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景谷傣族彝族自治縣城南邊,傣家大寨中的官緬寺前,有兩座小乘佛教佛塔奇妙多姿、遠近聞名,那就是樹包塔、塔包樹。樹包塔在寺前左側,它是一座下方上圓,葫蘆形的沙石浮雕佛塔,方形須彌座邊長4米,塔高10。 74米,上有21層浮雕,然而塔剎早被一株高約25米的古老大榕樹所代替,並從四方伸出無數支粗壯的“胳膊”,將石塔緊緊摟在懷中,枝繁葉茂的樹冠像一把巨傘,庇護著古塔,四周涼爽清幽。
塔包樹在寺前右側,兩塔外形相似,它高7。 2米,20層浮雕,一株高約20米的榕樹從塔中央生長出來,樹兩側輕輕地伸出幾枝細長的手腕般的根莖,深情地搭在佛塔的肩上,倒像石塔親熱地抱著它一樣,顯露出那淳樸自然的美態。兩塔建於1644年,從塔基到塔身,都刻有佛經故事、飛禽走獸、傣族民間傳說故事和民族圖案,是研究景谷傣族宗教、文化、歷史的實物。
1993年11月,公佈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這奇異的景觀是怎樣形成的呢?說來也簡單,大榕樹生長又甜又鮮的果實,小鳥吃了鮮果後將樹籽屙在了塔上,天長日久便長成了今天的“樹包塔”和“塔包樹”。
。
在景谷傣族彝族自治縣城南邊,傣家大寨中的官緬寺前,有兩座小乘佛教佛塔奇妙多姿、遠近聞名,那就是樹包塔、塔包樹。樹包塔在寺前左側,它是一座下方上圓,葫蘆形的沙石浮雕佛塔,方形須彌座邊長4米,塔高10。 74米,上有21層浮雕,然而塔剎早被一株高約25米的古老大榕樹所代替,並從四方伸出無數支粗壯的“胳膊”,將石塔緊緊摟在懷中,枝繁葉茂的樹冠像一把巨傘,庇護著古塔,四周涼爽清幽。
塔包樹在寺前右側,兩塔外形相似,它高7。 2米,20層浮雕,一株高約20米的榕樹從塔中央生長出來,樹兩側輕輕地伸出幾枝細長的手腕般的根莖,深情地搭在佛塔的肩上,倒像石塔親熱地抱著它一樣,顯露出那淳樸自然的美態。兩塔建於1644年,從塔基到塔身,都刻有佛經故事、飛禽走獸、傣族民間傳說故事和民族圖案,是研究景谷傣族宗教、文化、歷史的實物。
1993年11月,公佈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這奇異的景觀是怎樣形成的呢?說來也簡單,大榕樹生長又甜又鮮的果實,小鳥吃了鮮果後將樹籽屙在了塔上,天長日久便長成了今天的“樹包塔”和“塔包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