檢查處,今陝西省商洛市丹鳳縣東武關河的北岸),結果被秦昭襄王扣押,直到死了遺體才被送回楚國。

    張儀戲楚,是楚國衰弱的開始。

    公元前318年,韓、趙、魏、燕等國公推楚懷王為合縱盟約的縱約長,從東西兩個方向攻秦。楚懷王名揚天下,是諸侯中第一人,後來因為各國利益不同,合縱盟約被破壞,但楚國依然強大,和齊國聯盟,堵住了秦國統一天下的道路。

    這種狀況對秦國非常不利,秦昭襄王就派出了大殺器張儀。張儀到了楚國,遊說楚懷王和齊國斷交,還說只要楚齊斷交,就贈楚國六百里地。楚懷王上當,派人大罵齊宣王一通,兩國關係破裂,然後張儀只給楚國六裡地,楚懷王大怒,派兵攻打秦國。

    (秦國大殺器張儀)

    齊宣王無緣無故被罵一頓,痛恨楚懷王,和秦國聯軍共同進攻楚國,楚軍大敗,楚懷王只得割讓了兩座城池給秦國才平息了戰火。

    但就算這樣,楚懷王對張儀依然迷之信任,又被戲弄了幾次,屈原都差點被氣死。可以說張儀一個人,敗壞了楚國的基業。在此之前楚國足以和秦國爭霸,此後國力大為減退,無法再和強秦抗衡。

    昭睢、屈原等人力勸楚懷王不要去,擔心去了就被扣押,但楚懷王執意前往。這是他做為一個國君的擔當,不去,就更給了秦國進攻楚國的理由;去了,未必會有事,因為按照春秋戰國時的邦交禮儀,對別國的使者都不能動武,更別說國君了。

    (楚懷王)

    國君與國君之間,哪怕是仇敵,見了面都得客客氣氣的,否則就是“非禮”,要被世人恥笑。

    可是楚懷王忘記了,第一個破壞這種禮節的就是他的先祖楚成王,曾於會盟時扣留宋襄公。也正是因為這些諸侯不遵古禮,孔子才發出了“禮崩樂壞,世風日下”的感嘆。

    楚懷王到了武關,秦昭襄王逼他割讓更多的土地,楚懷王雖然面對張儀的時候有點糊塗,在國家大義上還是頭腦清醒的,堅決不從,楚國也立了太子為新的國君,是為楚頃襄王。

    秦昭襄王無法通過楚懷王達到目的,也不願放他回去,便一直囚禁在咸陽。期間楚懷王是想過逃跑的,先逃到了趙國,打算借道回楚,趙國不敢收留他,又準備逃往魏國,在路上被楚軍抓回,被囚三年後病逝,秦國送還遺體。

    (楚懷王)

    對於這位寧願犧牲自己也不出賣國家利益的國君,楚中國人是很有好感的,迎接他遺體時很悲傷,如同自家親戚過世,史書的記載是“楚人皆憐之,如悲親戚”。

    總之,楚懷王並不願在秦國為囚,也想過逃跑,就是沒跑掉而已。

  • 4 # 獨秀文苑

    楚懷王羋熊也算一代有作為的國王,先後打敗過魏國,消滅了越國,與齊、秦共為當時的三強。但是從歷史的記載來看,楚懷王無疑是一個昏君,他沒有重用屈原等改革派,寵愛鄭袖這樣一個妖妃,重用昭陽這樣一個佞臣。

    從最後楚懷王寧死不給秦國割土地來看,楚懷王還是對國家有貢獻,算是一個合格的君主。

    實際上,楚懷王自被囚禁的那一天開始就一直想回到楚國,公元前297年,楚懷王從咸陽宮逃走,但是秦國到楚地的路被封住了。楚懷王就跑到趙國的邊境,趙國不敢讓他進入趙國,楚懷王就打算逃到魏國去,最後還是讓秦軍給追回去了。這也是後來楚國死磕秦國的一個重要原因。

    楚懷王一生最大的噩夢或許就是遇到了張儀,在此之前,楚懷王即便不是事事如意,但基本算是比較順遂的,雖然在剛剛繼位的時候, 魏國就趁機攻下了徑山,但等楚懷王穩定了局勢之後,還是很快就奪了魏國的八座城池。魏國和南韓相約向楚國示好,可以說,那幾年,楚國重新回到了強國之列,彼時能和楚國相爭的怕只有秦國和齊國了。

    楚懷王不斷懇求太后送他回國,助他復位,然而宣太后卻認為楚懷王已退位,他的承諾就像畫餅充飢,不予理睬,要讓楚懷王自食自己信佞臣,寵南後的後果。楚懷王空有回國之心,卻沒有回國之力,無人助力,他想回國也只能是做白日夢罷了。

    另外從秦國利益角度出發,不放楚懷王比放楚懷王秦國收益更多。原因在於雖然楚國太子即位為楚王,但畢竟年輕經驗不多,無法鎮壓楚國大臣,形成有效的行政力和戰鬥力。如果楚懷王回到楚國,無論是否復位,楚國都會因為楚懷王的存在而形成一個凝聚的行政力和戰鬥力,收復被秦國奪取的土地,無論是貴族,還是平民。

    楚懷王這個也是自作自受,在上了張儀的一次當之後,還沒看到秦國的奸詐,他可能沒想到秦王竟然是這樣的人,趁盟約的時候,把人給扣住了。

  • 5 # 初夏檸檬6

    為一國之君,有哪一位國君會待在其它國家不願意回國呢?這是沒有的事,相反,楚懷王自從被秦國囚禁就一直想回到楚國。

    楚懷王算是楚國最後一位明君,楚懷王之後楚國開始明顯衰落了,楚懷王同時也是信守禮樂文化的最後一位國君,而楚懷王之所以被囚禁,就是因為他信守禮樂。

    禮樂就是禮儀與音樂,泛指一個國家的社會習俗、典章制度與國民精神。是周公旦創立為來維護統治的一種軟實力,或者是一種貴族精神,但在周朝發展了春秋戰國時期,禮樂崩壞,各諸侯國不再遵守禮樂,開始了爾虞我詐,無所不用極其,只要能達到目的。

    楚懷王前半生還算頗有作為,曾經任命公孫衍為相,楚懷王為縱長,聯合六國及義渠一起討伐秦國,這一次七國伐秦,攻破了秦國的函谷關,差一點變滅亡了秦國,這是東方六國唯一一次對秦國有最大威脅的機會,可惜由於六國內部矛盾重重,最終秦國割地求和而作罷。

    而楚懷王被囚禁就是因為輕信了一個人,這個人就是張儀,楚懷王最後客死他鄉,就是這個張儀給害死的。

    七國伐秦之後,齊國與楚國結成聯盟,秦國為了報復楚國,設下騙局,張儀是當時著名的縱橫家,在秦國為相,張儀為了拆散齊楚聯盟,於是對楚懷王說:只要楚懷王與齊國棄盟斷交,秦國將割讓六百里的商於之地給楚國。

    商於這個地方大概在今天的湖北、河南、陝西三省交界處的陝西省商洛市到河南省淅川縣一帶及周邊地區,這裡離咸陽很近,算是咸陽南邊的屏障,這個地方任誰想,秦國也不可能讓給楚國,讓給楚國不是將咸陽的南邊門戶開放給楚國嗎?

