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絹幼婦,外孫齏[jī]臼[jiù]” ,
齏臼:“齏臼”合起來就是用來接“受”“辛”料的器皿。而“受辛”是“辭”的古體字,所以,是“辭”字。
黃絹,是染色的絲,為「絕」;幼婦,少女之意,為「妙」;外孫是女兒生的孩子,為「好」;齏臼是放置辛辣物的容器,古字同辭;四字合在一起便成「絕妙好辭」。
[原文]
曹操嘗過曹娥碑下。楊修從碑上見題作“黃絹幼婦外孫齏臼”八字,曹操謂修曰:“解否?”答曰:“解。”操曰:“卿未可言,待我思之。”行三十里,操乃曰:“吾已得。”令修別記所知。修曰:“黃絹,色絲也,於字為絕。幼婦,少女也,於字為妙。外孫,女子也,於字為好。齏臼,受辛也,於字為辭。(——語出《世說新語》)
附:
齏[jī]
①[名]調味用的姜、蒜等的碎末。
②[形]細;碎。
如:齏粉
臼[jiù]
①[名]舂米或搗物用的器具,多用石頭或木頭製成,圓形,中間部分凹下。
如:石臼 | 蒜臼子
②[名]形狀像臼的東西。
如:臼齒 | 脫臼
“黃絹幼婦,外孫齏[jī]臼[jiù]” ,
齏臼:“齏臼”合起來就是用來接“受”“辛”料的器皿。而“受辛”是“辭”的古體字,所以,是“辭”字。
黃絹,是染色的絲,為「絕」;幼婦,少女之意,為「妙」;外孫是女兒生的孩子,為「好」;齏臼是放置辛辣物的容器,古字同辭;四字合在一起便成「絕妙好辭」。
[原文]
曹操嘗過曹娥碑下。楊修從碑上見題作“黃絹幼婦外孫齏臼”八字,曹操謂修曰:“解否?”答曰:“解。”操曰:“卿未可言,待我思之。”行三十里,操乃曰:“吾已得。”令修別記所知。修曰:“黃絹,色絲也,於字為絕。幼婦,少女也,於字為妙。外孫,女子也,於字為好。齏臼,受辛也,於字為辭。(——語出《世說新語》)
附:
齏[jī]
①[名]調味用的姜、蒜等的碎末。
②[形]細;碎。
如:齏粉
臼[jiù]
①[名]舂米或搗物用的器具,多用石頭或木頭製成,圓形,中間部分凹下。
如:石臼 | 蒜臼子
②[名]形狀像臼的東西。
如:臼齒 | 脫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