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渠,又名湘桂運河、興安運河,位於廣西桂林市興安縣境內,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運河之一[1],是目前所知世界上最古老的盤山渠道[2][3],也是中國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它開鑿於秦代,溝通長江水系的湘江和珠江水系的灕江,自古以來是嶺南與中原地區之間的水路交通要道。秦始皇掃滅六國後,為運送征服嶺南所需的軍隊和物資,便命史祿開鑿河渠以溝通湘漓二水。運河在秦始皇二十年(前219年)至二十三年(前215年)修成,初名秦鑿渠,後因灕江的上游為零水,故又稱零渠、澪渠。唐代以後,方改名為靈渠,但也俗稱為陡河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吞併六國、平定中原後,立即派出三十萬大軍,北伐匈奴;接著,又揮師五十萬南下,平定“百越”。為儘速征服嶺南,秦始皇下令開鑿靈渠。此項艱鉅的任務,交由監御史史祿和3位石匠擔綱。古人感佩於史祿開鑿靈渠居功至偉,稱讚他“咫尺江山分楚越,使君才氣卷波瀾。”興安縣也留下了為紀念3位石匠而留下的“三將軍墓”。 歷4年艱辛,這條體現中國古代勞動人民智慧和科學技術偉大成就的人工運河,終於鑿成通航。其後,漢代馬援,唐代李渤、魚孟威又繼續主持修築靈渠。靈渠南渠岸邊的四賢祠內,至今還供奉著史祿和他們的塑像。
靈渠,又名湘桂運河、興安運河,位於廣西桂林市興安縣境內,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運河之一[1],是目前所知世界上最古老的盤山渠道[2][3],也是中國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它開鑿於秦代,溝通長江水系的湘江和珠江水系的灕江,自古以來是嶺南與中原地區之間的水路交通要道。秦始皇掃滅六國後,為運送征服嶺南所需的軍隊和物資,便命史祿開鑿河渠以溝通湘漓二水。運河在秦始皇二十年(前219年)至二十三年(前215年)修成,初名秦鑿渠,後因灕江的上游為零水,故又稱零渠、澪渠。唐代以後,方改名為靈渠,但也俗稱為陡河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吞併六國、平定中原後,立即派出三十萬大軍,北伐匈奴;接著,又揮師五十萬南下,平定“百越”。為儘速征服嶺南,秦始皇下令開鑿靈渠。此項艱鉅的任務,交由監御史史祿和3位石匠擔綱。古人感佩於史祿開鑿靈渠居功至偉,稱讚他“咫尺江山分楚越,使君才氣卷波瀾。”興安縣也留下了為紀念3位石匠而留下的“三將軍墓”。 歷4年艱辛,這條體現中國古代勞動人民智慧和科學技術偉大成就的人工運河,終於鑿成通航。其後,漢代馬援,唐代李渤、魚孟威又繼續主持修築靈渠。靈渠南渠岸邊的四賢祠內,至今還供奉著史祿和他們的塑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