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安妮智慧父母課堂
-
2 # 柴言蹊
孩子是否需要理想?理想對於孩子來說到底重不重要?
首先,我非常肯定理想的重要性!我個人非常喜歡一句話:“沒有一顆心會因為追求夢想而受傷,當你真心想要某樣東西時,整個宇宙都會聯合起來幫你完成!” 這就是理想的重要性!
孩子就像一棵小樹,有一個非常重要的特點:趨光性——會不由自主地向著有光的方向生長,理想就是Sunny,孩子如果沒有理想,沒有方向,那一定是沒有看到光,只要他看到光,不管多艱難,天性都會驅使他努力去接近光、融入光!
孩子的資質天賦可能有些許區別,可是成功與否與理想有著非常大的聯絡。每個孩子小時候都有美好的理想,這些理想就是希望,是與我們天性中的潛質最密切相關的。
夢想如此重要,為什麼孩子越來越大,而理想卻慢慢消失了呢?因為理想往往和現實一般都有著比較遙遠的距離,先從父母來找到原因並找到解決辦法。
我在前面提到說孩子就是一棵小樹,有趨光性,Sunny就是孩子的理想,那Sunny在哪裡?小樹生長的環境空間在哪裡?
通常孩子的理想和目標與自己的興趣愛好有關,孩子不瞭解自己的長處就沒有對目標和理想的渴望。缺乏培養意識的父母看不到孩子的興趣,不能給孩子發揮自己特長的機會,沒有適當地引導孩子發現自己的長處,所以孩子就會對自己沒有很高的要求,不會樹立遠大的目標和理想。我家孩子眼巴前最急切的理想就是能用Flash做出好玩的動畫來,如果我限制他玩電腦,那就是堵住了光,作為父母不要認為孩子玩電腦就是不好,要看到孩子的興趣點,給孩子能發揮自己特長的機會,作為父母這個時候可以根據孩子的情況幫助孩子確立目標,把孩子的理想細節化、具體化,讓孩子能在具體的實踐中付諸行動。我們幫助孩子下載安裝了Flash,幫助他找了一些視訊教程,當孩子操作中遇到問題時,及時幫助他解決。
讓孩子有理想,最有效的解決辦法就是:教孩子計劃生活中的感興趣的小事目標,對生活中的小事有目標,有計劃地去完成。每個目標的實現都會帶給孩子成就感,順利完成小事目標,一步一個腳印地向上攀登,孩子會越來越優秀,理想也就會越來越清晰。
在孩子培養理想的過程中,父母要做好表率作用,如果我們父母能有利他之心,有服務社會、報效祖國的夢想,有天下為公的信念,有深厚的品質,這就是最明亮的光,會照進孩子心裡,為他指明方向。在父母的厚德中,在父母的格局中,我們的孩子在長大後,無論選擇什麼生活方式,都能過得更好!
-
3 # 鄉村小延安
現在的孩子很多都沒有理想,家長該怎麼辦?我覺得家長應該從小就對孩子施行教育,慣穿培養吃苦耐勞獨立生活能力,鍛鍊各方面打掃衛生刷鞋,穿衣以及洗碗刷碗盛飯等日常生活獨立自主能力,讓孩子知道勞動最光榮,勞動創造價值,要想脫離農村生活就得好好學習,學習為了啥學習,就是為將來考大學好找份好工作,能掙錢買房子車子,孩子沒有理想,你可以幫助孩子從小抓起樹立遠大理想,只有這樣養成慣性思維,加強正確的引導就中了呀!
-
4 # 萱萱媽xxm
大致原因是:父母的強權干涉,限制了孩子的天性,孩子渾渾噩噩,不知道為什麼而活。
其實你說的並個不個例
而我14歲的小侄子,疫情期間從沙發挪到床上,換各種姿勢的“葛優躺”,當問到他以後想幹嘛時,他說:“以後的事再說,想那麼多有用嗎”?渾渾噩噩,看的人真是著急。
一、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有二其一:父母過渡包辦
27歲啃老的母親,跟我聊天時說:“我給他放好洗澡水,他都不洗”,我真想說一句,他用的著你放洗澡水嗎?他自己不知道洗澡?