    可是楚懷王相信了,於是很果斷的與齊國斷交,轉而派人向秦國討要商於六百里地,可是張儀居然說只有六裡地,這一下子把楚懷王氣了個半死,於是發兵攻打秦國。

    先是秦楚的丹陽之戰,楚軍戰敗。楚懷王不甘心失敗,接著調集全國精銳再次攻秦,於是發生了藍田之戰,藍田就是今天的西安市下轄的藍田縣,離秦都咸陽已經很近了,說明楚國已經快要打到秦國都城了,可是在後來南韓與魏國聯軍攻打南陽,快要切斷楚國大軍的後路了,楚軍只得後退,並割地求和。

    這兩戰楚懷王派上了幾乎全國的軍隊,結果兩戰兩敗,楚國元氣大傷,實力下降,逐漸走下坡路。

    公元前298年,秦國的華陽君羋戎率軍攻打楚國,斬首3萬人,殺了楚國的大將景缺,並奪取了楚國八座城池,第二年,秦昭襄王約楚懷王在武關會面,楚懷王不聽大臣屈原的勸告,執意前往武關,結果一到,就被秦昭襄王派人控制,之後就被帶到秦國軟禁起來。

    這就是楚懷王被秦國軟禁的前因後果,這並不是楚懷王的本意,楚懷王由於信守周朝的禮樂,很容易相信這些政客的話,第一次上了張儀的當,現在又上了秦昭襄王的當,楚懷王不明白,他所在的時代,早已不是禮樂社會,政客早就不講信用了。

    而這正是楚國衰敗的開始,楚懷王被秦國扣押後,楚國內以“國不中一日無君”為由,立楚國太子熊橫為楚國國君,這便是楚襄王。

    秦國扣押楚懷王的目的是讓楚懷王答應割讓巫郡(今重慶巫山)、黔中郡(今湖南吉首市)的地給秦國,可是楚懷王不甘心受辱,也不願意割地,就被秦國軟禁起來,秦國當然不可能主動把楚懷王送回了,而楚國國內由於新君即位,也不願意主動迎回楚懷王,就這樣楚懷王就成了一個被遺忘的人。

    2年後,楚懷王找了個機會逃走,具體是如何逃走的,史書上沒說,反正不是羋八子救的,要知道羋八子的弟弟羋戎就在楚懷王被扣的前一年還率軍攻打楚國,殺了三萬楚軍及楚國大將,還奪了楚國八座城池,羋八子雖是楚國王室,而且還很有可能是楚懷王的同父異母的妹妹,但是羋八子早就心向秦國,一心為秦國謀劃了。

    楚懷王逃走後,先是投奔趙國,趙國不敢收留楚懷王,於是楚懷王逃到了魏國,結果被秦兵追到魏國抓回了秦國,楚懷王很鬱悶,又在秦國沒待上一年,憂鬱成疾,就去世了,終年60歲。

    楚懷王去世後,秦國把楚懷王的屍體還給了楚國,楚國普通百姓非常同情楚情王,也非常悲痛。這也是後世秦末時期,范增建立項梁將熊心仍然立為楚懷王的原因,就是以楚懷王蒙屈含冤而死,激起楚國民眾反秦之心。

    楚懷王至始至終沒有不想回楚國,應該是無時無刻都想回楚國,可是沒有機會,秦國不讓他回去,而楚國新君也不願意他回去,就這樣悲涼的客死他鄉。

    18年後,秦將白起率軍攻破楚國都城,同年農曆五月初五,楚國大夫屈原投汨羅江自殺身亡,楚國再也沒有抵抗秦國的力量了,直到滅亡。

  • 6 # 史曉生

    楚懷王,熊氏,名槐。在位時間為公元前328—公元前299年。

    楚懷王一生,前期勵圖精治,後期慘淡收場。即位之初,繼承先王遺志,大敗衰落中的魏國,迫使魏國、南韓依附於楚。同時,由於齊國與楚國結盟,東方各諸侯國組成了合縱聯盟,襲秦至藍田,秦國被迫獻上煮棗向楚國求和。在這個聯盟內,楚國是最強大的國家。自然成為聯盟之主。

    公元前313年,秦國縱橫家張儀遊說楚懷王,勸楚懷王與齊國斷盟。作為回報,秦國將送上六百里土地給楚國。目的就是破壞六國聯盟。在張儀的忽悠之下,楚懷王果然與齊國斷盟。齊楚斷盟以後,秦國食言了,不再提六百里土地的事,而是侮辱性地給了六裡地。楚懷王惱羞成怒,衝忙派軍隊進攻秦國,結果被秦國打敗。

    公元前299年,秦國又故伎重演,誘騙楚懷王到秦國武關會盟。對於秦國的把戲,楚懷王還是沒有防備,最終在武關被秦國扣押,被擄入秦都,成為了階下囚。

    要說楚懷王為什麼甘為階下囚?首先,騙他來秦國會盟的,不是別人,正是他的親外甥,秦國的國君嬴稷。其次,在楚懷王被囚之後,楚國本著“國不可一日無君”的原則,又立了一個新國君,擁立太子做了楚王,即楚傾襄王。最後就是,在張儀的遊說下,楚懷王疏遠了屈原,以至於屈原投江而死。這一切都是楚懷王造成的。

  • 7 # 幸生

    “驚堂木一響,有書君開講!”大家好,我是你們的好朋友有書君。

    今天我們來說說楚懷王為何寧願囚死在秦國,也不願意再回到楚國當他的王呢?

    首先,我們先來介紹一下楚懷王。

    楚懷王(約前355年——前296年),熊氏,名槐,當時在楚國所有王族又有一個通用姓氏為羋,所以楚懷王的姓名可以叫做:羋槐或者熊槐。

    因為七國當中楚、秦、齊的實力都比較雄厚,所以楚懷王在戰國時期算是響噹噹的一個人物。

    話說楚懷王是怎麼被囚禁在秦國的呢?

    只因當時秦國的老大——秦昭王是楚懷王的親外甥。

    自己的親外甥叫舅舅到自己國家,放出話來:“只要舅舅你和齊國解除聯盟之約,我們兩國親人聯盟,我就割地六百里送給您,以表敬意。”

    楚懷王一聽,自己的外甥不愧是一國之君,果然會辦事兒。

    於是連一兵一卒都沒帶,隻身就前往秦國去見外甥了。

    結果到了秦國之後,外甥根本沒有對他以親人禮節相待,而是以上、下級關係來接待的,這讓楚懷王心中十分不爽。

    但是不爽又能怎麼樣呢?誰讓自己太直腸子,一個人就過來了!

    秦昭王見舅舅上套,直言不誨,讓楚懷王割讓黔中、巫郡等地給秦國。

    楚懷王反問:“我們不是要結盟的麼?你要我的地作甚?”

    秦昭王說:“哦?我說過麼?我咋想不起來了膩?要不這樣吧,只要舅舅您先割地給我,我們馬上聯盟。”

    楚懷王大怒:“你個小崽子,和我使詐!不但不割地,不聯盟,還想要挾我要地盤,不好使!”

    秦昭王說:“既然不好使,那舅舅就在外甥這多住幾日吧!”

    結果楚懷王因為自己對親人的信任,就這麼被秦國給軟禁了。

    不過畢竟是親人關係,其實楚王只要答應割地,是隨時都可以回國的。但是楚王為什麼沒回去呢?

    有書君覺得是以下幾點原因導致的:

    一、楚懷王比較有骨氣

    楚懷王是個非常有骨氣的人,他覺得自己是當長輩的,怎麼能在後生的面前跌份兒呢?

    而且本來就是自己太傻太天真,才導致被騙到秦國來的,還沒有帶來一兵一卒,無論如何不能因為自己做的傻事給楚國帶來任何損失。

    所以在他身陷險境之中,也堅決不答應秦王的割地要求,於是就一直被困咸陽,失去自由。

    二、楚國又立新主,自己已經失去價值

    楚懷王剛被外甥軟禁不久,他的兒子就被擁立為國君了,主要是因為國不可一日無君,大臣們聽說楚懷王被扣押,又不知道多久會被放回來,所以只能再立新王。

    而楚懷王的兒子熊橫也挺混蛋的,為了自己好不容易到手的王位,對秦國隻字不提要回父親之事。

    本來秦國還打算利用楚懷王要挾一下楚國,促成割地聯盟的大好事兒。

    結果現在一看,人家楚國根本沒把自己的老國王當回事兒啊,在這邊還得浪費糧食和地方,因為秦王和楚王兩人之間這層關係又殺不得,這不砸手裡了麼?

