驅使有機體產生一定行為的內部力量。與它相對應的概念是誘因。內驅力存在於機體內部,誘因存在於機體的外部。內驅力和動機往往被看作同義詞。 這種機體內部相對穩定的狀態稱作內穩態。若內穩態遭到破壞,如營養物質不足,就會產生求食的需要,驅動求食的行為傾向,以恢復內穩態。支配這種行為傾向並有方向性地、持續地驅動有機體產生求食行為的內部力量也就是內驅力。 人的內驅力可分為兩大類:由飢餓等生理需要而產生的內驅力稱為第一內驅力,又稱基本的、原始的或低階的內驅力;由責任感等後天形成的社會性需要所產生的內驅力稱為第二內驅力,又稱社會的或高階的內驅力。一般說來,高階內驅力對低階內驅力起調節作用。 內驅力是在需要的基礎上產生的一種內部喚醒狀態或緊張狀態,表現為推動有機體活動以達到滿足需要的內部動力。 內驅力與需要基本上是同義詞,經常可以替換使用。但嚴格的說,需要是主體的感受,而內驅力是作用於行為的一種動力,兩者不是同一狀態,但兩者又密切相連,因為需要是產生驅力的基礎,而驅力是需要尋求滿足的條件。
驅使有機體產生一定行為的內部力量。與它相對應的概念是誘因。內驅力存在於機體內部,誘因存在於機體的外部。內驅力和動機往往被看作同義詞。 這種機體內部相對穩定的狀態稱作內穩態。若內穩態遭到破壞,如營養物質不足,就會產生求食的需要,驅動求食的行為傾向,以恢復內穩態。支配這種行為傾向並有方向性地、持續地驅動有機體產生求食行為的內部力量也就是內驅力。 人的內驅力可分為兩大類:由飢餓等生理需要而產生的內驅力稱為第一內驅力,又稱基本的、原始的或低階的內驅力;由責任感等後天形成的社會性需要所產生的內驅力稱為第二內驅力,又稱社會的或高階的內驅力。一般說來,高階內驅力對低階內驅力起調節作用。 內驅力是在需要的基礎上產生的一種內部喚醒狀態或緊張狀態,表現為推動有機體活動以達到滿足需要的內部動力。 內驅力與需要基本上是同義詞,經常可以替換使用。但嚴格的說,需要是主體的感受,而內驅力是作用於行為的一種動力,兩者不是同一狀態,但兩者又密切相連,因為需要是產生驅力的基礎,而驅力是需要尋求滿足的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