父母過渡包辦,算是中國父母的一大特色,他們怕孩子做不好,做起來麻煩,索性幫忙代勞,可這也扼殺了孩子的自主能動力。
馬克思說:人類學會走路,也得學會摔跤,而且只有經過摔跤他才能學會走路。過渡的干涉,孩子失去了對任何事物的興趣。
其二:教育方式不對
14歲的小侄子就屬於這類,母親外地工作,少了親情陪伴。父親疲於生計,教育孩子經常是“棍棒加大棗”的形式。
缺少了最基本的尊重,孩子無法審視自己的內心,也沒有追求的目標。
二、讓孩子有目標,要尋找他的興趣點,激發動力1、培養孩子一種興趣愛好
想象孩子們每天面對的生活是怎樣的?學習、考試、考高分。
話說這個世界上有誰願意學習?不考慮外界因素,你願意研究一小時學術報告還是追一小時劇,答案顯而易見。
而孩子不僅要面對枯燥無味的學習,還要面對老師的自罰、家長的指責,學習對孩子來說根本就是種不好的感受。
培養孩子的興趣愛好,讓他能有一個放鬆的途徑,也可以成為日後發洩情緒的通道。在興趣愛好中,學會堅持、學會解決問題的方式、讓自己有了目標,何樂而不為呢?
2、帶孩子體驗多種人生,給他更多的選擇
其實在國外,就有很多體驗課。體驗醫生、體驗服務員,甚至很多小孩被要求,必須要做義工。所以他們對職業生涯,有更清晰的認識。
其實我14歲的小侄子,在去年考試完,就對家裡提起過,想去發傳單,一天給50塊錢。當初哥哥一口否定,認為馬路上太危險。後來我問過侄子,他說是在樓道里發,就是塞在門上那種,應該是寒假培訓班的廣告。
看,有時就是我們過渡保護,讓孩子失去了體驗的機會。如果換成我,我應該會允許孩子的請求,馬路上有危險,但危險何不是時時刻刻存在的?喝口水還可能被嗆呢。
3、幫孩子規劃未來
有了清晰的認識,家長可以幫孩子規劃目標。
將大目標分割成小目標,規定時間,逐一完成,是孩子實現自我價值的機會,也是孩子獲得成就的感受。
結語:
所有的這些都需要有一個前提“父母的認知高度”,有句話講,最牛的起跑線,從來不是各種培訓班,而是父母的高度,足以讓孩子站在肩頭,看的見未來。所以,父母的高度影響孩子的未來。
-
5 # 苗苗生活記
身教大於言傳。
想要孩子擁有遠大理想,我們做家長的都要做好榜樣。別一邊玩手機,一邊要求孩子看書。
自己睡懶覺,卻要求孩子按時起床。我們應該和孩子一起,多閱讀,有條件多去旅遊,見見世面。做個正能量家長。自己好了。孩子就會好!
-
6 # 翻滾的瓶蓋
一個人,不管是孩子還是大人,如果沒有了理想和目標,只有一個原因:他所處的環境矇蔽了他的視野,沒有見識,看不到希望!這不是通過網際網路可以獲取的東西!
解決辦法:如果條件允許,多多帶自己的寶寶出國,出省,去更發達的地方看看,去更優秀的大學溜達溜達,如果家長有一定能力,有一定圈子,可以讓寶寶適量接觸一下一些精英人士,不一定非得馬雲,扎克伯格之流,只要比他平時接觸的大人更優秀就行!
結論:增長孩子的見識,樹立孩子的榜樣!
