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野史也是史

    如果單從日本的國土面積來講,確實是小。但戰爭拼的是經濟、軍事、科技、製造等綜合國力,日本在二戰時擁有完備的軍事工業體系,雖算不上世界一流水平,但絕對是名列前茅,而日本的造船業卻是絕對的一流。日本二戰除了從德國獲得過一些潛艇的技術外,其它所有的戰爭武器都是自己生產、設計、製造的。由此可見,一個國家的強弱不能與大小直接劃等號,日本除了資源匱乏外,其它方面都不“小”。

    我們先看一下日本軍事實力崛起之路

    日本的近代崛起,要追溯到明治維新時期,這次改革使日本成功的脫亞入歐,成為亞洲的首個資本主義國家。明治維新完成了日本的原始積累,掃除了日本奔向強國道路的所有障礙,使日本很快從歐洲獲得了現代工業發展理念。

    這一時期的日本,通過改革地稅等手段獲取的大量財政收入,基本都用在供養軍隊和補貼軍事工業。日本把一些廠礦企業轉讓給大財閥,如三井、三麥等,使日本的軍事工業得到了迅速發展,再加上明治天皇大力引進國外先進技術,最終使日本迅速成為不可小覷的亞洲強國。

    中日甲午戰爭後,日本獲得了鉅額的戰爭賠款,自信心大大增強,隨後便開始了對遠東地區的侵略擴張,這時的日本已是新興的資本主義強國。賠款的近50%用於擴充日本的海陸軍備,尤其是日本海軍獲得了鉅額投資,為造船業的崛起奠定了基礎。

    還有一部分賠款是用作金融改革的準備金。日本戰前由於缺乏資金,無法快速啟動金融改革。在獲得賠款後,明治政府將一部分作為銀元兌換的準備金。通過確立的金本位的貨幣制度,使日本迅速納入世界經濟體系。最後一部分就是成立造船基金和教育基金,使得日本的學校基本全覆蓋。

    日俄戰爭後,日本完全控制北韓以及中國東北地區,源源不斷的戰略資源流向日本。日本在東北成立南滿鐵道株式會社,管理著鐵路之外的礦山、港口、行政區域、文化和科研機構及情報組織,這些都為日本發動戰爭積累了資源和軍事實力。

    我們再來看一下日本完備的軍事工業體系

    日本二戰時期的明星武器,如零式戰機、航母及戰艦等,這些武器都是源自我們耳熟能詳的三菱重工、川崎重工、富士重工、日立、日產、松下等軍工企業。好多人會恍然發現,這些企業不都是造汽車的民企嗎?日本企業是寓軍於民的發展模式,戰術瞬間轉換成軍工企業,和平年代主要以民用為主。但它們的軍工設計研發能力絕對是世界領先水平,迫於戰後各種的約束,日本隱忍不發,但我們絕對不能輕視。

    二戰時期日本的整體軍工水平算是世界前列,造船業是絕對的世界一流。當時世界上搞航母的先驅就是美、日、英三國,在萊特灣海戰之前,日本海軍規模一直名列前茅。三菱重工在二戰期間生產了包括飛機、坦克、軍艦在內的大量武器。像零戰就生產了一萬多架,坦克和裝甲車有4000多輛,航母有大鷹號、隼鷹號、天城號、龍驤號等。

    川崎重工二戰期間生產了1萬多架飛機,生產的航母有加賀號、瑞鶴號、飛鷹號、大鳳號、瑞穂號等。富士重工二戰期間生產了2萬多架飛機,4.4萬臺發動機,飛機佔日本軍機總量的32%。日立製作所生產1.2萬臺飛機發動機及2000多輛中型坦克。二戰期間日本的大部分軍車都是日產生產的。松下電器對日本侵略戰爭也是有突出貢獻的,它生產了日本大量的機關槍子彈的簡單金屬部分,還有整套的無線電收發報機及所有軍用通訊裝置的整機和部件。

    日本的航空工業水平應該是強於第二梯隊,但與歐美還是有些差距;武器裝備方面與蘇聯基本相當,日本主要受制於資源匱乏;在造船方面,日本可以說是和美國旗鼓相當,日本電子裝置稍差一些。但所有的軍事工業都很完備,所有武器自給自足。

