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沙洲孤鴻24331826
-
2 # 子馨12
千里是重而不是遠:古代沒有腳踏車,能靠雙腿量大地,出門在外不容易,背個褡褳做神器,裡面可裝些行李,解放雙手見人作揖,負重遠行走千里!
山山是出而不是重:一山一山又一山,一山更比一山高,山山重疊連綿不絕,山與山間有條路,此路出山千里遠!
千里是重而不是遠:古代沒有腳踏車,能靠雙腿量大地,出門在外不容易,背個褡褳做神器,裡面可裝些行李,解放雙手見人作揖,負重遠行走千里!
山山是出而不是重:一山一山又一山,一山更比一山高,山山重疊連綿不絕,山與山間有條路,此路出山千里遠!
根據現代義去判斷造字法的本義是最常見的“望文生義”法,更有甚者,就像本提問一樣,直接質疑孔子出錯。
重和出都從“屮”。“屮”是小草初生貌,一棵剛剛露出地面的草芽。
裡是坊間小路,和長度沒有關係,只是後來借用為長度單位。“重”字最初之意很容易判斷“小草濃密,重重疊疊”之意。也可能是基於感性認識,密度大就重,後來就借用為重量之重。
“出”字下面的“凵”是高低起伏的地貌,高低起伏的土地上長出一棵嫩“屮”,“出”字哪一點和山有聯絡了?
附帶了解一下:單屮為屮(音che入聲),屮下加一(蚩去蟲)楷化為“之”。雙屮為艸(草本字,作部首時為“艹”),三屮為“卉”,四屮為“茻”(莽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