    不過轉念一想,來日方長,說不定什麼時候楚懷王還能派上用場,先留著吧。

    於是楚懷王就這樣被扣押在秦國,想回也回不去了。

    三、從秦國的利益角度來講,扣留楚王對秦國有好處

    楚國雖然太子繼位成為國君,但是畢竟是一個小毛頭,沒有什麼行政管理經驗,根本無法約束群臣,從而形成對秦國有威懾力的陣勢。

    但是如果將楚懷王放回楚國,楚懷王一復位,直接捲土重來,在國家之中形成一股極強的凝聚力和戰鬥力的話,收復被秦國掠奪的土地也是不費吹灰之力的。

    最重要的是,秦國雖然奪了楚國一些土地,但是土地上的民眾都還是楚國子民。

    如果楚國重新雄起的話,那這些土地上的人民就會開啟反抗模式,到時候和楚國來個內外夾擊,秦國可是要吃不了兜著走的。

    綜上所述,楚懷王並不是真的不想回國,而是根本回不去。

    秦國不放他,楚國又不要他,這麼重要的一個歷史人物就這樣成了悲劇人物了。

    不過好在還有一人對楚懷王比較有感情,聽說他被囚禁在秦國後,直接跳汨羅江自盡了。

    這位就是屈原,關於他的故事想必不用有書君多說了。

  • 8 # 歷史簡單說

    歷史上有兩個楚懷王,一個叫熊槐,一個叫熊心,後者據說是前者的孫子,是范增建議項梁扶立的,而范增給出的理由說是:秦滅六國,楚國是最無罪的,楚懷王去了秦國之後,就再也沒有回來了,所以楚中國人很懷念楚懷王。那楚懷王為什麼要去秦國呢?他又為什麼回不來呢?

    楚懷王約生於公元前355年,那個時候楚國與齊國,秦國是戰國七雄裡面最強大的,面積、人口、軍隊也是最多的。公元前318年,趙韓魏燕楚五國以楚懷王為縱長,聯合進攻秦國。

    公元前313年,楚國與齊國聯合,攻下了秦國的曲沃。公元前312年,秦國的張儀跟楚懷王說,只要楚國不與齊國聯盟,那麼秦國就將六百里地給楚國,楚懷王貪心,就答應了,與齊國反目,結果張儀說不是六百里地,而是六裡地。

    楚懷王自然十分生氣,就發兵攻打秦國,但是被秦軍打敗,再次進攻,再次被打敗,之後秦軍攻打楚國,奪取召陵,而南韓、魏國也趁機攻打楚國,楚國實少大減。

    公元前306年,楚國聯合齊國攻下越國。公元前299年,秦昭襄王約楚懷王到武關見面,屈原勸楚懷王不要去,楚懷王拒絕了,結果被秦國給扣了,秦王讓楚懷王割地,楚懷王拒絕了,秦王就將楚懷王給扣留了。

    而楚懷王既然回不來,楚國不能一日無君,楚人就立楚懷王之子熊橫為楚頃襄王。公元前297年,楚懷王從咸陽宮逃走,但是秦國到楚地的路被封住了。楚懷王就跑到趙國的邊境,趙國不敢讓他進入趙國,楚懷王就打算逃到魏國去,最後還是讓秦軍給追回去了。

    第二年,楚懷王病逝於咸陽,秦中國人就將楚懷王的遺體送回了楚國。由此可見,楚懷王之所以回不去,是因為他不接受割地,但他顯然不是自願的,他也逃走過,可是失敗了,又被秦軍給抓回去了。

    楚懷王這個也是自作自受,在上了張儀的一次當之後,還沒看到秦國的奸詐,他可能沒想到秦王竟然是這樣的人,趁盟約的時候,把人給扣住了。

  • 9 # 肖邦老師的課堂

    楚懷王熊槐是楚威王之子。他執政早期,勵精圖治,進行改革,使楚國成為當時國土面積最大,國力強盛的諸侯國。那麼楚懷王為什麼會被囚禁在秦國呢?這要從楚國和齊國合縱抗秦說起。

    1.楚國和秦國聯合

    楚國和齊國聯合抗秦後,秦王害怕齊楚聯軍攻打秦國,流派張儀去遊說楚懷王,想讓楚秦聯盟。楚懷王聽信了張儀的遊說後,就想與秦國結盟。齊王知道後,就寫信給楚懷王,信中提到張儀欺騙楚懷王,導致楚國割讓了漢中,藍田等地給秦國的事情,然後勸楚懷王恢復與齊國的盟約,齊楚聯合攻打秦國,這樣就可以戰勝秦國。

    楚懷王就又和秦昭襄王訂立了盟約,並把侵佔楚國的上庸土地還給了楚國。齊韓魏知道楚國違背盟約與秦國聯合了,三國就聯合出兵攻打楚國。楚國就讓太子到秦國做人質請秦國出兵救援楚國,秦國就出兵救了楚國。

    2.楚懷王被扣留秦國

    不久,楚國太子與秦國的一位大夫發生矛盾,不小心把這位大夫殺了,然後楚國太子逃回了楚國。秦昭襄王知道後就非常惱火,於是派軍與齊韓魏三國聯合攻打楚國,楚懷王害怕了,就派太子去齊國做人質請求講和。

    但不久秦國軍隊再次攻打楚國,把楚軍打敗,還佔了楚國八座城池。秦昭襄王也給楚懷王寫了一封信,說楚國太子殺了秦國大臣不道歉就跑回楚國了,這讓秦中國人很生氣,所以秦國派軍攻打楚國,現在兩國關係惡化,不能號令諸侯了。

    秦國想與楚國在武關會盟,訂立盟約。楚懷王看了信後,就很擔心,去,又怕受騙,不去,又擔心激怒秦王。昭睢不同意去,而公子子蘭同意赴約。楚懷王同意了子蘭的建議去武關見秦王。楚懷王到了武關後,秦王就扣留了楚懷王,要求割讓楚國的巫,黔的土地給秦國,楚懷王覺得受騙了,很生氣,沒有同意秦王的要求。

    3.楚國立新君

    這時楚國就沒了君主,楚國大臣們就很擔心國家安危,於是商量派使者去齊國報喪,說楚懷王去世了,欺騙齊國,讓太子回國繼位。齊王就和大臣們商量,最終齊王同意把楚國太子送回楚國繼位。太子回到楚國後,就擁立為了國君,就是楚頃襄王。然後楚國告訴秦國,楚國有了新君。

    秦昭襄王很惱火,就派兵再次攻打楚國,打敗楚軍,佔領了楚國十五座城池。楚懷王趁機逃跑了,秦國發覺後,封閉了前往楚國的道路。楚懷王就到趙國借路回楚國,趙惠王膽小,不敢得罪秦國,就沒有收留楚懷王,楚懷王就往魏國跑,結果半道被秦兵抓住了,帶回了秦國,不久,楚懷王病了。公元前296年,楚懷王在秦國去世了。

    由於楚懷王的貪婪,膽小才被秦昭襄王要挾,秦昭襄王要求楚懷王割讓土地給秦國,楚懷王不同意,就被扣留在秦國。楚懷王雖身在秦國,但心還是在楚國的。楚懷王利用秦國攻打楚國的這個機會想逃回楚國,但運氣不佳半路被秦軍抓住了,最後在秦國去世。

  • 10 # 歲七夸父

    與張儀交涉,初次受騙,痛失大國地位

    楚懷王剛繼位時,楚國經過六十年的休養生息,國力已經十分強盛,與西亞、南亞的一些國家進行國際貿易,儼然成為當時的世界第一強國,這也就是俗語“楚雖三戶,亡秦必楚”的由來。

    此時的楚懷王也是信心滿滿,勵精圖治,任用賢臣,在軍事上取得了一系列勝利。在楚懷王繼位之處,魏國趁機強佔楚國領土,待到楚懷王穩定地位之後,發動襄陵之戰,大破魏國。見到楚國如此強大,魏、韓、齊等國紛紛投靠楚國,商議合縱伐秦,最終形成七國合力,從東西方向攻擊秦國的局面,而楚國則當然首領,指揮諸國軍隊作戰。