-
7 # 中小學數物化重難點
一、帶孩子體驗不同的場景。帶孩子到五星級酒店與地攤吃東西,帶孩子去高階商場和小販手裡買東西,讓他體驗不同的環境,不同的服務,給孩子不同的感受,讓孩子認識到沒有錢的生活與有錢生活的差別,下一步就是怎麼樣才能有錢?一定要以正確的方式引導,只有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才能有錢,你對社會有多大的用,你就能有多的多少錢。然後帶他體驗其它不同的場景,比方說農村和大城市,農村的房子都是兩層的樓房,但是大城市都是非常漂亮的建築,而且高大有造型,當他對那個高房子產生了興趣,心裡說不定會想,長大了我要想當一個頂尖建築設計師。帶他到科技展覽館去看看,帶他到車展去看看,帶他到外國去看看……當看多了的時候,孩子的內心總有嚮往的那些東西,這個時候你應該灌輸人就應該有偉大夢想的思維給孩子。
二、教育孩子交朋友要找圈子,當你的朋友都是積極向上,有理想有夢想,不實現夢想誓不罷休的人,你還擔心你的孩子沒有夢想嗎?
三、家長老師的引導。現在很多孩子都沒有夢想,因為他們做的最多的就是學習,根本不知道其他的事兒,家長可以給孩子講講一些人物傳記,一些有名的人物,一些對社會做出貢獻的人物,以及一些各個行業成功人士,讓孩子的心裡給自己樹個榜樣,有了榜樣,你要跟孩子說,這個社會有哪些事是值得人尊敬的?把知道的告訴她,還要告訴他,作為人,一定要有偉大的理想,並且為之堅持不懈的努力奮鬥,孩子有了這種觀念,慢慢大腦都會為孩子自動適配合適的理想。
-
8 # 甜寶的爸比
首先說說這種現象存在的原因吧。
(1)由於現在物質生活條件好了,現在孩子衣食住行都不是問題。在日積月累中,孩子如果沒有正確引導,孩子就會覺的我想要的好像都能有,自然而然就會產生沒有想法自己去獲取的可能。
(2)還有的家長可能忙於自身的事物,而疏於對孩子在理想成興趣方面的教育,讓小孩的接觸面太窄,孩子認為以後有了基本生活保障能過的去就行。這樣的話,孩子也會沒有為了理想去實現的動力。
(3)有的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沉迷在某一事物上,但這件事對他成長是沒有益處的,孩子自身確沒有意識到這點,但後來的現實社會把孩子打醒了。讓孩子知道了他感興趣的事是失敗的,孩子有了挫敗感。有的孩子後來對很多事都覺的沒意思沒興趣。就拿如今孩子習歡玩手機的這個事來說吧,有些孩子要是把他玩的手機突然控制了,他會整天都覺得無所事事,對什麼都不關心,所以這種情況不正確引導,就不用跟孩子談什麼理想了。
(1)對於小孩子,家長從小就要鼓勵小孩應該怎樣正確的去獲得他想要的東西。
(2)家長要做好榜樣的力量,對於家長自身想要的東西,可以通過言傳身教,讓孩子看到作為家長的你是怎樣正確去獲得的
(3)對於大孩子,要讓孩子去吃該吃的“苦頭”,只有讓孩子吃到了苦頭,讓孩子自身感受生活的疾苦和難處。讓孩子有一個嚮往美好生活的願望。
-
9 # 東哥聊文史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應該是億萬中國家長的共同意願。
在這裡我們不去討論宿命論,說什麼“人各有命”,雖然我確信。單就客觀規律來講,每個孩子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他們的成長環境、性格特點、思維方式都各不相同,所以他們開悟的時間有早有晚就很正常,特別是在當下“中華盛世”的和諧環境中,在“眾星捧月”的家庭環境中,他們從小就沒感受過一點生活壓力,你就不能指望孩子能有“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崇高理想,也不會有“孩兒立志出鄉關,學不成名誓不還。埋骨何須桑梓地,人生無處不青山。”的偉大抱負。
回到題目中來,理想是什麼?根據百度的解釋,理想,是對未來事物的美好想象和希望,也比喻對某事物臻於最完善境界的觀念。它是人們在實踐過程中形成的、有實現可能性的、對未來社會和自身發展的嚮往和追求,是人們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在奮鬥目標上的集中體現。
根據上述定義,我們可將理想分為短期和長期的。短期的一般指在近期要完成的目標。長期的一般稱遠大理想。平心而論,就絕大多數孩子而言,他們並沒有具備科學理性的“三觀”,因此也就不會有基於理性思考上的長期奮鬥目標。
同時由於我們當下的教育過分強調自然科學,忽視了人文科學的教育,過分強調應試教育,忽視了素質教育,仍然是唯分數至上,沒有了“修身、其家、治國、平天下”的人文思想基礎,沒有了“以天下為己任”的古人座右銘。
因此導致現在的孩子很多都沒有理想。
至於我們家長該怎麼辦?首先還是要放平心態,今下不同往日,社會在變化,“三歲看老”的傳統觀念也該改改了,有些小孩早熟、有些晚熟,都很正常,不必著急,“理想”隨著孩子的成長,早晚都會有的,或許他的理想不是世俗眼中的“偉大、崇高”,但只要是他努力生活、熱愛生命的動力又有什麼不可呢?
