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當時的建安才子曹植,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國譙(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國曹魏著名文學家,建安文學代表人物。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曾為陳王,去世後諡號“思”,因此又稱陳思王。後人因他文學上的造詣而將他與曹操、曹丕合稱為“三曹”。南朝宋文學家謝靈運有“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獨佔八斗”的評價,王士禎嘗論漢魏以來二千年間詩家堪稱“仙才”者,曹植、李白、蘇軾三人耳。擴充套件資料:以建安二十五年、曹操死為界,曹植的詩歌創作明顯地分為兩期。前期抒發遠大理想和宏偉抱負,充滿豪情壯志,格調剛健清新,語言犀利,文學史上所說的建安風骨,他此時期的作品多有體現。這一時期的代表作為《白馬篇》,寫一青年英雄機智勇敢的衛國精神,結束語為:“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曹植的後期作品則多是表現自己壯志難酬、備受壓抑的悲憤心情,代表作為《贈白馬王彪》。曹植將五言詩推上高峰。他的詩內容豐富,完成了詩歌創作由自發到自覺時代的過渡,形成了既華麗綺煥又渾厚雄健的藝術風格,達到了建安詩歌的最高峰。
是當時的建安才子曹植,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國譙(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國曹魏著名文學家,建安文學代表人物。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曾為陳王,去世後諡號“思”,因此又稱陳思王。後人因他文學上的造詣而將他與曹操、曹丕合稱為“三曹”。南朝宋文學家謝靈運有“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獨佔八斗”的評價,王士禎嘗論漢魏以來二千年間詩家堪稱“仙才”者,曹植、李白、蘇軾三人耳。擴充套件資料:以建安二十五年、曹操死為界,曹植的詩歌創作明顯地分為兩期。前期抒發遠大理想和宏偉抱負,充滿豪情壯志,格調剛健清新,語言犀利,文學史上所說的建安風骨,他此時期的作品多有體現。這一時期的代表作為《白馬篇》,寫一青年英雄機智勇敢的衛國精神,結束語為:“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曹植的後期作品則多是表現自己壯志難酬、備受壓抑的悲憤心情,代表作為《贈白馬王彪》。曹植將五言詩推上高峰。他的詩內容豐富,完成了詩歌創作由自發到自覺時代的過渡,形成了既華麗綺煥又渾厚雄健的藝術風格,達到了建安詩歌的最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