    所有,國家軍事實力的強弱,不能以人口和土地面積來衡量,戰爭拼的是綜合國力,拼的是科技與經濟。日本雖小,但實力不可小覷,不能小看日本。

  • 2 # 普魯士之魂

    其實日本的領土面積也足足有將近38萬平方公里,和今天的德國相當,按照國際規定超過35萬平方公里的已經算是大型國家了。

    佔領東三省給了日本強力的資源支援,他們自身發達的工業水準也是強力支撐,雖然和英德美有差距,但在東亞是遙遙領先了。日本的人均工業化水準在1938年時也是排在第六,列強重高於俄國,和義大利的水平比較接近。

    因此,我們可以看到,在軍備大幅擴張的刺激下,國內企業的發展也是十分迅猛的。軍備擴張就帶來了生產動力和更大的利潤前景。

    很有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日本天皇的獨裁統治和人民的愚忠。這使得日本可以把軍費比例提高到一個駭人聽聞的地步,所以說裕仁天皇的獨裁者統治地位,是要比希特勒,斯大林,墨索里尼都穩固的。

  • 3 # 度度狼gg

    首先看看1937年全面抗戰爆發時,中日兩國的幾項重要經濟指標,工業總產值日本是60億美元,中國是13億6千萬美元;鋼鐵產量日本是580萬噸,中國只有4萬噸;銅產量日本是8萬7千噸,中國是700噸;石油產量日本是169萬噸,中國是13000噸,一目了然,是否能夠理解雙方綜合國力的巨大差距?

    (明治天皇)

    日本國土雖小,“脫亞入歐”之後卻是亞洲第一個完成現代工業革命的國家,幾乎也是亞洲唯一的資本主義工業國家,擁有完備的軍事工業體系。在軍事擴張野心的刺激下,以及強大的工業生產能力,日本在上個世紀二三十年代開始猛烈擴張其軍事工業的規模,僅1937年一年,日本的軍工投資就達到了22億3千萬日元(舊幣),是1936年的兩倍還多。

    1937年12月,日軍從上海追擊過來攻陷南京僅僅用了四天時間,而日本人從東洋三島侵略到中國大陸,卻整整用了四百年。他們的第一支火槍是1543年從葡萄牙人手裡買的,從而開闊了視野和激發了靈感,到1592年發動侵朝戰爭時,豐臣秀吉派出的16萬士兵中有25%使用的火繩槍,日本人當時稱大口徑的火繩槍為“鐵炮”。

    (少年裕仁)

    從明治維新開始,日本人逐步建立自己的軍事工業體系和現代軍隊體制,並且通過甲午戰爭、日俄戰爭進一步對其檢驗和完善,1880年研製成功第一款中國產製式武器“村田步槍”,到1898年被裝有新式槍機的“有阪系列步槍”所取代。尤其是甲午戰爭的豐厚回報,日本人將清廷賠償的兩億三千萬兩白銀廣泛用於教育事業和軍事工業,使日本國力更為強大,為其躋身列強奠定了重要基礎。

    全面抗戰爆發時,日本的軍事工業投資佔全國工業總投資額的61.7%,政府內閣的軍費撥款佔財政預算的50%,各種軍需品和武器裝備源源不斷的生產出來,什麼叫“軍國主義”?這就是了。

    (日本的坦克生產車間)

    當時的日本已經具備年產作戰飛機1580架、坦克裝甲車330輛、大口徑火炮744門、軍用汽車9500輛的軍工生產能力,至於步兵輕武器、小口徑火炮和彈藥的生產能力,完全可以滿足日本軍隊進行大規模作戰的年需求量。這一點很重要,日軍的武器裝備未必有多麼先進,但是卻能夠做到自研自產、成體系和足量生產,是維持一支現代化軍隊作戰的基本條件。

    在開戰之初,日軍僅僅採購了少量緊缺而未及研製的大型飛機,比如從義大利購買的100架重型轟炸機(實際交貨85架),其它武器並無多少外購,它與德國的關係暫時還不如中國,而美國在當時的國際形勢下並不方便直接出口武器彈藥。

