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9771841953270

    西漢人張良有一段圯橋受書的故事。

    有一天,他到下邳的圯橋上游玩,有個老頭兒走過來時,故意把鞋子扔到橋下去,並對張良說:“把鞋子撿上來。”張良大吃一驚,想要揍他。但那老頭兒看起來年紀很大,張良強忍著怒氣把鞋子拿上來,交給了老頭兒。老頭兒穿上鞋,說:“孺子可教。五天後的早晨跟我在這兒見面。”張良感到奇怪,跪下說:“好吧。”抬頭一看老頭兒不見了。五天後,張良來到橋頭,老頭兒已先到,看見張良很生氣地說:“你來遲了,為什麼?五天後再見。”五天後,雞啼時張良去了,老頭兒又先到,憤怒地說:“為什麼又遲到了?你五天後再來吧。”又過了五天,半夜裡張良就趕去了,過了好一會兒老頭才來,老頭兒高興地說:“應當這樣。”於是拿出一本書交給張良,說:“你讀了這本書,就能做大王的軍師。”說完不見了。天亮時,張良開啟書一看,原來是《太公兵法》。張良刻苦攻讀,後來,他輔佐劉邦取得了天下,劉邦說:“在帷幄之中謀劃,在千里之外打勝仗,我比不上張良。”張良被後人稱為漢代三傑之一,被劉邦封為留侯。張良容忍了老頭兒的蠻橫要求,與老頭兒素不相識卻到橋下為他拾鞋,正是這種“忍”,老頭兒認為張良“孺子可教”,最終把一部兵法書交給了他,可以說忍耐使張良成就了事業。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這一條小路靜悄悄,停泊著你我心兒跳,歌曲打名字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