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老張健康科普
-
2 # 玲小護
帕金森病又稱震顫麻痺,是中老年人常見餓神經系統變性疾病,以靜止性震運動遲緩、肌強直和姿勢步態異常為臨床特徵。本病多見於中老年人,40歲以前發病者甚少,中國65歲以上人群的患病率達1%。
常見的症狀:
1、靜止性震顫:多從一側上肢開始,呈現有規律的拇指對掌和手指屈曲的不自主震顫,類似“搓丸”樣動作,每秒4~6次,幅度布丁,精神緊張時加劇。具有精止時明顯、動作時減輕、入睡後消失等特徵,故稱為靜止性震顫。少數患者五震顫,尤其是發病年齡在70歲以上者。
2、運動遲緩:患者隨意運動減少、減慢,多表現為動作困難和緩慢。做重複動作時,幅度和速度均逐漸衰減。書寫時寫字越寫越小,稱為“小寫症”。語音單調、低沉,進食和飲水可有嗆咳。偶爾於起身時全身出現數秒或數分鐘不能動,稱為“凍結”發作。
3、肌強直:被動運動緩解時阻力增加、阻力大小始終一致,且阻力大小基本不受被動運動的速度和力量的影響,類似彎曲軟鉛管的國家,故稱“鉛管樣強直”;在有靜止性震顫的患者中可感到在均勻的阻力重出現斷續挺短,如同轉動齒輪,故稱為“齒輪樣強直”。多從一側上肢或下肢的近段開始,逐漸蔓延至遠端、對側及全身。面肌強直使表情和瞬目動作減少,造成“面具臉”。
4、姿勢步態異常:早期走路拖步,行走時步距縮短,邁步時身體前傾,上肢協同擺動動作減少或消失,邁步後越走越快,往前衝,不能立即停步,稱為“慌張步態”。
5、其它症狀:可有自主神經紊亂現象,唾液和皮脂腺分泌增加,汗液分泌增多或減少,排尿困難與尿頻,便祕和直立性低血壓等。此外,也可出現精神症狀如憂鬱和痴呆等。
帕金森病又名震顫麻痺,是常見於中老年的神經系統變性疾病。它的症狀主要分為兩大類。一是運動性症狀,二是非運動症狀。
1,運動症狀主要包括以下四個方面。1)靜止性震顫。常為首發症狀,多始於一側上肢遠端,靜止時出現或明顯,隨意運動時減輕或停止,緊張或激動時加劇,入睡後消失。典型表現是拇指與示指呈搓丸樣動作。2)肌強直,被動運動關節時阻力增高且呈一致性。因四肢,軀幹,頸部肌強直,可使患者出現特殊的屈曲體姿。表現為頭部前傾,軀幹俯屈,肘關節屈曲,腕關節伸直。3)運動遲緩,隨意運動,減少,動作緩慢笨拙。早期日常生活動作,如繫鞋帶,扣鈕釦動作緩慢。體檢可見面具臉。說話語速變慢,語音低調。書寫字型越寫越小,呈現小字徵。4)姿勢障礙。早期走路表現為患側上肢擺臂幅度減小。隨病情進展步伐逐漸變小變慢。啟動轉彎時尤為明顯,行走後步伐越走越快,不能及時止步,稱為前衝步態或慌張步態。
2,非運動症狀,有時可先於運動症狀而發生。1)感覺障礙,早期可出現嗅覺障礙或睡眠障礙。中晚期常有肢體麻木,疼痛。2)自主神經功能障礙。如便祕,多汗,脂溢性皮炎等,後期可出現性功能障礙,排尿障礙或體位性低血壓。3)精神障礙。近半數患者可伴有抑鬱,並常伴有焦慮。
3,帕金森病是一種慢性進展性疾病,無法治癒。無論藥物或手術,只能改善症狀,不能有效地阻止病情的發展。多數治療方法都是以改善症狀為主,提高生活質量為目標。中中國人健康大資料調查顯示,帕金森病已成為人類的第三大殺手。對此病要高度引起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