    (日本兵工廠炮彈車間)

    真正制約日本軍工生產的短板,是這個島國戰略資源的匱乏,它特別缺少棉花、羊毛、橡膠、有色金屬、石油和煤炭,比如其鐵礦石年產量僅有45萬噸,加上從北韓掠奪的60萬噸,也遠遠不能滿足每年600萬噸的需求量。因此它需要從美國大量進口石油產品、廢鋼鐵等戰爭物資,有人統計過,開戰前三年日本從美國輸入的上述物資佔到總消耗量的54.4%。

    這就是美國所謂“孤立主義”和綏靖政策的為禍所在,並且美國人因此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當他們發覺日本的野心逐漸南移時,1941年初又開始推行“隔離主義”,拒絕向日本提供戰爭物資,走投無路的日本人只好挑起了太平洋戰爭。

    (日本婦女檢查子彈生產)

    還一個幫忙的就是張少帥和他的東北軍,當時的東北僅撫順一地年產煤炭700萬噸,本溪年產60萬噸,兩個城市的合計產量居全國第一;鐵礦石已經探明的儲量中遼寧省就佔到了全國的79%,鞍山和本溪的鋼產量佔到全國的40%,再加上張作霖所建“奉天兵工廠”的生產能力和武器保有量,都被輕易送給了日本人。

    如果說在1931年“九一八事變”前,日本帝國主義還缺乏與中國全面開戰的底氣,然而“偽滿洲國”的建立改變了這一局面,用日本人自己的話說:“日本本土資源實甚貧乏之現狀,由此情勢為之一變”,我們還能說些什麼呢?一聲嘆息爾。

    (日本自產的坦克)

  • 4 # 孩子讓我陪你走一程

    明治維新之後,一個新的國家政權,經受住了國內各種動亂的考驗,特別是參加明治維新的這些領頭人,他們很多都是高階知識分子,或者在外國有學習的經歷,所以他們更渴望把國家變得更加現代化,所以這就要求他們要向西方學習,加強和西方國家的交流,本國要實行西方化,建立起一個強盛的國家。

    在這個時期,日本的軍隊,也受到了歐美國家的影響,日本陸軍信用法國的教官幫助訓練,海軍則是請的英國的人,他們還向歐美國家開放文彬神父等口岸,和西方國家發展貿易,西方國家經濟文化等等都向日本滲透,而1889年,日本新憲法的公佈,已經讓西方人不得不承認,日本已經變成一個文明的國度,尤其是到了上個世紀初,日本已經是這個世界上最先進的國家之一。

    在1940年9月。日本和德國,義大利。簽訂了軍事同盟。過了不久1941年又和蘇聯簽訂了互不侵犯的協議。所以他就有更多的精力放心大膽的去侵略其他國家。其實要說起日本的武器,在二戰時基本上也不能說好先進,比如說他沒有半自動步槍,也沒有自動步槍,他的很多武器比美國,英國,蘇聯人都落後多了,之所以取得那麼大的成功,主要還在於他去年的這些國家很多都很弱,雖然他的武器比發達國家落後,但是比亞洲這些小國家的武器裝備又可以說先進多了。

  • 5 # 國平軍史

    甲午海戰,打敗了大清,除了繳獲亞洲最強大的鎮遠號鐵甲艦,濟遠號、平遠號等巡洋艦以外,還獲得了大清2億3千萬兩白銀的賠款,大清承認北韓獨立(事實上已被日本控制)、將遼東半島、臺灣島及所有附屬各島嶼、澎湖列島割讓給日本。

    日俄戰爭中,日本海軍聯合艦隊以逸待勞,全殲遠涉重洋而來的俄太平洋艦隊,再次刺激了日本的擴張慾望,鼓勵了日本的賭徒精神,從此,日本走上了一條對外侵略的不歸路。

    九·一八事變,以下犯上的日本少壯派軍官僅憑藉1萬兵力,就打敗了不抵抗的30萬東北軍,侵佔了每年可生產火炮150門,炮彈20萬發,機槍1000挺以上,當時中國最大的東三省兵器製造廠。

