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geksl3324

      使用方法:  1、即將艾炷直接放在穴位上燃燒,溫度約達70℃。此法又分為兩種,一為化膿灸,一為非化膿灸。  2、化膿灸  也稱瘢痕灸、著膚灸、打膿灸。古代多用此法,因艾炷大,如棗核,要求一、二次灸成,令發灸瘡,致皮焦肉爛,痛苦不堪,人多畏懼,不願接受。現代仍有沿用此法者。如有些地方防治哮喘、慢性氣管炎,專門在三伏天灸背部腧穴,大炷燒灼,致令成瘡,稱為打膿灸。效果雖好,但一般醫者多不主張急於求成,而改為小炷多次的緩和方法,代替了大炷灸法。徐徐灸之,日久見功。  3、非化膿灸  取麥粒大小之艾炷,如上述方法在穴上燃燒,知痛即去掉或按滅,每穴一般灸三、五壯,局部發紅為止,最多起小水泡,一般不致化膿,不須處理。如果施灸過重,起大水泡,可以用消毒針穿破放水,如需連續施灸,可在原處再灸,用這種方法比較方便,必須常灸,每次多灸幾穴,才能收效。現代日本醫者多用此法,應用很廣,凡是灸法之適應症,均可用此法施灸。根據我們臨床實踐的體會,化膿灸和非化膿灸,只是程度上的不同,酌情使用,亦無需嚴格區別。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求瓦缸燒烤的製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