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東方國學

    曾經我們大批特批“吃人的禮教”,而“吃人的禮教”之“罪魁禍首”,就是以朱熹為首的宋明理學家們,他們的“存天理,滅人慾”之說,至今都在遭人唾罵。《朱子語類》:“人之一心,天理存,則人慾亡;人慾勝,則天理滅”。但其實,天理人慾之說,並非是理學家的發明。早在秦漢時期的《禮記·樂記》中,就有了關於天理人慾的記載。

    《禮記·樂記》中記載:“人生而靜,天之性也;惑於物而動,性之慾也。物至知知,然後好惡形焉。好惡無節於內,知誘於外,不能反躬,天理滅矣... ...人化物也者,滅天理而窮人慾者也。”它的大致意思是,人天生的本性是平靜的。因為感受到外物而心動,從而產生了欲求,心智不斷感受外物就產生了好惡。如果好惡不得到制約,心智就不能恢復到出生時候的平靜,天生的理性就泯滅了。人之所以會被物化,就是因為過度的窮盡人的慾望,從而泯滅了人天生的本性。

    《樂記》中關於天理人慾的觀點,包括他對人性的看法,其實和理學家都是很像的,只是理學家們的表述可能相對來說更復雜,又有些失於中正,從而引發了一些負面的影響。但是就《樂記》來看,“滅天理而窮人慾”會被物化是很容易被理解,也是值得我們警醒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帝國時代2征服者在多人遊戲中要怎樣連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