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gōng]
基本解釋:肅敬,謙遜有禮貌:~敬。~謹。~候。~維。~賀。打~(拱揖)。洗耳~聽。
詳細解釋:
〈形〉
1、(形聲。從心,共聲。本義:恭敬,謙遜有禮)
2、同本義
密人不恭,敢距大邦。——《詩·大雅·皇矣》
恭,敬也。——《爾雅》
何胤雲,在貌為恭,在心為敬, 何之所說,從多舉也。——《禮記·曲禮上》疏
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論語·顏淵》
公子執轡愈恭。——《史記·魏公子列傳》
3、又如:恭默(謙恭沈靜不語);恭倨(恭敬和傲慢);恭恪(心存恭敬而態度謹慎);恭敬(猶尊敬);恭和(謙恭溫和);恭逢其盛(親身經歷到那種盛況);恭素(恭謹純樸)
4、通“洪”。大 。如:恭德 (大德)
5、工整 。如:恭筆(工整的筆畫)
〈動〉
1、奉行
今予惟恭行天之罰。——《書·甘誓》
2、又如:恭承(敬奉)
3、拱手致禮
請過了文昌,大人朝上又打三恭。——《儒林外史》
恭[gōng]
基本解釋:肅敬,謙遜有禮貌:~敬。~謹。~候。~維。~賀。打~(拱揖)。洗耳~聽。
詳細解釋:
〈形〉
1、(形聲。從心,共聲。本義:恭敬,謙遜有禮)
2、同本義
密人不恭,敢距大邦。——《詩·大雅·皇矣》
恭,敬也。——《爾雅》
何胤雲,在貌為恭,在心為敬, 何之所說,從多舉也。——《禮記·曲禮上》疏
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論語·顏淵》
公子執轡愈恭。——《史記·魏公子列傳》
3、又如:恭默(謙恭沈靜不語);恭倨(恭敬和傲慢);恭恪(心存恭敬而態度謹慎);恭敬(猶尊敬);恭和(謙恭溫和);恭逢其盛(親身經歷到那種盛況);恭素(恭謹純樸)
4、通“洪”。大 。如:恭德 (大德)
5、工整 。如:恭筆(工整的筆畫)
〈動〉
1、奉行
今予惟恭行天之罰。——《書·甘誓》
2、又如:恭承(敬奉)
3、拱手致禮
請過了文昌,大人朝上又打三恭。——《儒林外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