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華寺的緣起乃是印度高僧智藥三藏禪師,於南朝梁武帝天監元年(公元502年)航海廣州北上,途經翁源,見此山酷似印度的靈鷲山,如是取名靈鷲山。又觀此山風景如畫,氣度非凡,便建立靈鷲寺,並預言將來有肉身菩薩來此,三年後到曲江曹溪建立寶林寺。唐龍朔元年(公元661年),六祖惠能在湖北黃梅五祖授衣缽後,南歸時遇此山而隱修,重建靈鷲寺並改稱東華禪寺,後去曲江寶林寺。至今翁邑有傳“先有東華,後有南華,“東華悟道,南華弘道”之說,香火鼎盛時期住有數百名僧侶。清天順年間改為東華院,文革期間僧散寺毀,僅剩遺址。
南華寺始建於南北朝梁武帝天監元年(公元502年)。據史料記載,是年印度高僧智藥三藏自廣州北上,途經曹溪,“掬水飲之,香味異常”,“四顧群山,峰戀奇秀”,“宛如西天寶林山地”遂建議在此建寺。天監三年,寺廟建成,梁武帝賜“寶林寺”名。後又先後更名為“中興寺”、“法泉寺”、至宋開寶元年(公元968年),宋太宗敕賜“南華禪寺”,寺名乃沿襲至今。因禪宗六祖在此弘法,也稱六祖道場。
所以是先有東華寺然後才有南華寺的。
東華寺的緣起乃是印度高僧智藥三藏禪師,於南朝梁武帝天監元年(公元502年)航海廣州北上,途經翁源,見此山酷似印度的靈鷲山,如是取名靈鷲山。又觀此山風景如畫,氣度非凡,便建立靈鷲寺,並預言將來有肉身菩薩來此,三年後到曲江曹溪建立寶林寺。唐龍朔元年(公元661年),六祖惠能在湖北黃梅五祖授衣缽後,南歸時遇此山而隱修,重建靈鷲寺並改稱東華禪寺,後去曲江寶林寺。至今翁邑有傳“先有東華,後有南華,“東華悟道,南華弘道”之說,香火鼎盛時期住有數百名僧侶。清天順年間改為東華院,文革期間僧散寺毀,僅剩遺址。
南華寺始建於南北朝梁武帝天監元年(公元502年)。據史料記載,是年印度高僧智藥三藏自廣州北上,途經曹溪,“掬水飲之,香味異常”,“四顧群山,峰戀奇秀”,“宛如西天寶林山地”遂建議在此建寺。天監三年,寺廟建成,梁武帝賜“寶林寺”名。後又先後更名為“中興寺”、“法泉寺”、至宋開寶元年(公元968年),宋太宗敕賜“南華禪寺”,寺名乃沿襲至今。因禪宗六祖在此弘法,也稱六祖道場。
所以是先有東華寺然後才有南華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