其次,家長可以換種方式幫助孩子把“理想”分解落地,比如家長可以試著引導孩子制定一個個短期目標,先易後難,通過逐個短期目標的實現,培養孩子的目標意識,然後再慢慢制定一個較長期目標,最後形成一個終身目標,如果一個人有一個為之奮鬥終身的目標,那不就是他的“理想”嗎?
最後,家長切不可主觀性、甚至強制性的向孩子灌輸成人世界的所謂“理想應該是什麼”,應尊重每個人的成長規律,給予孩子試錯空間,不要怕孩子跌跟頭,不要覺得孩子的想法低階、幼稚,從某種意義上講,家長干預得越少,孩子成長得越快。
-
10 # Vincente1984
都是空的,三十而立,我也三十多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平常最煩的就是人家問對未來有什麼打算,活在當下不行嗎?走一步看一步不可以嗎?什麼職業規劃,對未來的想法,都是虛無縹緲的玩意。
回覆列表
你的問題也是現在許多家長的困惑。當問到孩子將來有什麼目標,回答:沒有目標;將來對什麼事情感興趣,回答:談不上有什麼特別的興趣。
這種對前途一片茫然,毫無理想和目標的狀態是很危險的,家長要引起高度重視。
01沒有目標就沒有前進的方向一個人沒有理想和目標,猶如在大海中航行的船缺失了航標,只能隨波逐流,當遇到風暴和礁石就只能聽天由命。
對孩子來說,缺乏理想的人生會變得渾渾噩噩,不知道學習和生活為什麼。只滿足眼前的享樂,比如打遊戲,吃喝玩樂,過一天算一天,虛度人生的大好時光。
有的家長給孩子設立了目標,考試考第一,上名牌大學,這些只能算是階段性的目標,而不是人生的理想。只有在樹立遠大理想的基礎上,設立階段性的目標才有意義。
02沒有理想的人生不堪一擊如果孩子沒有理想和目標,他無法產生內在強大的驅動力去努力奮鬥,也沒有勇氣和力量面對和戰勝遇到的挫折和困難。
近年來,我們經常看到一些孩子,因為學習、考試、人際關係的挫折就放棄自己寶貴的生命。說到底是沒有遠大的理想和目標,如果有目標和方向,他會認為眼前的困難都是暫時的,是不值一提的。
03鼓勵孩子樹立遠大的理想從小鼓勵孩子樹立遠大的理想和目標,成為一個對社會對國家有用的人。
例如,有的孩子從小喜歡航模,可鼓勵孩子學好數學、物理,成為一個航天專家,實現自己的航天夢。
有的孩子喜歡生物,化學,可以樹立成為生物學家、化學家、醫生的理想,學好專業知識,從各個領域造福社會。
一個有遠大理想抱負的孩子,他的視野、格局一定不同凡響。在學生階段他會有更強烈的求知慾。他們不需要家長督促,為了自己理想廣泛涉獵知識和資訊,不斷學習和提升,他們也會靠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克服前進道路上的艱難險阻,朝著自己的理想和目標不懈努力!
樹立理想很重要,正如斐多菲所說:理想失去了,青春之花也便凋零了,因為理想是青春的光和熱。