    見到楚懷王,張儀直接以巨大的利益誘惑楚懷王,表示秦國願意以六百里秦地來換取、楚國與諸國背盟。在大片土地的誘惑下,楚懷王昏了頭,直接一口答應,隨後就與齊國解除盟約。

    張儀高興地離開,故意在返回秦國的途中,摔了一跤,身體受傷,便藉故三個月不上秦國的早朝。楚懷王知道了,心中也是十分愧疚:張儀肯定是為了我的事情,摔跤受傷,上不了朝,他如此盡心,我也要表示表示。於是,直接派使節到齊國,把齊宣王罵了狗血淋頭,齊楚徹底解除盟約。

    見狀,張儀就直接讓秦國與齊國建交了,從而孤立了楚國。楚懷王知道自己被騙了,土地也得不到了,心中惱怒,直接派兵攻打秦國,最終大敗;同時,韓魏趁機攻打楚國,搶佔了許多領土。楚國的中原領土大為減少

    從此,楚國國力逐漸衰弱。

    與張儀再交,受騙放虎

    幾年過後,秦國見到楚國日漸衰弱,心中甚喜,決意兵不血刃,奪取楚國領土。出於對秦國張儀的憎恨,楚懷王表示只要交出張儀,自己就讓出一些領土。

    賢臣屈原阻止楚懷王放回張儀,勸誡張儀是個騙子,楚懷王依然相信張儀,最終放虎歸山,而屈原等賢臣也是越來越不受楚懷王重用。

    與女婿會盟,流落楚國

    秦國又想佔楚國便宜了,於是秦昭襄王就以女婿的身份,在武關約見楚懷王,即武關會盟。恰巧這時,秦國佔了自己幾座城池,楚懷王也想從女婿那要回來,於是慷慨赴約,屈原這些忠臣死活勸不了楚懷王。這時的楚懷王滿腦子都是女婿的幻想,忘記了戰爭年代的殘酷現實。

    楚懷王剛一到武關,就直接成了女婿的階下囚。秦昭襄王露出了本性,直接索要楚國領土,楚懷王這時才如夢初醒,終於明白了這個戰爭年代、每個人的本性,決意守護楚國領土、寸土不讓,誓死不從。

    最終,秦國也沒有辦法,就直接囚禁了楚懷王,而他的兒子也不打算營救老爹。隨後楚懷王幾次想要逃跑,也是無疾而終,最終客死秦國,遺體被運回楚國。

    小結

    在戰爭年代,楚懷王是有志向的,但他屬於志大才疏的人物,無法分辨真偽,多次受騙於張儀、秦國,遠離賢臣屈原等人,最終把一代強國楚國帶入了沒落之路。

  • 11 # 史說新傳

    楚懷王姓羋(這個羋姓是楚國王族的通用姓),熊氏,名槐(約前355年―前296年),因此叫羋槐、熊槐都沒錯,他在位時間:公元前328—公元前299年。他是戰國時期楚國曆史上的一個重要人物。

    春秋時期,他的先人莊王給我們留下了“不鳴則已,一鳴驚人”的成語故事,開啟了當時楚國的霸主地位。到了熊槐繼位的時候,楚國正處於強盛時期,但後來聽信挑撥,疏遠屈原,面對強秦國家由盛轉衰,自己最後客死他鄉,上演了一代君王的人生悲劇。

    回到題主的問題,先說懷王為何為囚?

    公元前299年,發生了一件事情。 這一年,秦昭王邀請楚懷王舉行峰會,地點就在武關,也就是今天陝西的商南附近,這個地方是秦楚的分界之處,也是兵家必爭之地。但楚懷王一去峰會,情形大變,秦昭王不按套路出牌,違反外交規則,把楚懷王給扣押了,劫持到了秦都咸陽,讓他割地給秦國。而楚懷王呢誓死不從,弄得秦昭王十分尷尬,就扣押著他一直不放。後來楚人沒辦法,國不能一日無王啊,就又立了個新國君楚頃襄王。

    再說不願意回國當王?是真不願意回去,還是想回回不去呢?

    話說懷王被秦人扣押,這一扣直到死去前後就是三年,期間管吃管住,期間他並不是不想跑。據說公元前297年,懷王就趁機跑了一回,秦國得知後,派兵沿途設卡搜捕懷王。懷王也想了辦法,不往南跑,往北面的趙國跑。可這時候的趙國已經國力衰落,到了以後不敢留他,懷王沒轍就往魏國跑,讓尾隨而至秦兵又捉了回去,又關了一年,楚懷王憂鬱得不行,走投無路,直到最後死去,秦人就把他的屍體送了回去,得以葉落歸根。

  • 12 # 暮月山

    不要把《大秦帝國之崛起》的劇情當作歷史。所謂秦昭王、宣太后放楚懷王回國的劇情,純粹編造,並無歷史資料支援。

    當時的形勢是:秦國不放楚懷王,否則秦國會送楚懷王到楚國;楚國不請求秦國放楚懷王,因為楚國一請求,秦國就會提出土地的要求。

    於是就在你不放人、我也不求你的狀況下過了幾年,楚懷王去世了。秦國不得不理虧的把屍體送回楚國安葬。這件事情,讓秦國抬不起頭來,在某種程度加劇了秦國一統的難度——因為沒有人相信秦國了!

    在秦昭王之前,秦惠王、秦武王時期,秦國還會和魏國、楚國等進行聯盟,甚至戰國初,還有魏國、秦國共同攻打南韓的記錄。但在秦昭王扣押楚懷王之後,東方六國再無和秦國結盟的記錄,除了張儀時代和秦國結盟的宋國之外。

    五國伐齊的趙國接納秦國的原因,是因為燕國的原因。

    除此之外,秦國從來沒有一次提出過合縱的方案——因為秦國的提議,在楚懷王被扣押後,再有無人相信。

    不要說秦國始終強大,什麼奮六世之威的,如果沒有呂不韋和秦始皇、李斯等人的出現,秦國想要一統非常的難。邯鄲之圍後秦國戰敗到呂不韋做丞相前的時期,秦國也是出於虛弱狀態。

    信陵君合縱擊敗秦軍之後的十幾年秦軍不出函谷關就是秦國虛弱的最大證明。正是這十幾年秦國重新組織了自己的力量,才有統一的出現。

    扣押楚懷王,除了讓秦國在戰國時不被信任,還在秦亡時有楚人的報復式心理。可以說秦昭王這個愚蠢措施禍害子孫。

    總之,不存在秦國放楚懷王回去而他不回去的情況,因為對於秦國來說,扣押行為發生後,無論是否放人,惡名已經形成。放人與否根本就沒有意義。

    另外從秦國利益角度出發,不放楚懷王比放楚懷王秦國收益更多。原因在於雖然楚國太子即位為楚王,但畢竟年輕經驗不多,無法鎮壓楚國大臣,形成有效的行政力和戰鬥力。如果楚懷王回到楚國,無論是否復位,楚國都會因為楚懷王的存在而形成一個凝聚的行政力和戰鬥力,收復被秦國奪取的土地,無論是貴族,還是平民。而被秦國佔據的楚國故地的人們就會反抗秦軍,和前來攻打的楚軍內外合擊擊敗秦軍。不說收復所有的楚國故地,基本上大部分楚國都能收復回來。

    楚頃襄王即位後,因為威望問題,很難鎮服楚懷王時期的老臣和貴族,實質上楚國處於一盤散沙狀態。這才是秦國繼續扣押楚懷王的原因:楚國不夠團結,這是楚國被滅的原因,而非楚國太弱。

  • 13 # 大秦鐵鷹劍士

    秦國扣留楚懷王的目的是為了脅迫楚國割讓土地給秦國,而楚懷王不回國的原因是他不想割土地給秦國。另外楚懷王被秦國扣留後,楚國立即立羋橫為楚王,也就是楚頃襄王,此時楚懷王就算逃回楚國,他也當不成國王了。

