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元代詞曲家王實甫的《西廂記》,表現了一段可憐的愛情。
出自:明代王實甫的《西廂記》
原文:
佳人有意村夫俏,紅粉無心浪子村。
譯文:
一位美人對村裡的一位帥氣的村民有心意,但是村民對美人沒有心思,只有浪蕩的一顆心。
擴充套件資料:
創作背景:
《崔鶯鶯待月西廂記》故事雖本唐代元稹《鶯鶯傳》,實際卻是脫胎於金代董解元的《西廂記諸宮調》。王實甫曾任陝西縣令、陝西行臺監察御史。後來由於他不滿當時官場的齷齪,憤而辭官,決心以寫戲抒發心中之鬱懣。
於是他回到出生地中山府,開始了雜劇創作。金代的一位姓董的讀書人,依據唐代元稹的傳奇小說《鶯鶯傳》改編成《諸宮調西廂記》,把原來故事中的主人公鶯鶯寫成是博陵郡人。定州在隋代就稱博陵郡,所以在博陵一帶鶯鶯和張生的故事流傳相當廣泛。
相傳在定州崔沿士一帶曾有過崔鶯鶯的墓冢。王實甫正是根據這一點,在中山府開始了他的雜劇《崔鶯鶯待月西廂記》的寫作。 該劇大約寫於元貞、大德年間(1295~1307年)。
出自元代詞曲家王實甫的《西廂記》,表現了一段可憐的愛情。
出自:明代王實甫的《西廂記》
原文:
佳人有意村夫俏,紅粉無心浪子村。
譯文:
一位美人對村裡的一位帥氣的村民有心意,但是村民對美人沒有心思,只有浪蕩的一顆心。
擴充套件資料:
創作背景:
《崔鶯鶯待月西廂記》故事雖本唐代元稹《鶯鶯傳》,實際卻是脫胎於金代董解元的《西廂記諸宮調》。王實甫曾任陝西縣令、陝西行臺監察御史。後來由於他不滿當時官場的齷齪,憤而辭官,決心以寫戲抒發心中之鬱懣。
於是他回到出生地中山府,開始了雜劇創作。金代的一位姓董的讀書人,依據唐代元稹的傳奇小說《鶯鶯傳》改編成《諸宮調西廂記》,把原來故事中的主人公鶯鶯寫成是博陵郡人。定州在隋代就稱博陵郡,所以在博陵一帶鶯鶯和張生的故事流傳相當廣泛。
相傳在定州崔沿士一帶曾有過崔鶯鶯的墓冢。王實甫正是根據這一點,在中山府開始了他的雜劇《崔鶯鶯待月西廂記》的寫作。 該劇大約寫於元貞、大德年間(1295~130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