    東北軍的300架戰機,36輛“雷諾”FT-17型坦克,3000餘門火炮和迫擊炮,數億發步機槍子彈,10餘萬把步槍和輕重機槍,皆被日軍收入囊中。

    蛇吞象戰術的巨大成功,讓日本不再滿足於僅佔領北韓和東三省,發動了全面侵華戰爭,埋下了最終戰敗的伏筆。

    由於日本是個島國,資源非常緊缺,海軍是其立國對外擴張的資本,因此,日本對於海軍的發展歷來非常重視,國力大都向海軍傾斜,因為當年有了深深的恥辱感。

    大清鐵甲艦隊,曾威風凜凜地停泊在日本長崎港,引來了大量日本民群圍觀,無不驚歎堅船利炮,對大清的唯唯諾諾。

    水兵上岸嫖娼,酗酒鬥毆,日本警察前來平息事態,卻被水兵用軍刀刺成重傷,肇事水兵被逮捕以後,不料艦上竟沖出400多人,直撲警察局去群毆,艦上的380毫米巨炮則調轉炮口,對準了長崎市區。

    當時,就嚇得日本人沒了脾氣,面對大清的堅船利炮,警察只能乖乖放了傷人的水兵,不但要道歉,還賠賞了52500元,醫療費用由日本承擔。

    外國水兵喝醉了酒來本國滋事,最後竟然要本國賠款,是可忍孰不可忍,舉國上下認為是奇恥大辱,大力發展海軍,成了全民共識,一定要打敗定遠(鐵甲艦),成了日本海軍的目標和口號。

    為了戰勝強大的大清北洋艦隊,日本皇室成員帶頭節衣縮食,全體國民省吃撿用,就為了省下錢來購軍艦造軍艦,於是,由大清水兵醉酒滋事,最終引發了兩國海軍在黃海海域的實力對話。

    但在太平洋戰場上,與裝備半自動步槍、衝鋒槍、卡賓槍等自動槍械為主的美軍,日軍槍械效能的落後就暴露無遺,唯一的百式衝鋒槍僅在戰爭快結束時才量產,產量尚不足3萬支,真正裝備軍隊的並不多,大都躺在倉庫內,準備抗擊美軍登陸本土決戰時才用,日軍手中的衝鋒槍,完全可以忽略不計。

    綜上,二戰時期,日本海軍和陸軍的武器裝備,都是自行量產為主,特別是海軍的裝備非常強大,包括航母、戰列艦、重型巡洋艦、戰鬥機、雷擊機、艦載轟炸機等,並不弱於英美等列強,曾憑藉現代化的海軍裝備,一度稱雄太平洋。

    陸軍的武器裝備與美軍相比,日軍步兵槍械就顯得落後了,存在有技術代差,因此儘管在太平洋戰場上,尤其是在殘酷的奪島戰役中,日軍給了美國海軍陸戰隊以極大的殺傷,但美軍憑藉先進的步兵槍械和海軍艦炮和空軍的火力掩護,全都打敗了凶殘的日軍野戰師團,日軍的戰損遠在美軍之上,屬於器不如人。

  • 6 # 歷史總探長

    在二戰爆發前,日本是亞洲地區唯一的列強,也是亞洲地區工業體系最發達的國家。

    從甲午中日戰爭結束,一直到日俄戰爭爆發,日本建立了亞洲地區最完整的工業體系,擁有了一支排在世界前列的艦隊。1905年日俄戰爭爆發後,日本殲滅了沙俄兩大太平洋艦隊,逼迫沙俄割讓了庫頁島南部地區。

    因為造船業發達,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的時候,日本海軍的實力非常強大,絲毫不亞於同時期的美國。當時日本海軍裝備了10艘航空母艦,艦載機採用了先進的零式戰鬥機。

    太平洋戰爭剛剛開打的時候,日本零式戰鬥機的作戰能力遠勝於同時期英美兩國裝備的艦載機,“零式神話”一度成為美國飛行員的噩夢。

    同海軍的強大不同,日本陸軍的裝備水平並不高,主要裝備著老式的三八式步槍和一些簡易的重武器。

    雖然裝備水平不高,但是日本陸軍的訓練水平和作戰意志都比較強。日本陸軍重視槍法和拼刺的訓練,日本的三八式步槍是二戰時期最長的制式步槍,適合遠距離精準射擊和近戰拼刺。