    楚懷王羋熊也算一代有作為的國王,先後打敗過魏國,消滅了越國,與齊、秦共為當時的三強。但是從歷史的記載來看,楚懷王無疑是一個昏君,他沒有重用屈原等改革派,寵愛鄭袖這樣一個妖姬,重用昭陽這樣一個佞臣。從最後楚懷王寧死不給秦國割土地來看,羋槐還是對國家有貢獻,算是一個合格的君主。

    楚懷王被張儀當猴子耍,說楚齊斷盟則秦國送六百里土地給楚國。楚懷王信以為真就跟齊國絕交了,完事後張儀只給六里土地,最後六里土地也不給了。於是楚懷王起全楚之軍攻秦,秦國宣太后令白起領兵拒楚,打敗了楚軍,秦國又佔領了一些楚國土地。

    秦昭襄王嬴稷給楚懷王說在武關會盟,共同締結友好盟約。楚懷王以為嬴稷是他的外甥,秦國又怕楚合縱攻秦,所以他欣然前往,帶數千王室護衛就出發了。屈原堅絕不同意楚懷王前去會盟,死諫都攔不住楚懷王。最終結果是楚懷王被秦國扣押,要楚國割武關、黔中之地給秦國才放楚懷王歸國。楚懷王自然是不答應,逃出秦國後又被捉了回來,最終客死秦國。

  • 14 # 集賢院居士

    在《大秦帝國之崛起》中,在甘茂離開秦國投奔齊國之後,發生了一件更加轟動的大事件:楚懷王被秦昭王劫持在咸陽!

    這位楚懷王羋姓,熊氏,名槐,熟悉戰國曆史的朋友都不陌生。他是楚國從鼎盛走向衰弱這個階段的楚王。楚懷王繼位初期,還能重用屈原等一班人才進行了改革,打敗當時的強國魏國,滅掉了曾經輝煌的越國,使楚國成為了疆域最大人口最多也是國力最強的國家,他還一度被推選為六國合縱抗秦的合縱長。

    然而這一切的強盛形勢都因為張儀的那次著名的欺騙而灰飛煙滅,楚懷王聽信了秦國使者張儀和楚國鄭袖,子蘭,靳尚等人的蠱惑,不顧屈原等人的極力反對,主動破壞了齊楚聯盟,後來向秦國索取許諾的土地當然無果,一怒之下進攻秦國又被秦國齊國兩面夾攻,接連慘敗導致國土淪喪。楚國這時已經徹底走向衰敗。這些在上一部《大秦帝國之縱橫》中也有介紹。

    俗話說,人不能在同一個地方跌倒兩次,但是天真的楚懷王卻成功的做到了這一點。 公元前306年秦昭王繼位後,極力討好楚國,給楚懷王送來了很多美女和豐厚的財寶,好了傷疤忘了疼的楚懷王非常高興,照單全收笑納了。 公元前304年,懷王曾經在黃棘(河南南陽)秦國與昭王訂交,秦國那次態度很好將以前侵奪的上庸之地(今湖北竹山縣)歸還給楚,要求楚王斷絕與韓、魏、齊的合縱聯盟。楚懷王竟然又同意了,兩國真的成了兄弟之國。

    楚懷王的反覆無常激怒了齊、韓、魏,三國聯合起兵伐楚,楚軍大敗,楚懷王沒有辦法只得派太子熊橫做人質,求救於秦。秦派軍隊救楚,三國退兵。秦與楚的關係經過這場考驗以後,似乎更加牢固了。 公元前302年,楚太子熊橫殺死秦國大夫後逃亡回到楚國。 公元前301年,秦與齊韓魏三國聯合起兵共伐楚。楚軍大敗,喪失了重丘(河南駐馬店泌陽),楚將唐昧被殺。 公元前300年,秦再度伐楚,攻克襄城,直指郢都,楚軍死兩萬,將軍景缺被殺。懷王震恐,派太子熊橫到齊國為人質,向齊求救。 公元前299年,秦再次伐楚,攻取八城。

    同年秦昭襄王邀楚懷王在秦國武關(陝西商州商南)會面結盟。信上說:“始,寡人與王約為兄弟,盟於黃棘,太子來秦,兩國至歡。不幸太子辱殺寡人重臣,不告而逃。寡人不勝惱怒,故舉兵侵討君王邊境。現在寡人聽說君王將太子送到齊國為質,以求與秦相平。寡人與楚婚姻之親,又是近鄰之國。今秦楚不歡,難以號令諸侯。君王如與寡人再會於武關,當面相約,結盟而去,則寡人之願也。” 明眼人一看就知道,結盟地點在秦國境內而不是中立國,這個危險程度是很高的。昭睢等楚國大臣堅決反對,但是楚懷王的兒子公子子蘭卻因為私心極力慫恿他爹去。楚懷王因為急於和秦國結盟對抗諸國,把以前秦國對楚國的種種羞辱拋到九霄雲外,賭徒似的鋌而走險前去赴約了。

    秦昭王伏兵武關,等懷王一來,便關閉了城門,挾持懷王來到咸陽城。到了咸陽之後,懷王才看到秦昭王。秦王接待楚王的禮儀不是兄弟國家之間的平等的禮節,而是上對下、君王對藩臣的禮儀。懷王十分惱怒,可是身邊沒有一兵一卒。 秦王要挾他割讓黔中、巫郡。楚王要和秦結盟,秦王說:“憑什麼?”秦王要楚國先割地,再訂盟。楚王說:“秦詐我,又要挾我要地,不行!”“不行就不許回去!”秦王回答說。楚懷王要說還是比較有骨氣的,身陷險境之中,對於割地的要求依然堅決不肯。於是楚懷王被困在咸陽,失去了人身自由。

    這一關就是兩年,公元前297年,楚懷王和他兒子一樣找了個機會逃走,秦人封鎖通往楚地的道路。懷王只能逃到趙國,趙國害怕得罪秦國不敢收留他,懷王企圖逃往魏國,但被秦國追兵捉回。 公元前296年,楚懷王憂鬱成疾,命喪咸陽。秦國把遺體送還楚國,“楚人皆憐之,如悲親戚“。一位堂堂萬乘大國的國君,竟然被另外一個國君陰謀拐騙並且囚禁在異國他鄉長達三年之久,始終不失氣節,沒有辜負國家,最後悽慘死在敵國。 楚華人從此世代懷念懷王,耿耿於懷上百年,”楚雖三戶,亡秦必楚“ 的楚國歌謠讖語最後也實現了,楚國雖然被秦國滅國但是僅僅十幾年後來自楚地的陳勝,項羽和劉邦最後又反過來滅掉了秦。真所謂天道輪迴,報應不爽!

  • 15 # 衣賜履讀通鑑

    懷王豈願為囚?跑不掉罷了。

    前304年,秦昭襄王嬴稷和楚懷王羋槐在黃棘(河南省新野縣東北)會晤,簽訂盟約,秦國把上庸(湖北省竹山縣)歸還給楚國。對楚國的背叛行為,齊國、南韓、魏國非常憤怒。前303年,三國聯軍攻擊楚國。楚懷王嚇得發抖,趕緊把太子羋橫送到秦國當人質,秦國出兵救援,三國聯軍撤退。

    衣賜履說:很明顯,秦國又透過小恩小惠來破壞各國合縱。六國自己經常打打鬧鬧,但是也都沒有完全撕破臉,時不時還是要合縱一下。秦國就不定期搞破壞,此次秦和楚的會晤,就是秦之連橫戰略的應用。秦國你不服不行,他動不動把鄰國暴打一頓,佔幾個城。然後,看你們又合縱了,就還你幾個城破壞合縱。基本上是羊毛出在羊身上,無本的買賣。呵呵。

    楚國太子羋橫真的挺“橫”,前302年,不知為了什麼事兒,殺了一個秦國大夫,然後一道煙跑回了楚國。秦王嬴稷大怒,連續派大軍攻擊楚國,斬將奪城。前300年,秦國再次進攻楚國,殺三萬人,斬楚軍統帥景缺,佔領襄城(河南省襄城縣)。楚懷王驚恐不已,急送“人質專業戶”羋橫到齊國充當人質,與齊國達成和解(目的是不能兩邊受敵)。

    前299年,秦國又奪取楚國八座城市。秦王嬴稷給楚懷王寫了封信,說,秦、楚本是兄弟之邦,你們特派太子羋橫到中國當人質,彼此關係歡洽。但羋橫也太不把我們放在眼裡了!殺我大臣,不辭而別,使我無比憤慨,這才派兵攻入你的境內。現在聽說你又讓羋橫到齊國充當人質,這樣做不大妥當吧?秦、楚接壤,又是親家(當然是親家,宣太后就是楚華人嘛),如果我們之間關係惡化,就無法號令其他國家。我想與你在武關(陝西省商南縣東南)會面,面對面商量,再次締結盟約,你覺得如何?

