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證了六國滅亡“弊在賂秦”的精闢論點,“借古諷今”,抨擊宋王朝對契丹和西夏的屈辱政策,告誡北宋統治者要吸取六國滅亡的教訓,以免重蹈覆轍。《六國論》,首先提出了六國破滅的原因。劈頭四句話“六國破滅,非兵不利,戰不善,弊在賂秦”,蘇洵就斬釘截鐵地給六國之所以滅亡定下結論。蘇洵認為:六國之所以滅亡,不在於它們的武器不銳利,也不在於它們仗打得不好,而是在於他們一味地拿土地作為賄賂,向秦國乞求和平。北宋建國以後,鑑於唐末藩鎮割據,五代軍人亂政,因而實行中央集權制度,解除節度使的權力,派遣文臣做地方官,派官員到地方管理財政,由皇帝直接控制禁軍,將地方的政權、財權、軍權都收歸中央。為了防範武將軍權過重,嚴令將帥不得專兵,甚至外出作戰,也必須按皇帝頒發的陣圖行事。將官經常輪換,兵不識將,將不識兵,致使軍隊沒有戰鬥力。這樣的措施雖然杜絕了軍閥擁兵作亂,但是也造成軍事上的衰頹。到蘇洵生活的年代,北宋每年要向契丹和西夏上貢大量銀兩以及商品。這樣賄賂的結果,助長了契丹、西夏的氣焰,加重了人民的負擔,極大地損傷了國力,帶來了無窮的禍患。
論證了六國滅亡“弊在賂秦”的精闢論點,“借古諷今”,抨擊宋王朝對契丹和西夏的屈辱政策,告誡北宋統治者要吸取六國滅亡的教訓,以免重蹈覆轍。《六國論》,首先提出了六國破滅的原因。劈頭四句話“六國破滅,非兵不利,戰不善,弊在賂秦”,蘇洵就斬釘截鐵地給六國之所以滅亡定下結論。蘇洵認為:六國之所以滅亡,不在於它們的武器不銳利,也不在於它們仗打得不好,而是在於他們一味地拿土地作為賄賂,向秦國乞求和平。北宋建國以後,鑑於唐末藩鎮割據,五代軍人亂政,因而實行中央集權制度,解除節度使的權力,派遣文臣做地方官,派官員到地方管理財政,由皇帝直接控制禁軍,將地方的政權、財權、軍權都收歸中央。為了防範武將軍權過重,嚴令將帥不得專兵,甚至外出作戰,也必須按皇帝頒發的陣圖行事。將官經常輪換,兵不識將,將不識兵,致使軍隊沒有戰鬥力。這樣的措施雖然杜絕了軍閥擁兵作亂,但是也造成軍事上的衰頹。到蘇洵生活的年代,北宋每年要向契丹和西夏上貢大量銀兩以及商品。這樣賄賂的結果,助長了契丹、西夏的氣焰,加重了人民的負擔,極大地損傷了國力,帶來了無窮的禍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