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倔強的小蟲

    黃觀,字瀾伯,又字尚賓,安徽池州市貴池縣人。

    黃觀不僅僅是“連中三元”,更是中國歷史上“六首狀元”,縣考,府考,院考,鄉試,會試,殿試一氣呵成均為第一名,年僅二十七歲時就高中狀元。

    黃觀自幼勤奮,治學嚴謹,不尚浮文,1390年洪武二十三年,黃觀以貢生入太學,同年,在南京鄉試,中解元;次年三月會試,中會元;四月朱元璋親發策問殿試,黃觀在策論中主張“屯兵塞上,且耕且守,來則拒之,去則防之,則中國無憂,邊境無虞”。深得朱元璋嘉許,親點殿試第一。

    1399年,朱允炆繼位,黃觀任右侍中,幫助建文帝開始削藩。燕王朱棣起兵,史稱“靖難”,黃觀在朱棣“文人奸臣”名單裡排第六。

    建安四年,黃觀在長江上游督促各地援兵,行至安慶時,得知朱棣已攻破南京,朱允炆已死,朱棣登基繼位。自知大勢已去,黃觀命舟至羅剎磯,朝服東向拜,投湍急處死。

    黃觀死後,朱棣餘怒未消,誅黃觀九族,除去了他的狀元功名。直到1596年,萬曆皇帝給黃觀平反,才得以昭雪。

  • 2 # 青言論史

    自從隋朝開創科舉以來,金榜題名就是每一個讀書人的夢想,高中狀元更是無上的光榮。要是能在鄉試、會試、殿試三場考試中回回第一,那更是可望而不可即的“文曲星”下凡。有明一代,只有黃觀、商輅兩人三元及第,但是官方只承認商輅一人“連中三元”。那麼為什麼黃觀的狀元身份會不得官方承認呢?

    黃觀字瀾伯,安徽貴池人,也算是朱元璋的老鄉。其父親入贅到許家,因此他頂著“許觀”這個名字度過了他的童年、少年還有青年。黃觀三歲就由待制(候補官員)黃冔啟蒙,很小的時候就表現出了過人的天分。只是很快朱元璋的軍隊就攻破了貴池,黃冔身為漢族官員卻選擇了以身殉節。這給幼小的黃觀留下了深刻地印象,在他心中種下了忠義的種子。

    黃觀銅像

    老師雖然去世,但是書還得接著讀。黃觀的讀書能力讓所有人歎服:從縣試、府試、院試,到鄉試、會試,五場考試,其競爭對手從貴池當地到全國各地的所有舉子,但都一一被他擊敗,解元、會元,似乎狀元對他來說已經是近在咫尺的事情。

    會試場景

    洪武二十五年的殿試,由朱元璋親自命題並主考,考題是有關北境的邊防。黃觀認為在邊境大搞生產建設兵團,閒時耕作戰時打仗,是保障北境安全的好方法(屯兵塞上,且耕且守,來則拒之,去則防之,則可中國無擾,邊境無虞)。他的想法為朱元璋所激賞,因而這一次考試黃觀高中狀元,他也從而完成了“三元天下有,六首世間無”的考場偉業!

    朱元璋

    朱元璋對這位六首狀元也是倍加青睞,四五年的功夫就把黃觀升到教育部副部長(禮部右侍郎)的位子上,還同意了黃觀改許姓為黃姓的請求。在朱元璋的彌留之際,還特意把黃觀作為重要的後備人才留給朱允炆,要他好好重用這位狀元。

    朱允炆

    和另一位大儒方孝孺一起受到朱允炆重用的黃觀在政治觀點上也和方孝孺非常接近,在他的政治構想裡面,北境雖然需要重點防守,但是並不能允許有朱棣那麼厲害的王爺存在。建文年間的主要政治基調就定在了“削藩”之上。

    朱棣在北平誓師“靖難”以後,黃觀代替朱允炆起草詔書,要朱棣趕緊把軍隊解散,前來南京負荊請罪,文章寫得非常漂亮,但是效果並不大(朱棣又怎麼可能因為一篇文章就就不造反)。建文四年的時候,時局已經對政府軍極其不利,身為天子近臣的黃觀自告奮勇地去長江上游募兵,並組織義勇回師救援。

    朱棣誓師靖難

    可惜太晚了。黃觀的船剛剛開到安慶,名將之後、前政府軍總指揮李景隆就打開了南京城門向朱棣投降,朱允炆不知所蹤。坐在大殿上的朱棣命令左右把建文時期那些主張處理自己的文官名單開出來,黃觀名列第六。再一查玉璽,已經不在宮中,也在黃觀身上,黃觀自然就成了朱棣的頭號通緝物件,留在南京的黃觀的妻女也被惡意的賜給了馴象人。

    馴象人對黃觀的夫人翁氏不會有什麼好臉色,惡狠狠地要夫人把金銀首飾拿出來去換錢。黃夫人把首飾拿出來給了他,然後帶著兩個女兒和其他幾個家丁,十餘人來到秦淮河上的淮清橋,為免受辱跳河而死!

    淮清橋

    而此時黃觀還不知道他全家已經為國殉難,但當他得知金川門破、南京陷落之後,他嘆息道:“我妻子志向高潔,一定會殉難。”於是在江上為妻子兒女招魂,並將他們的衣冠水葬在了長江之上,他自己卻一路順江而下到達南京。黃觀並不是不知道朱棣正在滿世界通緝他,但他還是堅定地來到了石頭城下。

    其他人都以為黃觀要向朱棣負荊請罪,只有黃觀知道他自己要做什麼。待到船開到羅剎磯,水流最湍急的地方,他吩咐船工停船。

    不知所謂的船工把船停住,只見黃觀從包裹裡面將官服官帽掏了出來。一路上從來不擺官架子的黃大人穿戴整齊以後,向東邊皇宮的方端莊肅穆地行了三跪九叩大禮,而後嚎啕大哭,隨後投江而死,湍流的江水很快就讓黃觀不見了蹤影。

    黃觀祠

    黃觀的妻子投江之前曾口吐鮮血,恰好濺在了橋上的一塊石頭上,相傳陰雨天的時候這塊血跡的樣子神似觀音菩薩。一位雲遊的僧人覺得很神奇,就把這塊石頭撿回廟裡。晚上這個僧人做夢便夢見了石頭上坐著一位婦人,還對他說:“我是黃觀的妻子。”起床之後覺得很神奇的僧人潑了一點水在石頭上,那塊血跡變得更加清晰了。僧人大驚,趕緊把這塊石頭送到黃觀的祠堂裡面,取名為翁夫人血影石。

    黃觀雖然身死,但是朱棣並不會放過他,他出於噁心、報復的目的取消了黃觀狀元的頭銜,但是民心自有公論,在老百姓的心中,黃觀依然是那個二十七歲就六首及第、連中三元的考場英雄。黃觀幼年時期啟蒙老師在他心中種下的種子深刻地影響到他後來的行為,在國家和君主蒙難的時候,他和他的家族用自己的生命報答了朱允炆對他們的信任,也對朱棣的叛亂作出了最憤怒的譴責。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什麼植物食物能快速下火和祛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