    懷王這下子犯難了,去吧,又怕落入圈套,不去吧,又怕惹火了秦國不好收場。宰相昭睢說,大王不能去,應該趕快調兵固守。秦國這幫王八蛋從來說話不算數,決不可信任!懷王的兒子羋蘭卻勸懷王去。懷王想著親兒子總不能害我吧,於是前往秦國。秦王嬴稷讓一位將軍假扮成他,在武關伏下重兵,楚懷王一到便閉上關門,把他押解到首都咸陽。嬴稷在章臺宮擺下國宴,自己獨坐高位,把懷王當做前來朝貢的封國國君,讓他跟秦國官員們混坐在臺階之下,還逼迫他割讓巫郡(重慶市巫山縣)和黔中郡(湖南省沅陵縣)。受到如此奇恥大辱,懷王當場就氣笑了。嬴稷要求懷王先割地後籤盟約,這回懷王沒再上當,堅持要先簽盟約,他回楚國之後再割地。嬴稷不幹,懷王大罵嬴稷下流胚,誓死不肯屈服。於是,嬴稷把懷王軟禁在咸陽。

    衣賜履說:秦王們一個一個排下來,沒一個說話算數的,仁義理智信在他們來說,都是屁話。然而,就是這麼一個國家,統一了中國,並且兩千年來皆秦制!孔夫子真的得從地下跳出來罵罵人了,呵呵。

    訊息傳來,楚國震驚。王室成員和大臣商議後決定,派使節到齊國,說懷王已死,要迎回太子羋橫繼承王位。齊湣王田地召集大臣開會,有人主張扣留羋橫,用他來交換楚國淮河以北的土地。宰相(名不詳)說,不可,如果楚國另立一王,我們就空有人質而落個不仁不義的名聲。前一人又說,不怕,如果楚國新立一王,我們可以和新王作交易:給我們下東國(淮河以北地區),我們替楚國殺死羋橫,免得他將來爭奪王位。如果不給,我們就跟秦國、南韓共同擁立羋橫繼位。齊湣王思來想去,覺得扣留羋橫是否能獲取利益並不靠譜,還是聽從了宰相的意見,送羋橫回國繼位,是為頃襄王。

    另外,請注意,齊宰相說的“如果楚國另立一王,我們就空有人質而落個不仁不義的名聲”,這一句話才真正透露出所謂“仁義”在統治者眼裡是個什麼貨色!沒有實際利益,高舉仁義大旗;擁有實際利益,仁義算個屁啊!有意思。呵呵。

    前298年,楚國通知秦國,蒙上天神靈佑護,我們楚國又有君王了。秦昭襄王嬴稷惱羞成怒,發兵出武關進攻楚國,殺五萬人,奪佔十六座城市(我一直納悶,楚國有多少城市可以揮霍啊)。

    前297年,楚懷王羋槐逃脫看守,被秦華人發現,封鎖通往楚國的道路。懷王從小路逃到了趙國,正逢趙主父(即趙武靈王,此時他已把王位傳給兒子趙何,自稱主父,具體情況我們後面會講)外出在代郡(河北省蔚縣),趙國官員不敢作主收留他。楚懷王又想逃奔魏國,卻被秦國追兵趕上,被押解重回咸陽。

    前296年,楚懷王病死在咸陽。秦國送回他的靈柩,楚華人民夾道祭奠,不勝悲痛,各國對秦國的惡霸行徑,反應強烈。

    衣賜履說:通鑑上說,反對懷王入秦的是宰相昭睢,《史記》上說是屈原,說的話也基本上一樣。咱讀的是通鑑,就用了昭睢。各國對秦國的惡霸行徑,反應強烈。然而,真讓他們團結暴打秦國時,一個比一個躲得遠,使絆子、捅刀子、挖坑子,這些事兒,他們都喜歡著呢。

  • 16 # 巴山夜雨涮鍋

    楚懷王並沒有“寧在秦國死,不回楚國當王”。他只是不接受秦國“割地換取回國”的勒索而已。

    題主說“楚懷王寧可在秦國為囚徒而終,不願意回國當王”不知道是哪裡的說法,有人說是《大秦帝國》裡面的,那套著作過分吹捧秦國,對楚國汙衊貶損很厲害,不要當真。

    歷史上,楚懷王之前,秦國和楚國是幾百年的友好國家。但從楚懷王時代開始,經過商鞅變法開始強大擴張的秦國,把爪牙伸向了楚國。楚懷王還是傻乎乎的抱著些春秋道義,被秦惠文王和張儀玩的團團轉,又丟地盤,又損兵折將,國際地位也一落千丈,經常被諸侯圍攻。

    後來秦惠文王和秦武王先後死去,換楚女羋八子生的秦昭襄王繼位,又開始對楚國展開打個巴掌給個棗的入侵。

    公元前300年,楚懷王重新與齊國結盟。秦昭襄王派人給楚懷王送了一封信,建議楚懷王去武關和他當面聊聊,恢復秦楚同盟。

    楚懷王接到這封信,非常犯難。真要去秦國,怕被騙;不去吧,怕秦國更怒,難以收場。

    大臣昭雎、屈原都勸他說秦國是虎狼之國,無信無義,千萬不能去。但楚懷王的小兒子子蘭卻鼓動父親去。楚懷王躊躇再三,還是在公元前299年進入秦國武關。

    果不其然,秦昭襄王根本沒打算和楚懷王好好會談。楚懷王剛剛一進武關,就被秦國軍隊截斷了後路,然後挾持著一路往西到了咸陽,逼著楚懷王像臣下一樣面見秦昭襄王。

    秦昭襄王還要求楚懷王把黔中郡和巫郡割讓給秦國,才肯放您他回去。

    這突破了楚懷王的底線。打了敗仗割地求和可以,為了友誼割地也可以,但說好來和談,居然扣押對方君主,他絕不會把楚國土地這樣拱手讓出。

    秦昭襄王想不通,楚懷王怎麼會這般固執,為了兩個郡不回去當楚王?其實楚懷王不是心疼兩個郡(之前被秦國坑蒙拐騙弄去的不止這點),而是氣憤秦國這種手段。他自此開始了為期三年的俘虜生涯,直到鬱鬱而終。

    秦昭襄王又派使者到楚國,要求割地,否則就不放懷王回來。可是楚國卻從齊國迎回了太子熊橫,讓他繼位,即楚頃襄王。

    之後,秦楚關係得到改善,親秦派的公子子蘭成為楚國新任令尹,掌握大權。而作為親齊反秦派的屈原等人,則遭到了進一步的打擊。

    或許楚頃襄王心中,已經不太願意老爹楚懷王回來了。

    因此可憐的楚懷王,只能繼續在秦國當俘虜。公元前297年,楚懷王試圖逃回。通向楚國的道路都已經被秦軍封鎖,楚懷王打算取道趙國返回,誰知趙武靈王恰好不在,趙華人不敢擅自接納,楚懷王還是給秦軍抓回去了。經此磨難,楚懷王一病不起,並於公元前296年去世。