    當然日本人的野心最終也換來了失敗的結局,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期,日本資源匱乏的缺陷逐漸暴露出來。在面對武裝到牙齒的美軍的時候,日軍只能通過“萬歲衝鋒”和“神風特工隊”來負隅頑抗。

    最終日本在太平洋戰場上一敗塗地,成為了二戰的戰敗國。

  • 7 # 前沿陣地

    二戰中日本軍隊的武器裝備基本都是自行研發生產的,不過也有少量例外,比如引進盟國戰機(比如購買義大利BR20轟炸機等)或者相關的軍事技術等。至於為何有如此之強的軍力,主要就是日本一直是謀求擴張的,自然竭盡全力擴大軍力。

    日本在豐臣秀吉時期就有從北韓半島到中國再從中國到印度的擴張計劃,而到了明治維新後的日本,其實力已經超過了中國等其他亞洲國家,成為了亞洲強國,得以奉行這一政策。

    比如日本海軍,自日俄戰爭後,就開始將美國視為假想敵開始制定作戰計劃。同時不斷擴張軍力,一戰後日本已經完全能夠自行生產大中型戰艦了,這是當時世界上巨大的多數國家都無法比擬的。在太平洋戰爭前,日本海軍的總噸位已經達到了美國海軍的70.6%,實力放在世界範圍也是數一數二的海軍強國。而像日本陸軍,數量規模也一直極為龐大,而且技術上在二戰早期還是比較強大的。

    不過畢竟日本的資源、工業實力還是不如歐美強國,這在日軍的裝備上也能得到體現,比如日軍的三八式步槍的後繼九九式步槍三十年代已經研發完畢,但一直沒能完成徹底換裝,就是因為其工業產能不足。而像發動機技術,日本更是極為落後,包括零戰等多款戰機都患有嚴重的“心臟病”。

  • 8 # 七追風

    日本的國土面積約為37.8萬平方公里,英國的國土面積約為24.4萬平方公里,德國的國土面積約為35.7萬平方公里,義大利國土面積約為30.1萬平方公里……

    也就是說,日本並不“小”,比很多歐洲國家都要大。

    我們之所以覺得日本小,一是因為和中國比較,顯得小。二是因為日本國土形狀狹窄,顯瘦……

    再看日本的人口,1939年統計的約為7300萬人,當時的美國也只是1.3億人,德國人口約為7000萬人,英國人口約為4700萬人,法國人口約為4100萬人,中國人口4億多。

    所以,日本人口也不少,可以一下子動員出這麼多的兵力。

    舉個例子,1937年日本鋼產量是580萬噸,中國只有4萬噸。日本的石油儲備約為169萬噸,中國只有1.31萬噸。

    在日本侵佔我們東北和沿海地區之後,更是把中國原本就缺少的工業基礎大量佔領,中日工業差距大得驚人。

    日本很早就從德國那裡學習了先進的軍事理論,獲得了一系列的先進技術。所以,日本絕對不需要大量進口武器。他們的強大的軍工產業,在戰爭初期完全可以滿足需求。

    後來佔領了中國東北等大量地區之後,更加有了資源保障,雖然比不上美國,但在亞洲是沒人比得上的。

    日本的軍工產業,最具代表性的應該是海軍艦艇吧。

    到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前,日本海軍擁有航空母艦10艘,戰列艦12艘,重巡洋艦20艘,輕巡洋艦17艘,驅逐艦130多艘。可以說,此時的日本海軍,是世界上最強大的海軍力量之一。

    所以,作為侵略方的日本,必然會保證其軍工產業,絕不可能依靠進口武器的。

    但是,日本雖然發展快,相對於歐美老牌資本主義國家,工業基礎畢竟還是相對薄弱的。所以,戰爭後期處於劣勢之後,資源捉襟見肘,“回血”速度越來越慢,戰敗不可避免。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請問和田玉的毛孔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