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一線生基
-
2 # 長河星沉是我
可以肯定的回答,在看得到的未來,3d列印技術的侷限性,不會對傳統機床行業造成毀滅性打擊。
在我熟悉的工業設計、模具製造行業,深度依賴各類加工機床。3d列印在現階段還是以製作設計樣品為主。模具是目前為止最為經濟可靠的、可實現巨量生產的方法。可以想象,如果一輛汽車全部依靠3d列印技術製造而成,它的成本至少是傳統方法的幾百倍。
異性結構件,用傳統的模具實現非常困難,有的不能實現,而3d列印對產品的複雜程度沒有任何限制,也是其最大的的優越性所在。但通常這類產品不是批次化的。
模具可以實現經濟的批次化生產,但是模具本身是比較昂貴的。產品設計的前期,為了驗證設計的可靠性,通常需要製作手辦。驗證完成後,才會正式開模進行批次化生產。這樣避免以後修模,改模,以為修模改模除了花費不小的成本,還會延誤生產。
應該更多是互補的關係,所以並不會對機床行業帶來毀滅性打擊。3D列印是一種增材成型方式,機加工是減材成型方式。有一些結構是傳統的機加工沒法做出來的但是3D列印可以,有一些需求是非批次生產的3D列印很多時候也更高效率一點。同樣也有很多結構和需求傳統機加工方式效率會更高。個人認為最最高效的方式是增材和減材製造相結合。期待技術的發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