    楚懷王在位約三十年,整體就是個黑大傻,先是被秦惠文王和張儀,此後則是被秦昭襄王和宣太后玩弄於股掌之上。在他任上,楚國從原本戰國七雄中實力最強的寶座上跌落,反而淪為秦楚齊三國唯一一個遭遇重創的國家。但是,至少最後他在強秦逼迫下不割地,還是表現的足夠硬氣的。他後面的子孫們,可比他要差多了。

    由上面我們可知

    (1)楚懷王並不是拒絕回國,只是不同意割地換取自己回國。因為秦國這舉動太卑鄙了。退一萬步說,有直接在外交場合扣押人勒索的先例,楚國就算割了地,懷王也未必能回國!何必讓人家再耍第二次呢。

    (2)楚懷王曾經試圖逃回過去,但不幸失敗了。

    所謂“寧可在秦國也不願回國為王”,真不知從何說起。

  • 17 # 五味社

    秦楚之間長達數百的聯姻關係,楚國外戚更是控制秦國國政,所以楚懷王才會相信而入秦。

    楚懷外被秦國扣留,並以割巫,黔中之郡相要挾。

    楚懷王大怒,嚴詞拒絕,“秦國詐我,現在又強迫我割地。”

    於是楚懷王被秦國扣留在秦國。

    楚懷王被扣秦國,太子橫在齊國當人質,楚國大臣擔心秦齊結盟,而攻楚,楚國則危險。

    楚國向齊國詐稱楚懷王死,迎回太子橫,是為楚頃襄王。

    秦昭王見扣押楚懷王割地的企圖破滅,楚國又立新王,發兵攻楚,楚國大敗。

    楚懷王不是沒有想過不逃回楚國,如韓魏攻秦期間,楚懷王逃走,但被秦人發現,從而攔阻秦國進入楚國的通道。楚懷王逃亡趙國,趙國懼怕秦國而不敢接納,逃亡魏國,結果半道被秦軍截回。

    楚懷王后客死秦國,秦國將其遺體送回,梓棺返楚時,楚人皆憐之。

  • 18 # 張生全精彩歷史

    楚懷王熊槐,是楚威王之子,在他執政初期,楚國的經濟和軍事都非常強大,與當時風頭正健的齊國和秦車並列諸侯三強。那麼,楚懷王是如何走到被秦國俘獲,有家不能回的境地?他最後已經逃脫了,為何又回到秦國呢?

    (楚懷王劇照)

    想要知道答案,必須先了解下楚懷王這個人。

    一、英明神武的楚懷王。

    後世一提到楚懷王,就說他是個淫奢好逸的昏君,原因嘛,就是寵幸妖妃鄭袖和佞臣子蘭等人。而對於良臣屈原卻百般排斥,以至於國事日非,他卻不自省。

    其實,楚懷王開始也不是這樣的。

    公元前328年,27歲的楚懷王繼承了王位,他很快理順了政務,並尊賢任能,從諫如流。這樣一來,楚華人才濟濟,楚國大業也蒸蒸日上。同時楚懷王針對時弊進行了一系列變法和改革,因此強大的楚國一片生機盎然。

    國泰民安後,楚懷王開疆拓土,先率大軍攻打魏國,直到魏國同意割讓8座城池才收兵;緊接著又以絕對的實力讓趙國和魏國歸順於他,並聯合燕、趙、魏、義渠、齊、韓攻打實力強大的秦國。

    很快,在楚懷王的指揮下,齊楚聯軍攻下了秦國的曲沃,也就是斷了秦國東出的路。

    二、貪婪愚蠢的楚懷王。

    見識了齊楚聯軍的強大後,秦惠文王深感壓力山大,但他又想不出什麼辦法來。就在這時,國相張儀毛遂自薦,願意去楚國走一趟。

    張儀作為使臣帶著厚禮見到楚懷王后,表示只要他和齊國斷交,秦國就割讓600裡地給楚國。

    楚懷王雖然能幹,但人卻貪婪,這優厚的條件讓他頓時動了心,不光視張儀為上賓,還立刻寫了封信給齊國,表示和他們斷交,並在信中把齊國國君狠狠罵了一頓。

    既然目的達到了,張儀便起身回秦國。楚懷王趕緊派使臣與他一道去秦國接收土地。不曾想張儀回到秦國卻閉口不提割地的事。楚懷王怕他還有疑慮,所以再次寫信痛罵了齊國一頓,並表示永不結盟。

    在楚使的催促下,張儀才不情不願地說,他家秦王賞賜的是6裡地,願意就拿去。

    楚使無法,只得向楚懷王彙報。楚懷王這才知道他被張儀耍了,氣得立刻整軍攻打秦國。然而秦國已經與齊國結盟,楚懷王不但沒有報仇,還被他們攻陷了四座城池。

    由於楚懷王沒有遵守盟約,韓、趙、魏等國也拒絕與他結盟。被孤立後的楚國四面受敵,國力進一步凋敝。

    (張儀劇照)

    三、進退兩難的楚懷王。

    公元前299年,秦國國君已經是秦昭襄王,然而楚國依然是秦國吊打的物件,這次,秦昭襄王輕而易舉又奪取了楚國8座城池。被逼無奈的楚懷王,只得向齊國求和,並把太子熊橫送到齊國為質。

    秦國得到訊息後,立刻給楚懷王寫了封信,聲言以前秦楚兩國在黃棘立下盟約後,兩國如兄弟般友愛。後來是楚國太子凌辱誅殺了秦國貴族,又連個招呼也不打就跑回楚國,秦國這才攻打楚國是我。現在聽說貴國派太子到齊國做人質,想到秦楚本是姻親之國,又是友邦關係,有什麼誤會解除不了呢?這樣吧,我們在武關相見,並好好談談,再結盟而歸,你看如何?

    楚懷王拿著信就像拿著一塊燙手的山芋。去吧,實在被秦國騙怕了;不去吧,會不會秦國以此為由,又吊打楚國?

    大臣們也分成兩派,一派是以昭睢為首的老臣,堅決不同意去。認為秦國有吞併天下的狼子野心,去了必定凶多吉少。還一派是以公子蘭,也就是楚懷王的次子為首的王族們,極力支援楚懷王去。他們認為這是秦昭襄王的誠意,怎麼可以拒絕呢!

    楚懷王也覺得按親戚來算,秦昭襄王他媽還是自己同父異母的妹妹呢,而秦昭襄王也算得上是外甥,好歹都是親戚,還能對自己下黑手?所以在公子蘭等人的鼓動下,他帶著不多的隨從,就去了武關。

    (秦昭襄王劇照)

    四、寧死不屈的楚懷王。

    秦昭襄王早就派了人馬埋伏在武關,所以楚懷王一走進埋伏圈,就被控制了,隨後被劫持到咸陽。

    當楚懷王被帶到秦昭襄王面前時,秦昭襄王對他相當冷淡,完全沒有對諸侯王該有的禮節。秦昭襄王要挾他,如果割讓巫和黔中兩個城市,就放他回楚國。

    被騙了一次又一次的楚懷王怒不可遏,堅決不答應秦昭襄王,於是被囚禁了起來。

    秦國又公然對楚國表示,只要同意割讓巫和黔中,就放他們的大王回國。

    楚國大臣在短暫的慌亂後,迅速冷靜下來,向外宣稱楚懷王暴病身亡。然後去齊國迎回了太子熊橫。在大臣的擁立下,熊橫繼位,是為楚頃襄王。

    這就像明朝的明英宗一樣,人未死國君之位卻易了主。人質的價值瞬間貶值,秦昭襄王見要挾失敗,不禁大怒,於是率兵打楚國,又奪了16座城池。

    由於楚懷王的價值已經失去了,看管也就沒有那麼嚴密了。楚懷王瞅了個機會倉皇而逃,打算逃回楚國。

    遺憾的是,秦軍發現他出逃後,很快封鎖了通往楚國的道路。

    楚懷王只得抄小路到趙國,可惜此時趙武靈王已經去世,而新君根本不願意招惹是非。楚懷王無奈只得又逃往魏國,然而最終沒能逃出秦軍的追捕。

    楚懷王深知再無可能逃生,飽受絕望和痛苦折磨的他,很快就病逝了。

    秦昭襄王得知後,便讓使臣把楚懷王的屍體送回了楚國。

    此時的楚國已經被秦國打得服服貼貼。面對冤死的楚懷王,竟一點脾氣也沒有。

    秦昭襄王大概覺得過意不去,於是在宛邑和親,讓楚頃襄王迎娶了秦國貴族的女子為皇后,自此秦楚再次結盟,友好往來。

    這樣看來,楚懷王並不是寧可在秦國為囚,也不願在楚國為王,而是沒有一個收留他,他也回不去了。

    (參考史料:《史記》《楚國八百年》)

