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止使用塑料吸管,意味著有許多吸管廠家的工人會失業,那麼這些失業工人怎麼辦
因塑料在地球的自然分解時間長,有的甚至超過一百年,所以稱之為白色汙染。禁止使用塑料吸管,是政府為了減少環境汙染的重要措施之一。
隨著政府對一次性塑料製品的嚴格監管,准入門檻已讓90%的企業無法達到,很多企業環保不過關被迫關門或者轉行做可降解塑料行業。
一.政府層面:
1.政府人力資源部門安排失業員工到有人力缺口的企業上班;
2.政府安排失業人員進行技能培訓,學習目前緊缺的崗位技能,以擴大就業範圍和提升人員工作能力;
3.政府招商引資,為企業提供優惠的稅收政策及人力政策,擴大當地就業崗位需求;
4.各街道組織各企業人力資源,開設人力招募大會,讓失業人員來找工作;
二.個人層面:
1.返鄉創業或者就近擺地攤;
2.去人才市場應聘;
3.託關係讓朋友或者同事推薦;
因塑料在地球的自然分解時間長,有的甚至超過一百年,所以稱之為白色汙染。禁止使用塑料吸管,是政府為了減少環境汙染的重要措施之一。
隨著政府對一次性塑料製品的嚴格監管,准入門檻已讓90%的企業無法達到,很多企業環保不過關被迫關門或者轉行做可降解塑料行業。
那淘汰下來的企業就會有大量的員工失業。那失業的員工怎麼辦呢?這個問題政府肯定比我們思考得多。從政府層面和個人層面一般有以下幾種再就業措施:一.政府層面:
1.政府人力資源部門安排失業員工到有人力缺口的企業上班;
2.政府安排失業人員進行技能培訓,學習目前緊缺的崗位技能,以擴大就業範圍和提升人員工作能力;
3.政府招商引資,為企業提供優惠的稅收政策及人力政策,擴大當地就業崗位需求;
4.各街道組織各企業人力資源,開設人力招募大會,讓失業人員來找工作;
二.個人層面:
1.返鄉創業或者就近擺地攤;
2.去人才市場應聘;
3.託關係讓朋友或者同事推薦;
對於失業人員來說擺正心態最重要,遇到挫折不可怕,最可怕是自己放棄了自己。失業後需要樂觀面對,也許後面的就業機會更適合你,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