  • 19 # 浮沉於史

    成為囚徒的楚懷王根本沒有選擇的權力,他不想回國嗎?非也,事實上楚懷王回國之心異常熾烈,為此他還進行了一次逃亡,只可惜沒能成功,又被抓回去了,自此懷王歸國無望,鬱鬱而終。

    楚懷王被抓。

    楚懷王是楚威王之子,繼位時,他接手過來的是一個富庶廣大的江山,此時河南南部、陝西漢中、湖北、湖南北部、江西、浙江中北部及江淮地區盡為楚所有。它是名副其實的第一強國,只可惜在楚懷王治下,國勢日衰,尤其是丹陽、藍田、召陵三戰,楚軍皆敗,喪失大片領土不說,其大國地位一落千丈,楚國自此一蹶不振。

    而這一切的導火索,就是張儀設下的一個局。

    公元前312年,張儀出使楚國,舌燦蓮花的張儀在楚懷王面前羅織了一副美好的畫面——斷齊楚之交,得秦六百里土地。這筆買賣太划算了,雖然此時的楚國與秦、齊並列三強,但楚懷王並沒有什麼把握打得過日漸興盛的秦國,不費一兵一卒就能擴張領地,何樂而不為呢?況且戰國時期的聯盟本來就很薄弱,棄齊也沒什麼損失。

    楚懷王慨然應諾,一腳把齊給踢了,然而他獲得的土地不過六里罷了,張儀玩了一個文字遊戲,秦國食言了。

    尊嚴受到挑釁,楚懷王當然要反擊,所以就有了丹陽等三戰。先是被騙,然後被反教訓,楚懷王也不敢再擺什麼架子了,他被打怕了。受過的屈辱,也只能打落牙齒和血吞。

    公元前299年,秦國復奪楚八座城池,秦昭襄王故技重施,約楚懷王於武關會面。

    楚懷王這時候不知道是畏懼秦國,還是真的想佔便宜,居然答應了這個請求。

    這一去,就真的不復返了,諸侯會盟的事情多了去了,可就沒有幾個人幹出過扣押國君的事情,秦幹了,國際輿論譁然。一代大國之王,自此淪為階下之囚,什麼八城之諾,不過又是一張空頭支票罷了。

    楚懷王的囚徒生涯。

    秦國名聲已臭,那不妨再臭點,反正是死豬不怕開水燙,誰也不能奈他何。

    秦昭襄王對楚懷王說,你呀,只要再割點兒地給我,我就把你放了。

    楚懷王被騙了太多次了,心裡苦,秦人說出的話,他不覺得有多少可信度。

    這時,楚國見國君被扣,居然迎立太子熊橫為王,這個橋段,神似多年後的土木堡之變。楚懷王失去了價值,說話不好使了,那麼秦國就直接派人去楚國談,只要割地,那就把你們的王放回去。

    楚頃襄王和眾大臣當然不可能答應了,勒索失敗,秦國也無所謂,反正他們也沒有損失什麼。

    楚懷王這個人質還在秦國,雖然沒有了價值,但他還是處於被囚狀態,不是誰都有明英宗這種逆天的運氣。

    不想坐以待斃,於是楚懷王就想跑,還真的被他找到了一次機會。人質跑了,秦軍封鎖入楚道路,楚懷王於是往趙國跑,趙武靈王倒是有膽略,也不怕秦,他曾經就孤身潛入秦國刺探過情報。

    不過問題是,趙武靈王已然死於沙丘宮變,繼位的趙惠文王沒有什麼野心,也不想接納楚懷王,免得惹事。

    趙國不行,於是往魏國跑,但是這回還沒等他抵達魏國,就被秦軍給抓住了。

    逃跑計劃宣告失敗,楚懷王再次成為了階下之囚,而這一次被抓,他也別指望回國了。楚頃襄王並不想迎回父親,秦國雖然覺得楚懷王雞肋,但是就是想欺負他,不知道是不是欺負慣了,有點施虐傾向。

    在這樣一個環境下,楚懷王鬱鬱而終,落得一個客死異鄉的下場。

    楚懷王死後,他的屍體完成了他生前的願望,回到了故國。看著舊君的屍身,楚人皆憐之,如悲親戚。

    這就是弱肉強食的世界,落後,就要捱打。被強者玩弄,其實不獨戰國,如今不也是一樣麼。

  • 20 # 溫讀

    如果您讓我用一個詞來形容楚懷王,我只能用“悲催”這個詞來形容這麼一個帝王。在戰國時期,七國爭霸成為了當時的局勢,可以說在當時,只要你們國家的槍桿子夠多,勇猛計程車兵夠多,武器裝備、糧草等問題能夠得到有效的解決,就會在當中鶴立雞群。但是為了終止這樣一個一家獨大的情況出現,這七個國家便開始了透過聯盟和結約,共同抵制敵人入侵的做法。

    我們本文的主角楚王就是這麼做的,可是他的思想和腦洞好像有點大。當時的秦國看到楚國和齊國這兩個傳統的軍事大國結盟到了一起,心中很是恐懼,害怕此而過聯手對付自己,也出於以後攻擊楚國和齊國這兩個國家時考慮,便想出了去挑撥齊和楚的關係,於是楚王以為當時餓秦王是自己的外甥,於是便覺得自己的親戚不會騙自己,便只帶著一千人去了秦,不知大難已經到達的他,還天真的想著自己的外甥,會割地給自己,結果楚王被俘,楚也因為君王在別國,被秦無休止的勒索。

    其實楚王是有機會逃出去的,因為秦決定只要楚割地就放其回國繼續當王,可楚王卻沒有同意。

    楚王之所以沒有同意,那是因為他考慮到了自己只是作為秦的砝碼,他還沒有同意和點頭,所以秦就不會得到他們想要得到的土地和資源以及很多財物,可若是他一旦同意了滿足了秦的一切慾望,嚐到了甜頭的秦哪還會這麼輕易的放過自己,所以在割地和賠款上只有零次和無限次,所以在考慮到了這點後,楚王也就沒有答應秦開出的割地回國的要求。

    第二個原因便是因為楚王如果答應了割地放其回國的請求,雖然自己安全的回去了,可說到底人都還是要面子的動物,更何況在那個重視禮節、重視氣節的戰國時期,在那個時候可以說是面子比命貴。所以他為了挽回自己的面子,斷然的拒絕了秦的要求,寧願在那個陰暗潮溼以及受盡屈辱的大牢中堅守和堅持自己的信念和麵子也不願回到自己的國家中繼續當王的原因。

    當中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當時的楚國的各位大臣為了避免秦無休止的敲詐,便提前將楚王的兒子立為了新的王。當他看到了自己的國內已經有了王了,自己也就更沒有屈服秦的必要了,所以楚王在這個時候便展現出了自己最為堅強的一面,寧願在這個秦中當階下囚,也不願意答應秦無理由和無休止的條件,最後他因為自己堅持死在了牢中,雖然如此,但他還是保住了自己的名聲,保住了自己的晚節。

    綜上所述,楚王之所以沒有答應秦的條件,那是因為多種原因所導致的,這裡有氣節、有道義也有一個身為帝王的尊嚴,正因如此,他才寧死也不委曲求全;雖然他在那個時候因為一時糊塗被騙,可後期的表現實在是值得後人所稱讚和學習。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在當今社會“孔子和魯迅”你更崇拜誰,你認為誰的學問更有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